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楓香為落葉喬木,兼具觀賞、藥用、生態、工業等諸多價值,是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常用造林樹種之一。栽植技術應用是否規范,撫育管理是否到位,會直接影響楓香造林效果。為保障楓香成活率和造林質量,做好栽植及撫育管理工作尤為關鍵。為能給灣沚區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從環境選擇、苗木培育、造林及撫育管理等方面總結楓香造林及撫育管理技術。
關鍵詞 楓香;造林;撫育管理;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
中圖分類號:S792.9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5.049
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又名楓樹、丹楓等,是我國著名的秋季紅葉樹種。楓香在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為當地分布最多的古樹樹種,在當地綠化造林中極為常見。灣沚區地處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條件優越,各類資源豐富,非常適宜楓香等樹木生長。近年來,灣沚區林業部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多種形式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共建綠色灣沚。筆者著重介紹灣沚區楓香造林及撫育管理技術,為灣沚區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提供技術支持。
1" 環境選擇
因為楓香對生長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在育苗前應當充分考慮灣沚區環境條件,確保育苗地適宜楓香生長。楓香為喜光、喜溫、喜濕潤環境的樹種,具備較強的耐旱性、耐陰性、抗風強、適應性強等特征,但不耐水澇,在含水量不高、過度貧瘠、重度鹽堿地上生長不良,但在濕潤、肥沃、疏松、透氣的中性、酸性壤土中生長較好。因此,育苗時應當優先選擇疏松透氣、保水保肥能力強、有機質豐富的壤土地,以提高育苗質量[1]。
2" 苗木培育
2.1" 種子采集
因為種子質量是影響育苗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育苗前需做好種子采集工作。采集楓香種子時,應選擇20~40年生的健壯母樹,在楓香球果變為棕黃色時進行采收為宜。球果采收之后應當充分晾曬,待其開裂之后敲出種子,并將其中的雜質剔除,剩余優質種子放置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儲存備用。
2.2" 播種育苗
1)選定苗圃后,需要深翻一遍,增強土壤疏松透氣性。深翻的同時施加足量的基肥,然后做床,床寬1 m。2)控制好播種育苗時間,正常情況下3月播種育苗為宜。采用條播法,行距25 cm,播幅12 cm,每667 m2用種量為1.0~1.5 kg。也可采用撒播法,每667 m2用種量為3.5~4.0 kg。3)播種后及時覆土,防止種子裸露在外。土層表面可再覆蓋一層稻草,起到保濕的效果,加快種子發芽出土。一般來說,楓香種子播后3周左右就會發芽,6周基本可出齊苗,當2/3的種子發芽出土后即可揭開覆蓋物[2]。
2.3" 苗期管理
1)幼苗出土后2周即可展葉生根。前期幼苗生長發育速度較慢,當生長至5月中下旬時,應當做好除草工作,避免雜草和幼苗爭奪水分和養分。2)做好間苗、補苗工作,每667 m2保留約55株苗木為宜,確保苗木生長整齊一致。3)做好苗期遮陽、施肥、澆水、排水等各項工作,為苗木營造有利的生長條件。6—8月是楓香的生長高峰期,此時建議每隔2周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施復合肥4 kg左右,施肥后使用清水淋苗1次。9—10月,楓香幼苗生長速度逐漸減緩,有的停止生長,此時無需施肥、澆水,讓苗木充分木質化,確保其能夠安全越冬。生長至1年的楓香樹苗高50~100 cm,地徑在0.6~1.0 cm,每667 m2可產苗3.5萬株左右[3]。
3" 造林
3.1" 立地選擇
楓香造林前,應當科學選擇造林地,優先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氣、有機質含量豐富、背風向陽、海拔低于800 m的中性、微酸性坡地、丘陵進行造林,土層厚度要求超過40 cm,促進楓香樹扎根生長。需要注意的是,禁止在易積水的主山脊和石質山地造林,避免對楓香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3.2" 林地清理
造林地清理之前,應當做好除草工作,在地表上噴施草甘膦、乙草胺、林草凈等除草劑,有效殺滅雜草。另外,應將造林地上的碎石、枯枝敗葉等一切雜物清理干凈,避免對楓香栽植、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3.3" 整地
楓香造林前,需要做好整地工作。控制好整地時間,以秋季整地為宜。采用穴墾整地法,穴的規格為50 cm×50 cm×50 cm。若是緩坡地,建議采用帶星整地法,帶寬為1.5 m,帶深為20 cm,帶面穴規格為40 cm×40 cm×40 cm。若是陡坡地,建議將栽植穴整成半圓形,呈內低外高的狀態,栽植穴半徑為60 cm[4]。
造林地墑情較差的情況下,應在整地的同時施加足量的基肥。基肥應以腐熟有機肥為主,以化肥為輔,建議每667 m2施腐熟廄肥3 500 kg、三元復合肥30 kg。
3.4" 苗木選擇
楓香造林時應當選擇1年生的健壯苗木,確保高度達到60 cm,地徑超過0.5 cm,無病無蟲。禁止選用2年生及以上的攜帶病蟲、有損傷的苗木進行造林。
3.5" 造林密度
楓香造林時,應當結合灣沚區立地條件、經營目的等因素合理控制栽植密度。營造楓香純林時,建議密植,株行距為2.0 m×2.0 m,每667 m2栽植160~170株。營造楓香混交林時,以6杉4楓混交為宜,株行距為1.7 m×2.0 m,每667 m2栽植楓香、杉木合計200株。楓香造林時,立地條件好的可適當稀植,立地條件差的可適當密植。
3.6" 造林時間
合理控制造林時間,以提高楓香成活率。正常情況下,灣沚區于每年2—3月進行楓香造林。造林時應當密切留意天氣情況,確保溫濕度適宜再進行栽植造林。若預報近期有倒春寒天氣,應適當推遲造林時間,避免低溫對苗木成活、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3.7" 栽植方法
楓香苗定植時,應當做到苗正、根舒、踏實。栽植前需要適當處理根系,推薦使用生根粉溶液浸泡苗木根系5 min,防止攜帶病菌,同時能夠加快苗木生根展葉,提升苗木的成活率,促進新梢生長。苗木栽植時,應當將其垂直放入定植穴內,保持根系舒展,一邊回填土一邊輕輕提拉苗木,讓根系和土壤緊密接觸,促進根系生長。覆土后應當適當鎮壓,防止跑墑。
4" 撫育管理
4.1" 修枝
楓香栽植造林后第2年,需進行修枝作業,培育優良干形,加快楓香生長速度。修枝時應當重點剪掉基部以下的枝條、雙叉枝、競爭枝等,培育通直的主干。楓香完全郁閉成林后,應當在其進入休眠期后進行修枝作業。修枝時應當保證切口平整,避免對樹皮造成損傷。
4.2" 間伐
楓香林郁閉之后,要做好間伐工作,防止樹木長勢衰退,建議郁閉度在0.9以上時進行間伐作業,控制好間伐作業時間與頻率。正常情況下,楓香栽植10年后即可進行首次間伐作業,重點伐掉林冠下層的林木、粗大干形不佳的樹木,間伐強度控制在總株數的30%左右。首次間伐作業后間隔8~10年進行第2次間伐作業,間伐強度控制在總株數的25%左右。
4.3" 施肥
楓香的生長離不開肥料的支撐,及時、科學施肥有助于促進楓香生長。要根據楓香的需肥規律、長勢等多方面的因素制訂科學的施肥方案。施肥時推薦采用條狀溝施肥法,栽植造林后前3年,每年上半年結合松土除草作業追肥1次,每株施用商品有機肥1.0~1.5 kg或相當量農家肥。造林第4年開始,每年在秋季采收葉片后和休眠期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用商品有機肥1.5~2.5 kg或相當量農家肥。有條件的可在楓香林內套種一些綠肥,可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作用,促進楓香生長。
4.4"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楓香造林后撫育管理環節的一項重要內容。及時落實中耕除草作業,有助于增強土壤疏松透氣性,破除土壤板結,減少雜草數量,避免雜草與楓香爭奪水肥,促進楓香良好生長。中耕建議在雨后進行。除草主要采用2種方法:1)人工除草法,即通過人工鏟除雜草,造林后前3年需要每年中耕除草2次,第一年重點在除草,第二年、第三年需結合除草做好擴穴工作,但要注意避免對楓香根系造成損傷;2)化學除草法,造林之后前3年若雜草較多,可使用除草劑進行除草作業,每年除草2次,即4月和7月各除草1次,在雜草長至20~30 cm高時再噴灑除草劑。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選擇除草劑,目前常用的除草劑有除草醚、草甘膦、乙羧氟草醚等。同時,要在晴天、無風時噴灑除草劑,噴頭要對準雜草莖葉和根部,確保噴藥除草效果。禁止在大雨、大風天氣噴灑除草劑,避免藥液飄移產生毒害。
4.5" 水分管理
水是楓香生長過程中的必需品,缺水或富水均不利于楓香生長。鑒于此,林農應當提高水分管理意識,根據楓香需水特點、自然降雨情況科學管水。例如,在灣沚區持續干旱無降雨,楓香葉片萎蔫時,及時澆水抗旱,滿足楓香對水分的需求;若遭遇持續降雨天氣,應當及時排水抗澇,避免積水影響楓香根系呼吸,導致樹木死亡。
4.6" 病蟲害防治
4.6.1" 加強營林管理
為預防楓香病蟲害的發生,做好營林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造林前應當妥善整理林地,將林地內的枯枝敗葉、雜草等全部清理干凈,消除病蟲源,為楓香幼樹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要重視營造混交林,建議將楓香與杉木等樹種混交,并合理控制好混交比例,保持林間生物多樣性,改善林地環境,降低病蟲害發生率;要合理控制楓香的栽培時間、方法及密度,避免對楓香生長產生不利影響;要提高撫育管理意識,重點做好修枝、間伐、中耕除草、澆水及施肥等各項工作,提升楓香抗逆性,確保其健康生長。
4.6.2" 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
為有效防控楓香病蟲害,做好監測預警工作非常關鍵。灣沚區林業局應當提高楓香病蟲害監測意識,合理布設監測點,動態化掌控楓香生長情況和病蟲害發生情況,了解病蟲害發生規律,進而制訂完善的防范措施,預防楓香病蟲害的發生,降低病蟲害所造成的影響。
4.6.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術在楓香病蟲害防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技術具有安全、綠色、無污染等優勢,因此要加強推廣應用。1)利用天敵昆蟲防治,如對于害蟲樟頸曼盲蝽蟲,在其發生初期或天敵昆蟲數量不足時,可以考慮人工釋放天敵昆蟲,如螳螂、花蝽、瓢蟲、草蛉等。2)重視生物農藥的應用,如白僵菌、綠僵菌、蘇云金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及苦參堿等,均可對楓香常見病蟲害起到顯著的防治效果。
4.6.4" 物理防治
在楓香病蟲害防控中,物理防治技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對于害蟲樟頸曼盲蝽蟲,可利用燈光誘殺成蟲,或者人工摘除初孵群集幼蟲,或者利用成蟲的假死性,將其振落后人工捕殺,進而確保楓香良好生長。
4.6.5" 化學防治
使用化學農藥是防治楓香病蟲害最常用的方法。要根據楓香病蟲害類型,科學選擇化學藥物,并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確保劑量與方法準確,達到理想的病蟲害防治效果。灣沚區楓香常見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措施如下:對于黃刺蛾、扁刺蛾等刺蛾類害蟲,建議交替使用1.8%阿維菌素乳油2 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1 500倍液噴霧防治;對于天幕毛蟲,建議交替使用25%滅幼脲懸浮劑3 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0%殺滅菊酯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對于黑斑病,建議交替使用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5]。
5" 結語
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好家園,灣沚區高度重視國土綠化工作,大力推進植樹造林。楓香在植樹造林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保證楓香成活率,提高楓香造林質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共建綠色灣沚,要規范應用楓香造林技術,提高楓香撫育管理意識,完善撫育管理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霽明,李春艷,段俊,等.楓香造林現場示范培訓關鍵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24(5):88-89.
[2] 胡平.楓香造林密度與撫育措施試驗初報[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4(3):122-124.
[3] 姚慶花.楓香栽培與經營管理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24,30(5):32-35.
[4] 曾令雄.楓香種植栽培技術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4(1):105-107.
[5] 沈峰.鄉土珍稀樹種楓香苗木培育及造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3(10):119-121.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5-02-15
作者簡介:涂才琴(1972—),本科,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營造林、林業技術推廣、林業工程建設、森林資源管護等。
E-mail:7177464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