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個人健康檔案日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對象,數字醫療環境為個人健康檔案的產生、存取與利用提供了便利條件。文章從數字環境下個人健康檔案發展現狀、優勢意義等實際出發,在厘清個人健康檔案的主體及其責任的前提下,指出當前個人健康檔案構建在主體職責、理念與技術等方面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以主體協同理順個人健康檔案的主體責任、以強化共識普及個人健康檔案構建理念以及以數字技術彌補個人健康檔案應用不足等措施,完善數字環境個人健康檔案構建路徑。
關鍵詞:健康檔案;數字環境;個人檔案;健康主體
中圖分類號:G270 文獻標識碼:A
在健康中國背景下,個體、醫療機構及全社會的檔案相關工作要全面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之中。推動全社會建立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社會發展模式涵蓋的方面眾多,結合當下數字醫療健康環境,個人健康檔案是顯得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個人健康檔案是人們在醫療活動中形成的關于自身各項健康指標的原始記錄,真實反映了個體生理及心理健康程度。醫療服務提供方是健康檔案的主要生產者,接受醫療服務的個體是健康檔案的產生源。雙方共同參與的健康檔案生產過程所產生的個體健康數據,經加工后所產生的健康檔案必須充分經醫療提供方多次確認后,交付給接受醫療服務的個體,努力做到讓每一個人都能參與自己的健康管理,成為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在數字化環境下,個人健康檔案研究有了新的研究方向,它不再拘束于傳統的健康數據的收集、匯總,而是更傾向于使用先進的數字技術手段完善個人健康檔案的構建路徑,并發揮健康檔案對于個人、醫療主體及社會主體的最大化積極作用。
一、數字環境下個人健康檔案概述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不斷追求,個人健康檔案的作用,隨著人們對醫療相關事宜的逐漸了解,其社會化程度不斷加深,并顯現出長期且層次性的變化。人們開始重視每次醫療過程中所產生的健康指標數據,并采用合適的方式將其存檔,以方便后續醫療或者健康盤點需要。眾多醫療機構也更加注重將患者的檢查結果數據及用藥或手術診療記錄移交給患者,讓患者擁有紙質或者電子版的診療數據。
個人健康檔案是對居民健康管理過程規范、科學的記錄,是以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實現多渠道信息動態收集的信息資源。在數字醫療環境下,數字化深刻改變了檔案信息的記錄、存取、傳播和利用方式,各類醫療健康檔案資源在數字技術的有效應用下不斷形成和積聚,形成了個人健康檔案,對于個人、醫療機構和社會有重要意義。具體而言,其對個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了解自身健康指標和指導健康生活的作用;對于醫療機構有著重要的病情掌握、病理分析及用藥和手術輔助作用;對于整個社會來說起到人人重視健康、人人懂得健康的積極推動作用,為我國健康政策的制定和落地實施打下良好基礎。
二、個人健康檔案構建主體及其責任
個人健康檔案的構建主要由個人主體、醫療主體和社會主體三方面構成,不同主體在檔案形成過程及結果利用方面擁有不同的責任。三者在個人健康檔案的產生和利用中有著不同的側重點,但可以有機統一于大健康這個既定目標之下。
1.個人主體:檔案數據產生源
認知是認識的遞進,是主體對在認識過程中接收到的客觀信息處理的一種知識生產過程。人們開始重視每次醫療過程中所產生的健康指標數據,并留作存檔,以方便后續醫療或者健康盤點需要。作為個人健康檔案的首要主體,接受醫療服務的每個人都是健康檔案的主體。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個人還會產生不同的健康見解和行動傾向。從健康基礎認知到理性全面重視健康,從情感化健康追求再到社會化健康向往,均體現了作為健康個人的主體的正向積極作用。主體是以個人思想行動為動態變化中心源,影響著健康檔案數據產生及健康結果,是個人健康檔案構建中最重要的主體。每個健康檔案的擁有者不僅是為自己建檔,同時還要承擔起建檔者的責任,一方面,切實做自己健康的第一監護人;另一方面,通過完整的個人健康檔案來完善家庭檔案,為營造美好家庭關系做重要準備。家庭檔案是每個家庭的獨特記憶,家庭中的個人健康檔案也是家庭檔案所包含的一部分。人們不僅可以從家庭檔案中得到親情方面的滿足,還可以通過成員的個人健康檔案了解親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態,讓感情通過對親人健康的關心傳遞到與個體自身關系最緊密的群體身上。
2.醫療主體:檔案資源生產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明確規定,檔案形成單位應建立并實行檔案工作責任制。我國主流醫療提供方——醫院均有自己的檔案室(館),已經初步實現了居民健康信息在服務機構間的連續記錄。作為醫療主體的醫院因其資源的獨特原始記錄性,具備完整記錄人們接受醫療全過程實踐活動的本源性資源優勢,承擔了主要的健康檔案資源生產任務,是產生兼具原始記錄性、系統成套性和權威可靠性的信息來源。醫院檔案管理可分為業務類檔案和管理類檔案,因健康檔案屬于業務類檔案之一,從個體健康檔案來說,醫院的檔案工作對象應更加側重于業務類檔案。在新時代數字環境下,醫院檔案管理應更加強調病歷檔案工作的重要性。醫療主體或醫療機構作為個人主體的最直接關系方,決定著接受醫療服務患者的眾多關鍵行動。醫療主體作為健康檔案資源生產者責任重大,需在每次醫療活動結束后,將個人健康檔案準確、完整地交付給醫療活動中的個體。
3.社會主體:健康環境提供方
人民健康至上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內在要求和努力方向。社會是一個大主體,是對個人和醫療兩大主體正常運行的保證,只有良好的社會健康環境和政策才能保證各方主體利益,才能實現各方主體的滿意。電子健康檔案是實現智慧醫療的前提,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充分挖掘和發揮電子健康檔案價值、服務大眾的關鍵。此外,由于電子健康檔案涉及個人隱私問題,相關數據的收集與使用會受到個人或醫院的拒絕,此時發揮社會主體的責任可以有效保證避免隱私被泄露,體現各方配合的合力優勢。在社會主體責任方面,我國社會制度是社會這一大主體履行責任的有力保證,作為全社會健康環境的提供方,建立全民健康檔案,一是可以有效助力健康政策的制定和落實;二是發揮優勢傾向性給特殊疾病患者開展有針對性的關懷和健康宣教,提升社會健康治理能力。
三、數字環境下個人健康檔案構建的困境
隨著數字醫療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為病情分析、病歷生成和健康記錄與管理提供了便利。但數字環境下個人健康檔案的構建還在主體職責、理念及技術等三個方面面臨一些困境。
1.沒有理順個人健康檔案的主體職責
在數字環境下,大部分個人檔案已經是電子化的數據存檔,部分患者由于種種原因,如賬戶或密碼遺失、個人操作習慣等,所產生的麻煩比比皆是,使患者產生了不想接觸數字化健康檔案,也沒有認識到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認為個人健康檔案和自身無關,只單純關注治療結果,并否認對個人健康檔案負責。醫療機構除了重視完成診療過程外,沒有承擔起患者健康檔案的建設工作,認為這些健康數據已經體現在各項檢查報告單中,患者會自己查看和使用。加之,目前仍沒有社會層面的規則制度來規范個人健康檔案的各方主體責任與義務,導致沒有理順個人檔案主體職責的情況。
2.沒有普及個人健康檔案構建理念
“我沒病”“不檢查”等固有理念讓有些患者抗拒即將接受醫療的事實。個體的健康意識仍然薄弱,并未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而同步提升。只有改變患者的健康理念,才能順利利用健康檔案,才能使其成為現代醫療系統中的一項關鍵性指標。醫療主體方面,一是因為醫生、檔案工作者人力資源缺乏,二是因為以診愈為結果導向的工作模式,并未引起對健康檔案的歸檔重視,造成了對個體健康數據的遺失。社會層面引導、醫療層面重視以及個體層面有實際需求,才能使個人健康檔案發揮其重要價值。
3.沒有深入應用個人健康檔案構建技術
當前,個人健康檔案構建技術還沒深入應用,患者的基礎健康信息僅以電子病歷和紙質病歷本為載體,沒有解決患者的健康信息存取需求及個人健康復盤需求。沒有深入應用數字化技術還阻礙了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浪費了眾多的醫療設備設施資源及患者的時間和金錢。通過以先進數字技術為依托的個人健康檔案構建,可以在提高病歷信息的獲取和利用效率以及服務質量的同時,也對于維護醫患關系、提升醫療機構的社會形象具有積極的作用。
四、數字環境下個人健康檔案構建路徑
在數字醫療環境下,完善個人健康檔案構建路徑,應明確各方主體責任,強化健康共識,做好先行引導,用好先進數字技術,嚴格把控檔案質量,才能使得個人健康檔案服務于人、服務于醫療以及服務于社會。
1.以主體協同理順個人健康檔案主體責任
在數字醫療環境下,個人健康檔案的建立和合理化使用能夠使社會主體管理部門準確掌握全民的身體健康狀況,為醫療衛生事業的整體發展提供基礎保障。醫療主體和社會主體應盡最大責任將這一普惠性工作做好,同時也要協同個人主體,帶動全社會每個人的健康檔案向好發展,將各主體在健康檔案構建中的力量發揮到最大化。目前,國家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已基本建成,試點省份計劃向居民本人提供電子健康檔案實時授權查詢服務。以檔案主體的協同發力為出發點,以主體協同來理順個人健康檔案的主體責任,健康檔案的構建在各方面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個人層面,每個公民都可以準確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提高對自身健康的掌控程度,根據健康需要開展個性化的健康管理;醫療層面,基于健康檔案構建疾病預測模型可行性高、應用場景廣闊,有助于推動電子健康檔案的應用及基層防治能力的提升;社會層面,數字技術的引入,使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健康檔案,并可以隨時查詢和使用,是實現衛生系統智慧化發展的重要路徑。至此,個人健康檔案會逐漸形成由“國家隊”主導,各大醫療機構主體積極參與,個人主動接受并積極使用的和諧局面。
2.以強化共識普及個人健康檔案的構建理念
顯然,健康檔案主要受益人是具體的個人,每個主體都應該牢牢樹立健康意識,重視健康檔案的保存與利用,讓自己在健康管理中獲取最大化的健康權益。在醫療主體方面,每個接受醫療服務的個體,都應該被認真服務,包括診療后期健康檔案的管理與移交。要轉變服務管理理念,秉持患者健康“全周期管理”理念,認真對待其個人健康檔案的生成和整理匯總,為其下一次的診療服務做好數據基礎。在數字環境下,要充分認識到數字化技術對于個人健康檔案管理的絕對優勢,增強運用數字化技術整理檔案的意識,以適應個人健康檔案管理的需要。全社會應科學、認真地宣傳個人健康檔案在個人健康管理及住院診療中的積極作用,強化健康共識,增強醫療機構和接受醫療服務人員的檔案意識。
3.以數字化技術彌補個人健康檔案應用的不足
數字賦能是眾多醫院檔案管理智慧化發展的大趨勢,部分醫療主體已經實現了智能信息系統的應用,并全程使用電子診療、電子處方和電子病歷等方式,有效助力醫療工作的開展。但當前以電子病歷和紙質病歷冊為載體的個人健康檔案不能滿足數字環境下的個人健康檔案建設需要和實際使用需求,應加強數字化技術手段來彌補個人健康檔案應用不足,使得個人健康檔案的擁有者能通過智慧應用程序來體驗高質量的健康信息服務。在數字應用建設方面,醫療主體優化現有的信息網絡建設,通過合理的規劃和投入來統一健康數據標準,實現患者健康信息的互通,面向個人開放數字化健康檔案,方便人們看病就醫和開展個人健康管理行動。在個人健康數據保護方面,可以通過二維碼深度加密技術、充分授權訪問機制等保護患者隱私,維護患者權益,做好醫療健康數據“防濫用”的管理工作。同時,不要為了技術而技術,脫離實際需要而過分產生數字記錄,避免因技術濫用和為了完成數字應用而強行應用的一系列問題。
五、結語
健康檔案作為個人主體健康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醫療實踐,已經形成了以電子病歷為依托的醫療機構患者信息資源庫,取得大批理論與實踐成果。但整體而言,個人健康檔案的相關成果仍不充分,本文分析了當今數字醫療環境下個人健康檔案的概念和內涵,強調了健康檔案對于個人、醫療機構和社會的重要意義,并逐一梳理了個人健康檔案的構建主體及其所肩負的主要責任,并根據實際工作中面臨主體職責、理念和技術等方面的困境,給出了主體協同發力、強化健康檔案意識以及充分應用數字技術等系列路徑,以順利開展數字化環境下的個人健康檔案構建工作。
參考文獻:
[1]聶云霞,陳煙然.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建設:問題與措施[J].檔案與建設,2021(01):18-23.
[2]王 靜,倪麗娟.認知-情感-社會化:檔案作用于個人的層次化影響分析[J].山西檔案, 2022(03):40-46.
[3]侯思偉,張 斌,馮 茜,等.健康中國背景下心理健康檔案管理現狀與模式優化[J].檔案管理,2023(06):115-117.
[4]趙海強.數字醫療時代健康檔案數據開放共享研究[J].蘭臺世界,2023(03):93-95.
[5]國家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基本建成[N].科技日報,2023-11-9(03).
[6]高 穎,許欣宜,劉 洋,等.基于電子健康檔案構建體病預測模型的設想[C].首屆全國全科醫療質量論壇論文摘要集, 2023:2.
作者單位:浦城縣知識產權發展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