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中共黨史作為一部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不僅記錄了黨的光輝歷程,更為當代青年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饵h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的印發,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特別是在高職大專生的日常思想教育教學中,黨史的融入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文章旨在通過剖析黨史教育的重要性、面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應用策略,以期為提升高職學生日常思想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中共黨史;高職大專生;日常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5)07-0123-04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蛾P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也明確指出:“要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師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因此,運用中共黨史提升高職學生日常思想教育教學水平,不僅是貫徹這一政策的具體體現,更是培養時代新人、推動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新形勢新任務下開展思政教學注入強大動力。
一、黨史教育提升高職學生日常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一)銘記歷史,筑牢信仰之基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種思潮交織碰撞,一些錯誤的歷史觀和世界觀會侵蝕大學生的思想。黨史教育有助于高職大專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世界觀,能夠讓他們正確看待歷史,認清歷史規律,堅定歷史自信,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侵蝕。[2]黨史教育能夠讓高職大專生深刻理解黨的初心和使命,銘記黨的光輝歷史,深刻感受國家的繁榮富強,民族的振興崛起,人民的幸福安康,從而筑牢信仰之基,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2-3]激發強烈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青春力量。
(二)傳承精神,鍛造品格之魂
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鑄就的偉大建黨精神,既是黨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高職學生錘煉品格、提升素質的重要精神食糧。黨史教育通過對黨的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事跡的講述,激發高職學生的進取心和創造力,在緬懷革命先烈過程中,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加以傳承和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能讓高職學生進一步了解黨的政治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增強政治覺悟和法律意識,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使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堅定信念、勇往直前,[3]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
(三)啟迪智慧,引領時代之潮
利用信息化、網絡化將黨史教育深度融入高職大專生日常思想教育,正成為引導大學生順應時代、勇立潮頭的重要路徑。黨史教育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新一代學生智慧的啟迪,讓高職學生可以深入了解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奮斗歷程中,積累起的豐富實踐和取得的偉大成就,領悟戰略決策背后的深邃智慧,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長遠戰略眼光,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黨史中倡導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讓高職大專生可以深刻理解黨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影響力,樹立群眾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為將來投身社會、服務人民做好準備。[4]
二、黨史教育提升高職大專生日常思想教育面臨的問題
結合人才培養方案與學校實際,對2022和2023兩屆600名學生隨機開展了問卷調查,調研當下學校在將黨史教育融入高職大專生日常思想教育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詳細的數據分析如下。
(一)性別差異顯著,策略應對不足
調查數據如圖1所示,女生占比達到54.67%,略高于男生的45.33%,性別差異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可能產生不同的影響。女生可能更加傾向于關注歷史、文化和情感方面的內容,而男生則可能更關注理論、邏輯和實踐應用。調查中,2023級學生占據主體,占比高達69%,2022級學生占31%,年級分布特點對黨史學習教育提出了新挑戰,特別是如何滿足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差異。大一學生作為新生力量,可能對學習黨史充滿新鮮感與好奇心,更傾向于探索歷史背景、文化影響及尋找情感共鳴;大二學生則可能因為已有一定學習基礎,更關注理論深度、邏輯分析及實踐應用。然而,當前黨史學習教育尚未充分融入針對不同年級的差異化教學策略與課程設計,可能導致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期待脫節,限制了學習的深度與廣度。為此,應積極探索年級導向的教學模式,既要激發大一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要深化大二學生的理解與應用,通過多樣化教學手段,進一步豐富學習體驗,提升整體學習效果。
(二)興趣契合度低,教育方式缺乏創新
調查數據如圖2所示,雖然大多數學生認為黨史學習重要,其中47.17%學生認為“非常重要”,40.5%學生認為“重要”,但在實際行動中,僅有37.83%的學生表示“一定會”主動學習黨史。在“如果不是必須,是否會主動學習黨史”的調查中,僅有37.83%的學生表示一定會主動學習,而59%的學生表示可能會,表明當前的黨史學習教育方式與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以致部分學生主動學習動力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和課程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黨史教育的實效性。
(三)效果評估片面,反饋機制缺失
調查數據如圖3所示,大多數學生認為大學期間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對其成長具有積極影響,如增強了黨性意識、提高了政治素養等,但也應注意到,在“你對黨史的了解程度如何?”的調查中,僅有8.5%的學生表示非常了解,而73.67%的學生表示一般了解,這提示當前的黨史學習教育效果評估機制可能存在不足。
一方面,缺乏對學生學習效果全面、客觀、科學的評估,往往依賴于學生的主觀感受和自我評價,難以準確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成長變化,目前的黨史教育仍以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為主,學習的成效僅僅是通過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方式來檢驗。另一方面,缺乏對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持續跟蹤和反饋機制,如學生是否每天堅持打卡學習黨的歷史;一個月或是一個學期,閱讀了幾篇黨的理論文章,最終難以及時發現和解決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四)資源整合不足,黨史教學方式有限
調查數據如圖4所示,盡管學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黨史學習活動,但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程度仍存在顯著差異,僅有70%的學生參與過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而30%的學生可能錯過了這些重要的學習機會。進一步分析發現,學校對黨史學習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存在不足,雖然多種活動形式被采納,如61.33%學生參加過“黨史故事進校園”和59.67%學生參加過“行走的思政課”,但仍有6.50%學生一項活動都未參加過,這可能源于教育資源的分散和缺乏統一規劃,以及沒有強制要求學習黨史所致。盡管大部分學生通過學習黨史知識有所收獲,如84.83%學生選擇“了解了黨的歷史發展”和84.5%學生選擇“學習了黨的優秀傳統和優良作風”,但仍有2.67%的學生表示“沒什么感覺”,這可能反映出當前黨史學習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夠充分。特別是當前的黨史教育以傳統的文本、圖片為主,缺乏生動、有趣、具有互動性的內容,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效果。因此,學校應加強對黨史學習教育資源的全面梳理和整合,形成統一規劃和協調機制,提高學生黨史學習參與度和興趣度。
三、黨史教育提升高職大專生日常思想教育的應用策略
(一)因材施教,平衡性別差異
因材施教是根據教育對象個體的不同而實施的差異化教學,應用于黨史教育中,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求,而且能讓黨史學習教育更加貼近學生實際,促進黨史學習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例如針對女生設計更多涉及歷史、文化和情感的內容,組織女生參加“紅色故事會”活動,講述女性黨員的革命故事,激發她們的情感共鳴;針對男生增加理論和實踐應用的環節,組織男生開展“黨史知識競賽”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提高黨史教育的針對性,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興趣導向,創新教學方式
關注學生需求,創新教學方式,是提升黨史教育效果的關鍵。首先,用好“開學第一課”,不僅只針對大一新生開展黨史教育,應該是循序漸進延伸到大三學生,分批次、分專題進行黨史教育,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對黨史的學習熱情。其次,搭建起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化黨史教育線上平臺,找準學生日常生活中興趣愛好切入點,使黨史教育更加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例如,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開展“黨史微課堂”活動,將黨史知識與學生喜歡的社交媒體相結合,吸引大量學生廣泛參與進來。開展線上“黨史知識問答”互動環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黨史知識,提高黨史教育水平。[5]
(三)科學評估,完善反饋機制
建立全面、客觀、科學的評估體系,健全完善反饋機制,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系統監測,是檢驗黨史教育效果的重要抓手。例如,建立學生個人專屬“學習檔案”,記錄他們在黨史學習中的學習成果、心得體會等信息,教師定期查閱學習檔案,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成長變化,并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查找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開展“黨史學習成果展”“黨史故事我來講”等活動,展示學生學習成果和進步情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宣講,激勵學生繼續努力。既能幫助教師不斷改進和完善黨史教育的方法和內容,提升教育效果,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推動黨史教育持續健康發展。[6]
(四)整合資源,豐富教育內容
加大教學資源整合開發力度,形成全面系統的資源體系,創新資源利用方式,增強黨史教育吸引力和影響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選擇和機會。例如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積極整合校內外資源,學校經常性地與當地紅色教育基地合作,組織學生瞻仰革命遺址、參觀紀念館,親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邀請黨史專家、理論宣講員來校舉辦講座或座談會,為學生提供與專家、宣講員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利用圖書館、校園學習通等渠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黨史學習資料,拓寬學生學習視野,增進學習體驗,提高黨史教育實效。
總之,通過深入探索中共黨史在高職大專生日常思想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采取因材施教平衡性別差異,興趣導向創新教學方式,科學評估完善反饋機制,以及整合資源豐富教育內容等四大策略,為有效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供借鑒方案,為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習興趣提供路徑與選擇。
運用中共黨史提升高職學生日常思想教育的思路和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挖掘,應繼續深化研究,不斷優化教學策略,促進思政教師黨性素養和黨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中共黨史在高職大專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入應用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 (2017-02-27)[2025-03-13]. https://www.gov.cn/zhengce/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2] 李克強,李金寶. 新時代下中共黨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4(11):1-4.
[3] 楊曼萍,劉麗琳,段溥. 中共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路徑研究[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14(05):12-16.
[4] 洪艷. 利用百年黨史資源促進大學生日常思政工作創新發展研究[J]. 求賢,2024(06):48-49.
[5] 白宇. 運用“四史”特別是百年黨史資源促進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研究[J]. 中國軍轉民,2024(04):15-16.
[6] 丁玲. 黨史文化教育融入高職院校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有效探索[J]. 教師,2022(18):9-11.
(薦稿人:吳杰,江蘇省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副教授)
(責任編輯:楊毅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