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丹沒有紅綠燈#不丹沒有紅綠燈,警察就是路口的“通行標識”。在當地主街道上會有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小亭子,那是交警的崗亭。崗亭通常為八角形,顏色鮮艷,柱子、飛檐、屋頂內部等被多種顏色繪成的圖案鋪滿,頂部有金色裝飾。崗亭的存在不僅能維護當地的交通秩序,也體現了不丹人對傳統人情味的重視。據悉,早期不丹政府是有安裝紅綠燈的打算的,但許多不丹人覺得紅綠燈這種冷冰冰的機器一點人情味都沒有,于是政府依然選擇了交警。
#人的長相可能會符合其名字#一項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新研究發現,人的長相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符合其名字。研究者要求參與者給一部分成年人和9~10歲的兒童匹配面孔和名字,結果發現,成人面孔與對應名字正確匹配的概率顯著高于偶然水平,但對于兒童的面孔和名字,則無法準確地匹配。此外,研究者向一個機器學習系統輸入了一個大型人臉圖像數據庫,結果發現,同名成年人的人臉表征明顯比異名成年人的人臉表征更相似,但同名兒童的臉之間卻沒有發現類似的相似性。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名字會給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 5D記憶晶體記錄人類基因組#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將完整的人類基因組編碼到一個5D存儲晶體上。研究小組希望,在科學允許的情況下,這種晶體能夠提供一張藍圖,讓人類在幾千年、幾百萬年甚至幾十億年后的時間里免于滅絕。這項技術還可以為面臨滅絕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的基因組創建永久記錄,未來能從這個信息庫中恢復植物和動物等復雜的生物體。傳統的存儲格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退化,而5D記憶晶體則不同,它最多可以存儲多達360TB字節的信息,即使在高溫等極端條件下也不會丟失數據。
非遺是活態的文化,是一個生命體。非遺的保護和傳承,絕不只是文物式的搶救和文獻式的留存,更需要形成再生產、再創造、再傳播、再交流的過程。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提到,我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年來,已全面構建起中國特色的非遺保護體系,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
在增進對不同文化和社會制度的認知與理解上,文學扮演著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法蘭克福書展副主席克勞迪婭·凱澤在回答“如果沒有相互理解,國際社會將何去何從”的提問時這樣說。
孩子們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我希望他們能夠在音樂中找到共鳴。對孩子來說,音樂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溝通和理解的方式。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首位華人指揮曾智斌表示,西方的音樂教育注重創造性和表現力,而他則將亞洲的“刻苦訓練精神”引入了合唱團的訓練。
從來沒有想過,我這個航天科技工作者,有朝一日能和“成為航天員”搭上邊。這個機會太寶貴了,太酷了。
神舟十九號航天員王浩澤創造了我國三個第一:第一個“90后”女航天員,第一個女性航天飛行工程師,第一個坐上火箭的火箭設計師。
當前,數字消費已逐漸成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互聯網助力數字消費發展藍皮書》顯示,目前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超過9億人。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合作報道了一個新的恐龍蛋化石類型,它只有拇指大小,長度僅29毫米。這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小的恐龍蛋,是恐龍蛋橢圓形蛋科的新屬種,被命名為“贛州迷你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