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或者提升個人形象最快、最便宜的方式應該就是弄一個好的發型了。小說《刺猬的優雅》中說:“一個發型能夠將一個人完全改變嗎?我簡直不敢相信鏡子中的人竟是自己,過去那張裝著一副不討喜臉孔的黑色盔甲頓時變成了臉孔四周嬉戲玩耍的輕柔的波浪,就連面孔都變得不再丑陋,這個發型帶給我一種……很值得尊重的模樣。”
11月初,湖南懷化的理發師曉華火了,因為她能理解顧客的需求,“聽得懂話”。全國各地都有游客前去找她理發。據說爆火后的前三天,她一共只睡了一個半小時。
如果說曉華能聽懂顧客想要什么發型,其他理發師就聽不懂,那她有何過人之處呢?是審美很厲害,了解潮流,還是經驗更豐富?也許問題不是大部分理發師聽不懂顧客的話,而是大部分顧客講不清想要什么樣的發型,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發型本身就是一件很難說清楚的事情。有的理發師建議,當你剪了一個自己滿意的發型時,拍一張照片,以后直接將其出示給理發師,讓他照著剪。你還要問理發師,他這次是怎么剪的,讓你如此滿意。

有一種理論說,當你新剪了一個發型之后,你多半是不滿意的,但這不等于理發師沒有明白你的意思,或者說發型師的審美和技術不過關,而是因為我們一時接受不了自己的新發型。
首先,你的新發型可能是過于完美了。“一個有才華的理發師知道如何以及在哪里剪你的頭發,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因為你的多縷頭發通常是同時剪的,它們看起來幾乎太均勻了,位置也很完美。這種一致性會導致新發型看起來幾乎不自然地完美。”
其次,新剪好的頭發會讓你覺得很重,看上去不“自然”。你的頭發在上次剪發后生長了一段時間,這對你的頭發攤開的方式和你對它們的感覺帶來了一些變化。生長出來的頭發的末端逐漸變細,這意味著頭發逐漸失去厚度。就像剃須后胡子好像變粗了,因為尖端沒了,頭發也一樣,尖端被剪掉了,留下的是粗壯的部分,會讓頭發感覺更沉、更硬。
再次,這跟我們對自己的認同有關。我們天生不愿改變。變化通常伴隨著“未知”。我們的大腦喜歡把對我們來說“正常”的事情區分開來。這有助于我們創造一種自我認同的形式,對我們定義世界和我們在其中的位置很重要。當你換了一個新發型,你所做的實際上是迫使你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即使像你的外表這樣膚淺的東西也會對你的身份產生影響。因為你在強迫這種轉變,因為大腦對變化感到不舒服,新的發型幾乎總是不受歡迎的,直到我們與它們一起生活了幾天之后,我們才適應這種變化。
給我剪頭發的小哥說,曉華只接待男性顧客,而且只是微修剪,稍微修剪就能讓人煥然一新更是顯得神奇,但就是因為是微修,才更容易讓人接受,讓人習慣自己的“新造型”。
遇到一個滿意的發型師后,我們都想長期去找他,但理發師的流動性太大了,這可能是因為整體上理發是一個比較辛苦的行業。國外的理發師協會說,新的從業者往往堅持不了三年以上,就會轉而從事其他職業。首先,這一行特別累,“一天10個小時不停地站著,背部和膝蓋受到折磨。肌肉、骨骼、關節——所有的一切都會傷害你,折磨你,給你帶來負擔。你不只是站著,你還要旋轉、傾斜、彎腰、伸展,需要全力以赴才能做好你的工作。”
此外,壓力很大,想想看——你正揮舞著鋒利的工具,在你面前是活生生的、有呼吸的人,能否不犯錯誤取決于你。另外,你是在做生意,所以你店里的每一個動作,你在客戶身上使用的每一件產品,你在店里說的每一句話,你都要負責。
最后,失去激情,就不會進步。當激情消失時,壓力和疲憊就會讓人屈服。工作時間很緊張,客戶要求很高,假期、周末和晚上都沒法出去玩。
理發是一個競爭很激烈、特別卷的行業,因為開店成本低,所以新店、新優惠層出不窮。《戰勝華爾街》一書中說,一個發型師每小時能為2.8個人理好發,超級剪美發店的發型師每小時工資是5~7美元,每小時能為開連鎖店的老板掙到30美元的收入——怪不得開一家超級剪美發店這么賺錢。除了房屋租金,美發店的最大開銷只不過是買剪刀和梳子而已。
開一家超級剪美發連鎖店,平均每家連鎖店要投資10萬美元。這些錢主要用于支付特許經營權使用費、理發椅、裝飾、洗發水等。僅僅是在最初兩年,公司就預計能實現50%的稅前投資利潤率,這比我們在其他地方見到的任何一家公司的利潤率都要高,這說明了公司為什么那么容易招募到新的加盟者。
你遇到的理發師已經閱頭無數,不會一遇到你就栽跟頭。當我們說某個理發師聽得懂顧客的需求時,有可能是冤枉了其他理發師。他們“給客人輕撫、按摩、慰藉、照顧,分享客人瑣碎的情緒與苦樂,為之歡喜與憂愁”,他們值得一定的報酬和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