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閩楠是國家二級珍稀樹種,具有材質優良、用途廣泛的特點,是重要的用材林樹種。為探究立地條件及施肥措施對閩楠生長的影響,在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不同立地條件下,設置多種施肥處理,研究不同施肥處理對閩楠胸徑、樹高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合理施肥可以顯著促進閩楠生長,其中施肥方式以穴施效果更佳;立地條件和施肥處理之間存在顯著交互作用,優良的立地條件可為施肥措施充分發揮作用創造有利條件。實際生產中,在肥沃地種植閩楠,可采取每株穴施復合肥0.1 kg+尿素0.1 kg的方法,以培養高品質喬木;而綜合考慮可操作性和成本,在中等地和貧瘠地宜選擇每株穴施復合肥0.2 kg的方式,以保證閩楠更好生長。
關鍵詞 閩楠;立地類型條件;施肥措施
中圖分類號:S792.2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5.045
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始建于1957年,坐落于廣西賀州市八步區貓兒山脈,地跨信都盆地和蓮塘盆地,是廣西重點國有林場之一。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海拔200~1 204 m,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區,年均氣溫19.3 ℃,年均降水量2 056 mm,氣候適宜林木生長。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總面積超過6.67萬hm2,活立木蓄積量超過630萬m3,森林覆蓋率高達91.2%;土壤以山地紅壤和紫色土為主,pH值在5.0~5.5,土層中厚但肥力偏低;植被類型以常綠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為主。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多年來重視珍貴用材樹種培育,尤其是對經濟價值較高的閩楠的栽培。然而,閩楠資源日漸稀缺,急需系統研究不同立地條件下的施肥對策,以提高人工林生產力,為實施可持續高效的營林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內,選取3種不同立地條件的10年生閩楠人工純林作為試驗對象。Ⅰ類地為肥沃地,土壤類型為黃紅壤,具有良好的肥力條件。土層厚度在1.0~1.5 m,腐殖質層厚約0.5 m,為植物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和生長空間。該地塊的前茬為次生闊葉林,進一步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Ⅱ類地為中等地,土壤類型為山地紅壤。土層厚度在0.8~1.0 m,腐殖質層厚約0.2 m,肥力狀況介于Ⅰ類地和Ⅲ類地之間。該地塊前茬為杉木林,對土壤性質有一定影響。Ⅲ類地為貧瘠地,同樣為山地紅壤,但土層較薄,腐殖質層僅約0.1 m厚,且土壤黏重,不利于植物根系發展和養分吸收。該地塊的前茬為馬尾松林,進一步導致土壤貧瘠。這3種試驗地距離相對較近,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大致相當,唯一明顯差異是土壤肥力狀況不同,適合開展不同立地條件下閩楠施肥試驗[1]。每個試驗地面積約為1.0 hm2,林分密度為每公頃1 650株,郁閉度良好,生長狀況中等。通過對比分析,可以較準確地評價施肥措施對不同立地條件下閩楠人工林生長的影響。
1.2" 試驗材料
被測量植株為10年生閩楠。肥料使用福建省農利達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生產的復合肥(顆粒狀)[m(N)∶m(P2O5)∶m(K2O)=15∶10∶20]及同公司生產的尿素(粉狀),均為常規農用肥料產品。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在3種不同立地條件下,分別進行5種處理,其中對照組CK不施用肥料。具體處理方式如表1所示。試驗時間為2018—2022年,為期5年,充分考慮了閩楠的生長周期和施肥效果的顯現時間,以確保獲得可靠的研究結果。
施肥方式為連續5年每年施1次,林地整地后進行撒施,或者除草挖穴后進行穴施。
1.4" 調查方法
1.4.1" 樣地選取
為確保試驗的科學性和代表性,在不同立地條件下,對每種施肥處理隨機均勻選取3塊20 m×20 m的標準樣地,總計45塊樣地。樣地的選擇遵循以下原則。1)保持樣地四周及林窗的原始狀態,避免人為干擾對試驗結果的影響[2]。2)在樣地外圍設置明顯的木樁標記,便于后續開展調查工作。3)嚴格控制樣地間的環境條件差異,確保所有樣地的地形、坡向、土壤條件等基本一致。4)選擇林分郁閉度相近的區域,以排除郁閉度對生長的影響。通過實施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證試驗結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1.4.2" 檢測指標及方法
于2018年秋季和2022年秋季,對每塊樣地內所有標準樹進行測量。使用胸徑尺測量胸徑,并計算每塊樣地樹木的平均胸徑;用測高儀測量樹高,并計算每塊樣地的平均樹高[3]。2022年的實測值與2018年的實測值相減,得出閩楠5年間的生長量,作為衡量不同施肥處理效果的指標。為盡量減小測量誤差,所有測量工作均由同一人完成。對于異常值需要現場復核,確認無誤后方可記錄使用[4]。此外,每年均需要觀測閩楠生長狀況、病蟲害發生等情況,以了解試驗整體情況。
1.5" 數據處理
對于每個樣地,以取樣地內所有樣株各指標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樣地的屬性數據,作為隨機區組設計數據分析的基礎數據[5]。采用雙因子方差分析法,探討立地類型和施肥處理對閩楠生長量的影響及交互作用。對于有顯著統計學差異的數據,采用最小顯著差數法進行下一步檢驗,明確處理差異的具體來源。以上分析均在SPSS 24.0統計軟件的支持下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閩楠胸徑生長的影響
統計不同立地類型、不同施肥措施下閩楠胸徑的凈生長量,并對數據進行分析[6]。由表2可知,在同一立地條件下,不同施肥措施間胸徑生長量存在明顯差異。在Ⅰ類肥沃地中,B4處理(復合肥+尿素穴施)的胸徑生長量最大,達到9.7 cm;其次是B2處理(復合肥穴施),生長量為9.2 cm;再次是B1處理(復合肥撒施),胸徑生長量為8.5 cm;而對照組CK(不施肥)的胸徑生長量最小,僅為6.8 cm。這一趨勢在Ⅱ類中等地和Ⅲ類貧瘠地中也基本一致,表明施肥措施對閩楠胸徑生長具有普遍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采用穴施的2個處理,閩楠胸徑生長量均比采用撒施的2個處理大。其他立地條件下的胸徑生長情況與Ⅰ類地相似。
不同肥料種類對胸徑生長的也存在一定的影響。以Ⅰ類地為例,在采用對閩楠胸徑生長有較大促進作用的穴施方式下,復合肥+尿素的復合施肥方案效果較好。其他地類情況與此基本相同。這可能是因為復合肥為緩釋型肥料,能持續釋放養分;而尿素為速效氮肥,可以快速為閩楠提供氮素,兩者的配合使用,既能滿足植株對氮素的即時需求,又能持續供應養分,從而達到更好地促進生長的作用[7]。
表3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無論是立地類型還是施肥措施,對閩楠胸徑凈生長量的影響均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且兩因素存在顯著交互作用(p<0.05)。
2.2" 對樹高生長的影響
統計不同立地類型、不同施肥措施下的閩楠樹高變化,并對數據進行分析。由表4可知,無論哪種立地條件,施肥處理的閩楠樹高生長量均高于CK處理。其他立地條件下也有類似結果,其中Ⅲ類地各處理組間差別較明顯。由此可見,不同施肥方式對閩楠樹高生長的促進作用有所不同,并且B4和B2這2種穴施處理的效果優于B1和B3撒施處理的效果。
不同肥料類型對閩楠樹高生長的促進作用有所不同[8]。在效果較好的穴施條件下,復合施肥處理組的樹高生長量普遍較單一施肥處理的高;而在撒施條件下,復合施肥處理組的樹高生長量又不如單一施肥處理組。因此,需要根據施肥方式,選擇合理的肥料組合,以取得最佳效果。
表5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無論是立地類型還是施肥措施,對閩楠樹高凈生長量的影響均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且兩因素存在顯著交互作用(p<0.05)。
2.3" 立地與施肥交互作用
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立地條件與施肥處理有交互作用,即兩者相互影響。具體來看,在較好的立地條件(Ⅰ類地)下,采取適當的施肥措施能夠進一步提高閩楠的生長速率。相比之下,在較差的立地條件(Ⅲ類地)下,不同施肥處理促進閩楠生長的效果雖然也存在差異,但是總體效果較Ⅰ類地有所降低。以樹高生長為例,在Ⅲ類地條件下,B4處理的樹高生長量最大,為4.2 m,但比Ⅰ類地同一處理低了2.1 m。由此可見,較好的立地條件可為施肥措施的充分發揮創造有利條件,使得通過合理施肥,進一步提高閩楠的生長速率;而在較差的立地條件下,盡管合理施肥也能促進閩楠生長,但其效果會受到一定限制[9]。因此,提高立地質量是促進珍貴樹種高效培育的基礎,同時配合適宜的施肥措施,將有利于充分發揮立地的潛力,實現可持續高效經營的目標。
3" 結論與討論
研究不同立地條件下不同施肥處理對10年生閩楠人工林生長的影響,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施肥能夠顯著促進閩楠胸徑和樹高生長。不同施肥措施的促進效果存在差別,需要結合具體的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施肥方式和肥料組合。
2)從試驗各組閩楠的胸徑生長量和樹高生長量來看,穴施效果較好。這可能是因為穴施可將肥料直接施入根系生長區,植株對養分的吸收利用更為有效[10]。
3)立地條件對施肥效果有影響。在肥沃地條件下,組合施肥且以穴施的方式施用效果最佳;而在較差的貧瘠立地條件下,雖然施肥也能促進閩楠生長,但整體效果相對較差。
在實際生產中,I類肥沃地推薦采用B4處理,即每株閩楠穴施復合肥0.1 kg+尿素0.1 kg,以培育高品質的樹木。Ⅱ類中等地和Ⅲ類貧瘠地采用B2處理,每株閩楠穴施復合肥0.2 kg即可。B2處理在Ⅱ類中等地和Ⅲ類貧瘠地條件下對閩楠的生長促進效果雖然次于B4處理,但顯著優于其他處理;而相比B4處理需要同時施加復合肥和尿素,B2處理只需要施加復合肥,操作簡便,成本也較低。因此,綜合考慮生長效果、操作便利性和經濟成本等因素,在Ⅱ類和Ⅲ類地條件下推薦采用B2處理的施肥方式,既可獲得較為理想的閩楠生長效果,也更有利于推廣應用。總的來說,不同立地條件下植株對養分的需求存在差異,施肥措施應因地制宜,既要滿足基本需求又要避免過量浪費,只有將施肥措施與立地條件充分結合,才能真正發揮施肥的最大作用,促進閩楠等珍貴樹種的高效培育。
參考文獻:
[1] 王勇.不同施肥措施對閩楠林分生長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20):70-71.
[2] 謝亞斌.不同配方施肥對閩楠幼林影響的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9.
[3] 楊志堅.施肥對閩楠幼苗養分利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響[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21.
[4] 蕭建權.施肥對閩楠幼樹生長的影響[J].綠色科技,2021,23(1):149-150.
[5] 康娟.葉面施肥對閩楠幼苗生長與生理特性的影響[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0.
[6] 黃宇,林智勇,張娟,等.施肥與修枝對閩楠幼林生長的影響[J].福建林業科技,2023,50(1):31-35.
[7] 王永雄.促進閩楠幼苗健壯培育的施肥研究[J].綠色科技,2023,25(23):96-101.
[8] 彭曉鋒.施鉀肥對閩楠幼樹枝葉精油成分和含量的影響[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3.
[9] 馮佳祺.施鉀對閩楠人工幼林根際土壤細菌群落結構和功能基因的影響[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3.
[10] 倪艷林,楊麗麗,彭君,等.指數施磷后閩楠幼苗診斷施肥綜合法營養診斷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23,52(2):121-131.
(責任編輯:劉寧寧)
收稿日期:2025-02-10
作者簡介:艾輝輝(1983—),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研究。
*為通信作者,E-mail:4655774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