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姑蘇區,勞模工匠們正以其卓越的技術和創新精神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姑蘇區總工會通過精心組織“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精心組織,奠定行動堅實基礎
姑蘇區總工會高站位謀劃、高標準落實、高效率推進,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制定并發布詳細的行動方案,為勞模工匠們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和行動路線,確保活動的有序開展。
區總工會創新性地推出“菜單式”服務模式,即企業提出需求,勞模工匠根據需求提供針對性服務,總工會負責協調和保障。這種模式有效提升了服務的精準度和實效性。蘇州刺繡研究所作為行動的“試驗田”,在啟動儀式后,各街道觀摩團紛紛學習借鑒,積極在各自轄區推動行動落地,取得了良好效果。
精準解憂,助力企業攻克難題
企業在日常運營過程中偶爾會面臨一些刁鉆的技術難題和管理挑戰,這時候勞模工匠們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為企業的“技術智囊團”,對癥下藥,為企業排憂解難。
以蘇州吳宮泛太平洋酒店為例,酒店急需提升蘇幫菜松鼠桂魚的制作水平。滄浪街道的勞模屈桂明憑借精湛的廚藝和豐富的經驗,上門開展培訓,手把手指導酒店廚師,使菜品質量得到提升。
在蘇汽集團,大通G10車型的空調制冷效果不佳,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困擾。虎丘街道的勞模工匠們組成“攻關小組”,深入企業一線,面對面幫助企業查找問題根源,解決了因蒸發箱溫度傳感器頻繁更換導致的成本增加和車輛維修停運損失,為企業節省了約10萬元。這種高效的服務模式,展現了勞模工匠們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
匠心育才,提升職工技能水平
勞模工匠們不僅在技術上為企業提供支持,還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助力職工成長成才。姑蘇區總工會通過組織“名師帶徒”“工匠講堂”等活動,搭建技能傳承與創新的平臺,讓職工掌握關鍵技能,提升自身素質。
蘇錦街道的勞模工匠們走進蘇式花窗博物館,探索出“榫卯工匠工作法”,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生產完美結合。這一創新實踐不僅拓寬了職工的視野,還激發了他們的創新熱情,使更多職工成長為“匠心達人”。
區總工會還通過舉辦“匠人匠星”技能競賽,讓勞模工匠擔任導師,帶領職工在賽場上切磋技藝、提升技能。雙塔街道開展的“勞模傳技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活動,進一步營造了“學技能、當工匠”的濃厚氛圍,推動了全區技能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榜樣引領,勞模精神“滿格輸出”
勞模工匠們不僅是技術能手,更是傳播正能量的榜樣。姑蘇區總工會通過組織“勞模尋訪”“勞模宣講”等活動,為勞模工匠們搭建了展示風采、分享經驗的平臺,讓更多人感受到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力量。
在蘇州人民商場,勞模工匠們分享了自己的服務理念、創新實踐和工作經驗,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意識。職工們紛紛表示,要以勞模工匠為榜樣,追求卓越、勇于創新。
區總工會聯合院校建立“勞模育人實踐基地”,讓勞模工匠與學生、職工面對面交流,將勞模精神融入企業文化,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注入精神動力。
“勞模工匠助企行”取得了豐碩成果。去年一年來,累計開展活動65場,解決技術問題900余個,產生經濟效益約1000萬元,近千名職工的素質得到提升。這些成果是勞模工匠們用汗水和智慧澆灌出的“勝利果實”,充分展現了行動的“含金量”。
未來,姑蘇區總工會將繼續發揮組織優勢,帶領勞模工匠們深入企業,為企業提供更多精準服務,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推動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姑蘇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