醫生懷疑小朋友的膝關節痛并不是簡單的“生長痛”,要求小朋友再做一次核磁共振檢查。在報告面前,影像科醫生給出了一個殘酷的結論:骨肉瘤。骨肉瘤是兒童骨科腫瘤中最兇險的一種。醫生準確診斷,對于病人而言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給小朋友的治療贏得了時間。
這是日本醫療劇《X光室的奇跡》中的一個故事,當劇情發展到天才影像科醫生查看孩子的核磁共振影像時,屏幕前的鐘京諭按下暫停鍵:“讓我看看片子,好像的確有個腫瘤……”
和記者講起自己的觀劇“職業病”,上海同仁醫院影像科醫生鐘京諭呵呵一笑:“我就想看看我的診斷和電視劇里醫生的診斷是不是一樣。”

醫生看醫療劇,底線很容易比普通觀眾高不少,畢竟,十年苦讀、臨床訓練形成的本能,讓醫生們難以忍受“胡編亂造”的醫療細節。如果醫療劇硬傷太多、太離譜,醫生們會立即棄劇,哪怕有明星、精彩的故事,也都無法抵消醫療專業硬傷帶來的不適感。
醫療劇作為一種門檻較高的職業劇類型,入得了醫生的法眼,應該是一種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目標吧。
《豪斯醫生》《實習醫生格蕾》《良醫》《白色巨塔》……在《新民周刊》采訪到的醫生中,以上這幾部經典醫療劇是被提及最多的,可以說是中國這一代醫生共同的“啟蒙”劇。
特別是日劇《白色巨塔》, 2006年登陸中央電視臺。彼時,中國觀眾對醫療劇還懵懵懂懂,《白色巨塔》以真實的醫院場景、曲折的病例故事、精細化的手術鏡頭以及醫院中的勾心斗角故事,立即俘獲了大批觀眾。
鐘京諭醫生說,因為中學第一外語學日語,老師會在課堂上播放日劇給學生“練耳朵”。課堂上,高中生鐘京諭被《白色巨塔》深深吸引。“劇里的醫生都個性鮮明、形象豐滿,對醫院內的人際關系、人性復雜的一面描繪得比較細膩。”鐘醫生說,現在回想,后來選擇醫學多少也受到了《白色巨塔》的影響,“覺得當醫生挺帥”。
大學期間看的醫療劇中,《Doctor-X》是鐘醫生偏愛的一部。這部劇是日本朝日電視臺2012年起播出的醫療系列劇,劇中女主未知子是一位天才自由醫生。“自由醫生”可以在多家醫療機構執業。“俠女”式的未知子醫生,最大愛好就是開刀。在展示女醫生的超級醫術之外,劇中還反映了醫療腐敗等等社會問題,而女醫生不畏強權也不為利益,孤狼一般單挑社會的黑暗勢力。

醫療劇可以說是日本電視劇的優勢賽道,當普通的外科、內科、急診故事都被拍了一遍后,日本醫療劇已經走向了細分亞專業的階段,讓醫生觀眾們大呼過癮。近十年,日本醫療劇開始以病理科、放射科等患者不熟悉的科室為背景寫劇本。
患者一般情況下見不到病理醫生,但病理診斷往往是病人的“最高法院”,特別是腫瘤性疾病,病理診斷對于病人和醫生而言都非常重要。但病理依據其實是診斷疾病最重要的依據,特別是腫瘤疾病,準確的診斷非常依賴于病理科。2016年,《Fragile》在日本首播,故事改編自漫畫《Fragile病理醫生京一郎之所見》。主人公是性格乖僻但又充滿正義感的病理醫生岸京一郎,他舉止隨便,滿口惡言,醫生和領導都不喜歡他,但他一流的專業水平讓大家不得不佩服。
《Doctor-X》和《Fragile》這一類醫療爽劇,既有個性突出的主角人物,又有專業的技術較量,在鐘醫生看來屬于上乘之作。
2019年《X光室的奇跡》播出,鐘醫生終于等到了自己專業的醫療劇,這就有了開篇那個必須暫停看看片子的畫面。鐘醫生說,看其他學科的醫療劇也很有收獲,可以了解其他科的疾病,但看自己學科的醫療劇,更會不自覺地去注意情節夠不夠“專業”。
上海東方醫院心內科的高力明醫生,平常工作很忙,基本沒有時間追劇。同行推薦他看看國產醫療劇《問心》,“看了第一集,我就有興趣看下去了”。
《問心》劇情圍繞一家醫院的心臟中心展開。沉默嚴肅的心內科醫生周筱風是科主任和院領導的重點培養對象。性格直率的心外科醫生林逸進入這個心臟中心后,兩個本來需要默契配合的冠脈小組搭檔,一開始因為性格迥異、醫療理念不同而產生很多矛盾。
高力明醫生說,從劇中對病情的描述,手術的方式,重癥監護室的操作等等,能看出編劇一定得到了專業醫生的指導,基本都符合真實情況,沒有什么硬傷。同時,電視劇里還有醫患之間的糾紛、人際間的矛盾、醫生晉升的苦衷等等內容,都是醫院里曾經或者正在發生的狀況。作為“同行”,高醫生在電視劇里找到了很多共鳴。
總體而言,多數醫生或多或少追過醫療劇,特別是在醫學生階段,醫療劇成為他們“見習”醫療行業生態的最佳窗口,他們也從電視劇人物中,獲得了種種啟示。
《白色巨塔》顯然拉高了醫生觀眾對醫療劇的期待。有一種說法,《白色巨塔》重要的手術場景里,除了主角之外的“群眾演員”們,其實是真正的醫生和護士,他們一邊“扮演自己”,一邊還負責糾正現場演員的專業錯誤,如此保證了醫療情節的“保真”。
仁濟醫院胃腸外科葉光耀醫生的醫療劇清單上,最早的一部是日本醫療劇《回首又見他》,1993年首播。男主角由織田裕二扮演,而織田裕二因為1991年首播的《東京愛情故事》正處于事業和人氣的巔峰。
醫療內容不能太多硬傷——這是幾乎所有醫生對醫療劇的基本要求,在滿足這個基本要求之上,醫生觀眾對醫療劇的制作,包括演員、音樂、風格等等,都是有要求的。
一反《東京愛情故事》里永尾完治的憨厚,織田裕二扮演的外科醫生司馬江太郎是反面角色。他和醫療器械商人關系曖昧,互通利益。在利益面前,病人的利益甚至生命都并不重要。這部電視劇揭露了醫院里的腐敗,劇情因為正反角色的糾纏而跌宕起伏。
葉光耀醫生最近比較認可的醫療劇是2021年首播的韓國醫療劇《機智的醫生生活》。劇中主要人物是五位醫生,分別在肝膽胰外科、小兒外科、胸外科、婦產科和神經外科工作,是醫學院時代的好朋友。繁重的工作之外,他們還組建了一支樂隊。《機智的醫生生活》保持了韓劇帥哥美女的配置,畫面柔和唯美,但劇情并不是只有情感,而是真實反映了醫院里的矛盾。
醫療內容不能太多硬傷——這是幾乎所有醫生對醫療劇的基本要求,在滿足這個基本要求之上,醫生觀眾對醫療劇的制作,包括演員、音樂、風格等等,都是有要求的。
瑞金醫院急診科醫生王義輝醫生骨子里是個文藝青年,玩了多年搖滾。他最喜歡的醫療劇是日劇《醫龍》,改編自漫畫作品。《醫龍》中的男主角是在醫療技術上達到“出神入化”境界的天才外科醫生朝田龍太郎,盡管技術在業內首屈一指,但他因為過于強烈的自我風格而遭到某些人的厭惡。
明真大學的加藤晶勸說朝田龍太郎加入她的團隊,目的是需要他完成世界第一高難度手術,然后自己可以發表論文。這樣一位與環境格格不入的醫生進入高校的團隊,他所面對的挑戰可想而知,圍繞高難度手術的明爭暗斗拉開大幕。
王義輝醫生說,他對朝田龍太郎戴手術手套的動作尤為印象深刻,有時候自己也會模仿那種“炫酷風”啪啪戴上手套,仿佛“醫龍”附身。
王醫生推薦的另一部醫療劇是2015年首播的中國臺灣電視劇《麻醉風暴》,第一季中的主人公是麻醉醫生蕭政勛,這個一心只想當個好醫生的人,面對的是醫院中的腐敗和各自為利益而爭斗的利益團體,他不得不在漩渦中叩問自己作為醫生的價值和意義。
王義輝說,他比較偏愛這種劇情有現實基礎,但又加入了一些英雄主義色彩的醫療劇。同時他還對電視劇的音樂、拍攝手法等等有要求,“隨便拍拍”的醫療劇堅決不看。
也許是前些年被國產醫療劇傷害不淺,在記者采訪的六七位醫生中,只有兩位沒有放棄國產醫療劇。龍華醫院骨科醫生王國棟說:“其實近幾年國產醫療劇進步了很多,大家可以重新認識一下。”
王醫生對國產劇重回信心是從2022年首播的《關于唐醫生的一切》開始的。劇中,海歸心外科大咖唐佳瑜在一家醫院擔任心外科中心主任。這個執著于技術和患者利益的醫學專家發現,她首先要面對老主任的“嫡傳弟子”和一眾難搞的下屬。
記者最初得知這部劇其實是因為無意間刷到的一段劇情,情節是一次病例討論會,麻醉醫生吐槽人手少、工作多,無法滿足各個小組的各種需求……視頻下很多網友評論:太真實了。

王國棟醫生對今年的新片《仁心俱樂部》也很贊賞,因為認識編劇,王國棟知道創作團隊花了大量的精力對醫學專業部分進行了打磨,在醫院里采訪搜集了很多信息。最后呈現在電視劇中,無論是病例故事還是人際關系,都貼近真實。劇中的王高升并不是第一主角,卻相當吸引目光,他是個“千年主治”,職稱一直沒有升級,而科室里特別會寫論文的同事,進步比他快很多。過去的國產醫療劇,就不太會關注這種比較“灰色”的細節。
王醫生是中醫骨科醫生,因此饒有興趣地追了今年的新劇《愛你》。劇中患有嚴重失眠的酒店客房部經理沈惜凡,在中醫科看病時邂逅了中醫何蘇葉,展開了一段故事。王國棟醫生仔細看了何蘇葉給女主角開的中藥藥方以及針灸的取穴,確實是治療她失眠證型的“個性化”方藥和經典取穴;他還去查了男主角發表論文的專業期刊,發現電視劇里出現的期刊真實存在,而且連刊號都是對的。
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史兆雯醫生也很喜歡《仁心俱樂部》,因為劇中人物性格豐滿,對醫院這個小社會的描寫也非常真實。“過去的醫療劇喜歡表現大專家,所向披靡,受人尊重,都是臉譜化的。但現實中大多數醫生有自己各種各樣的煩惱,也有一些醫生并不受人歡迎。”
從專業性上,史醫生說現在的國產醫療劇也進步明顯。過去,電視劇中病人急救時醫生會喊出“腎上腺素20克”的臺詞。“真實急救中,腎上腺素使用是按照1毫克、2毫克計算,20克腎上腺素是要人命的。”
不翻車的國產劇,慢慢開始回到了醫生們的追劇清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