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梁曉聲榮獲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人世間》,有這樣令人難忘的一幕:周父(周志剛)在和小孫兒下棋時,突然倒下,醫生下達了“準備后事”的指令。誰知,他堅持要求回家。當夜,他躺在炕上和子女們進行了語重心長的夜話。清晨,子女們發現父親已經溘然去世。守靈之夜,毫無悲痛之色的周母(李素華)力促子女進屋睡覺。翌日,在晨光熹微中,子女們看到父母互握雙手,身披白雪,安詳地走進另一個世界……
說實話,本人淚點不低,但看到這里,我心頭仿佛被猛捶了一下,眼前頓時一片混沌……有道是“千古艱難惟一死”,生、老、病、死,是人生必須面對的四大要件。前三件尚有跡可循;而死,因無人從彼岸回來過,因此顯得格外神秘,難以索解。藝術作品中,中國恩愛夫妻的死亡美學,曾經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有人說,周母追隨周父走向人生終點,是為了賺取觀眾眼淚的胡編亂造,不足置信。其實,這種恩愛夫妻相伴離世的事并非絕無僅有。我有個遠房親戚,容貌娟秀,處事干練。在她花甲之年,恩愛的丈夫突然病故。在為亡夫做“頭七”時,她忽然對子女說:我就要去見你們的父親了,明天誰也不要離開我。子女以為這是她被悲痛打蒙的胡言亂語,并不在意。不料第二天凌晨,她早早起來精心梳洗,打扮一新:身穿嶄新的旗袍,發髻上插著玉簪,腳蹬精致的繡花鞋,簡直就像一幅工筆仕女圖。她靜靜地躺在竹榻上,眼神婉轉,氣息平穩,完全沒有大限來到的樣子。時近正午,小輩們開始料理午飯。等飯菜做好,小輩們叫她吃飯,發現她毫無反應。一摸鼻息,她早已油盡燈滅、無疾而終……
行筆到此,想起作家蘇童的散文《蒼老的愛情》,寫的也是他認識的一位老人緊隨亡妻奔赴天國,“老人是被愛情奪去了剩余的生命。有時候愛情是一種致命的疾病。我從此迷信愛情的年輪,假如有永恒的愛情,它一定是非常蒼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