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它的迅猛發展給傳統的圖書情報服務模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社交媒體以其迅速擴散、覆蓋范圍廣等特點,改變了人們對信息的獲取與傳遞方式,既加快了網絡中信息流動速度,又提升了網絡使用者的參與度,使其獲得的信息更加個性化。但在享受其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存在著信息過載、篩選難度大、信息真實性與權威性不高等問題,給傳統圖書情報服務帶來了新的挑戰與壓力。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社交媒體對圖書情報服務模式的影響,并提出了適應和轉型的建議,希望為相關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社交媒體;圖書情報服務模式;影響;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5 文獻標識碼:A
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下,社交媒體已經成為當代信息交流的主要平臺,深刻沖擊著傳統的圖書情報服務模式。社交媒體的興起,信息的產生、傳播和消費模式發生了變化,信息傳播的速率大幅提高,傳播渠道也越來越多元化,不僅提升了使用者的參與性與互動性,還促使圖書情報組織對自身服務模式的反思。傳統的圖書情報服務模式主要是存儲和查詢信息,但在社交媒體環境下,用戶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與個性化,對服務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圖書情報服務模式受到信息過載、真實性和權威性等方面的挑戰。但同時,社交媒體也為其創新發展創造了機會,激勵著圖書館通過優化信息篩選、深化個性化推薦和加強權威性保障等戰略,主動迎接社交媒體所帶來的機會和挑戰提升服務品質,滿足用戶不斷增加的多樣化需要。
一、社交媒體對圖書情報服務模式的影響
1.積極影響
(1)信息傳播速度加快
社交媒體的興起,給圖書情報服務模式帶來巨大的變革。傳統的圖書情報服務多依賴于圖書、期刊等有形媒體以及有限的在線數據庫,而社交媒體的興起使得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內到達各個角落。例如,通過短視頻、某信和某博等平臺,信息可以在數秒之內從出版商傳到數以萬計的使用者手里。信息流通的加速意味著圖書情報服務能更快地對客戶的需要、市場的變化做出反應,并能給使用者更多的信息。同時,這種快速傳播也將有力地促進學術交流與知識共享,進而推動了合作與創新。比如,通過社交媒體,學術人員能夠及時與他人共享自己的研究進展,并迅速得到來自不同領域專家的意見與反饋,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的活躍討論與交互,也可以幫助圖書情報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用戶的興趣與需要,從而對其展開優化。
(2)用戶參與度提升
社交媒體的互動性、開放性極大地提高了用戶對圖書情報服務的參與程度。在傳統的圖書情報服務模式下,使用者通常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只從圖書館或資料庫中獲得信息,而很少參與信息的產生與傳播過程中。社交媒體的興起徹底改變了用戶的角色,從單純的信息使用者變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在社交媒體上,人們可以與他人分享對某本書籍、某項研究的看法或者對圖書情報服務提出意見。社交媒體也為用戶提供了線上討論、直播講座和虛擬讀書會等多種參與形式,豐富了用戶的學習經驗與社會經驗。隨著用戶參與程度的提高,圖書情報服務機構也在不斷創新服務方式,以適應越來越多的用戶參與需要。
(3)個性化服務增強
社交媒體的普及為實現個性化的圖書情報服務開辟新的途徑,借助社交媒體平臺,圖書情報服務商能夠獲得用戶的喜好、興趣和行為等信息,并據此開展個性化的服務與推薦。這樣的個性化服務并不僅限于圖書、雜志的推薦,還可以延伸到各種活動、講座以及學術資源。比如,通過對社交媒體中用戶的行為軌跡展開分析,可以對用戶的興趣預測,為讀者提供相應的圖書情報支持。在此基礎上,借助機器學習、大數據等手段,使圖書情報服務機構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用戶的需要,并為其提供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服務。加強圖書情報的個性化服務,不僅能提升用戶的滿意度與忠誠度,還能使圖書情報實現新的價值。
2.挑戰
(1)信息過載
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在促進信息擴散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信息過載”問題。“信息過載”是指使用者在短時間里接收了大量的信息,以至于不能對其實行有效的加工和使用。尤其是在社交媒體環境下,人們面臨著海量的更新、推送和通知等信息,讓人很難分辨哪些是有用,哪些是無用的信息。在圖書情報服務中,“信息過載”現象也普遍存在,特別是在數字資源日益膨脹的情況下,用戶對信息的選擇與使用會產生困惑。信息過載不僅會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還會造成“認知過載”與“決策疲勞”,影響其對圖書情報服務的滿意度與信任度。信息過載的情況也對圖書情報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從海量的信息中找到最相關、最有用的信息,并始終保持服務的針對性與指向性。社交媒體雖然為用戶提供了大量的資源與途徑,但其所帶來的“信息過載”問題是不可忽視的,這就要求其在圖書情報服務設計與管理過程中更加慎重和科學。
(2)篩選困難
在社交媒體環境下,信息的篩選難度越來越大,給傳統的圖書情報服務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交媒體平臺中,各種用戶、組織和機構等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發布者,造成了信息質量的良莠不齊。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使用者還是圖書情報服務商都面臨著信息篩選的難題。當人們通過社交媒體獲得信息的時候,經常會遭遇到大量的劣質內容,既浪費了人們的時間,也影響了他們的判斷。信息甄別自我效能、信息源可信度和主觀規范均對社交媒體用戶從眾信息分享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且主觀規范影響最大。此外,信息甄別自我效能能夠負向調節主觀規范對社交媒體用戶從眾信息分享行為的影響,但并不能調節信息源可信度對社交媒體用戶從眾信息分享行為的影響。面對快速更新且變化頻繁的社交媒體,傳統的篩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應對社交媒體環境,仍面臨著識別精度不高、算法偏向等問題。在社交媒體環境中,為了保證用戶獲取可信的信息,圖書館必須對其持續更新和改進。
(3)真實性和權威性
社交媒體平臺中信息的真實性與權威性是當前圖書情報服務領域的一個難題,在傳統的圖書情報服務模式中,對信息的來源往往開展嚴格的審查與核實,以保證其真實性與權威性。但是,由于社交媒體具有開放性、低門檻等特點,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發布者,在實現多元化的同時,也存在著真假混雜等問題。在社交媒體中,虛假信息、謠言以及未經證實的信息經常出現,不僅會影響人們的判斷,還會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圖書情報機構要保證信息的真實性與權威性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用戶在獲得信息時,很難辨別哪些內容是真實的,嚴重影響圖書情報服務的可信度。為了保證向使用者提供信息的準確性與可靠性,服務商必須對信息展開確認與認證,并建立完善的信息審核機制。
二、圖書情報服務模式的轉型與適應策略
1.優化信息篩選,提升服務精準度
在社交媒體環境下,“信息過載”已成為當前圖書情報服務領域的一個重大挑戰。為此,通過優化信息篩選工作來提高服務的準確性,已成為圖書情報服務機構轉型的重要戰略。首先,圖書情報服務機構應結合大數據分析構建信息篩選模型,通過挖掘與分析用戶的歷史行為數據,實現對用戶潛在的需要與興趣偏好的預測,從而實現更精確的服務。其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更好地提升篩查的有效性與準確性。采用機器學習方法自動對大量的文獻展開分類、篩選,以降低冗余信息對使用者造成的影響。再次,圖書情報服務機構應通過與社交媒體平臺的協作,獲得多平臺用戶的行為信息,跨平臺的信息集成和篩選,保證用戶所獲得的信息具有時效性和相關性。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權威的數據庫,保證所選信息內容既豐富,又有高度的權威性和可信性;最后,為了持續提升信息篩選的準確性,圖書館還應該建立使用者的反饋機制,激勵使用者對所提供的信息進行評估與反饋,并根據使用者的反饋不斷累積與分析,動態地修正與優化信息篩選策略,使其能夠更好地順應使用者的需求。
2.增進用戶互動,增強參與體驗
在社交媒體環境下,用戶對圖書情報服務的交互需求越來越高,促進用戶交互、提升用戶參與體驗是圖書情報服務創新的重要策略。首先,圖書情報服務機構通過構建在線社區,為用戶和服務商建立一個交流平臺,讓用戶在社區分享經驗、提問和回答問題,提升用戶的歸屬感和參與性。其次,開發具有高交互性的應用或小程序,給使用者一個人性化的人機交互界面,讓使用者輕松、快速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更主動地加入信息分享與探討。再次,圖書情報服務機構可以通過組織讀書會、講座和研討會等線上、線下活動,讓讀者積極參與,提高讀者對圖書情報服務的認同感與忠誠度。在此過程中,使用者不但可以獲得最新的知識與信息,而且可以與他人溝通與互動,進而引發更多的思考和創新。圖書情報服務機構也要積極地將游戲元素融入其中,通過設計挑戰、打分或獎勵等機制來提高使用者的興趣與熱情,讓使用者在交互過程中獲得快樂感與成就感。最后,為了保證用戶交互的效果與可持續性,需要建立一套長效的用戶關系管理機制,通過定期的用戶調查、滿意度評價等,聽取用戶的意見與建議,持續優化交互策略,從而提升整體的服務品質。
3.深化個性化推薦,滿足多元需求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個性化推薦已成為圖書情報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首先,圖書情報服務機構應建立用戶畫像,深度挖掘用戶的興趣愛好、閱讀習慣等,并據此對用戶實行個性化的內容推薦。借助大數據技術,機構可以實時采集用戶的瀏覽記錄、關鍵詞及社會交互,構建準確的用戶畫像,為個性化推薦提供數據支撐。其次,利用以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算法為代表的智能推薦系統,不僅能發現用戶的外顯需求,還能發現其潛在的需求。比如,通過語義分析,可以了解用戶的真實意圖與情緒,為其推薦更符合用戶需求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圖書情報服務機構還應基于情境感知方法,對用戶的時間、空間和設備設施等情景信息進行動態調整,保證推薦內容的時效性和關聯性。最后,圖書情報服務機構應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真正實現個性化推薦。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通過設定喜好或者反饋機制,對推薦的結果進行動態調整。
4.強化權威性保障,提升信任基礎
在社交媒體信息快速傳播、難以辨別的情況下,為增強讀者的信任基礎,圖書情報服務機構需要加強權威性保證。首先,圖書情報服務機構應與權威出版機構、學術機構和業界人士等共同努力,構建優質的文獻資源庫,并保證其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其次,圖書情報服務機構在信息的發布與推薦環節應完善內容審查機制,綜合評價信息的來源、內容及影響力,消除虛假、低劣的信息;再次,加強權威性保證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構建用戶信任機制。通過認證標識、透明服務協議以及用戶的隱私保護,全面提升用戶的信任度。圖書館也要加強對出版機構的資格審查,建立出版機構的身份證明制度,保證出版機構具有一定的職業背景和社會聲譽。最后,圖書情報服務機構可以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信息溯源,進一步提高信息的透明性與可信性,有助于使用者對消息來源與真實性的快速鑒別與核實。
5.提升數字素養,促進有效利用
在信息化時代,讀者數字化素養的培養已成為圖書情報服務機構轉型的重要戰略之一。數字化素養既包含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也包含了信息檢索、分析、評價與應用等方面的能力。首先,圖書情報服務機構應建立網上教育平臺,為廣大讀者提供系統的數字化素養教育課程與資源,協助讀者獲得必需的數字技術。課程應從信息檢索技巧、信息分析技巧與信息安全意識等角度,針對不同使用者的學習需要而設計。其次,圖書情報服務機構要積極開展線下培訓與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來現場輔導與交流,協助讀者解決現實中的難題,提高他們的數字化技術運用水平。再次,圖書情報服務機構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實行數字化素養教育,通過短視頻、圖文推文等方式,傳播數字化技能知識,提高用戶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程度。為鼓勵用戶更多地應用數字化技術,圖書情報服務機構需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如通過用戶積分、證書等激勵用戶主動學習。最后,圖書館還需要持續更新與優化數字化素養教育的內容,以滿足科技的發展與用戶的多元化需要,保證使用者在瞬息萬變的數字化環境中,能有效地、理性地獲取與使用信息。
三、結語
社交媒體的迅速發展給傳統的圖書情報服務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社交媒體上,信息擴散速率及使用者參與程度的提高,使得圖書情報服務的覆蓋面及使用者感受都有明顯的提升。但是,信息過載、信息篩選難度大、真實性和權威性等問題,仍需要圖書情報服務機構對已有的服務模式進行反思。圖書情報服務機構要想在這場變革中獲得競爭優勢,就需要通過優化信息篩選機制、增強與用戶的交互能力、深化個性化推薦以及保障信息權威、增強用戶的數字化素養等措施,主動迎接挑戰。通過上述措施,既可以提高服務的準確性和可信度,又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類型的用戶需要。在未來的研究工作中,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圖書情報服務將會持續在社會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為知識的交流與分享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郭 芬,李 盈,邵 波.基于ESI高水平論文的我國圖書情報領域研究可視化分析[J].科技傳播,2024,16(21):146-151.
[2]周 環,蘇莉娜.圖書情報領域ESI高被引論文的多維特征計量分析[J].河北科技圖苑,2024,37(04):83-89+75.
[3]汪佳琪,李忠民.2018-2022年國外圖書情報領域健康醫療研究主題識別及分析[J].晉圖學刊,2023-12-18:1-23.
[4]胡澤文,韓雅蓉,王夢雅.基于LDA-Word2vec的圖書情報領域機器學習研究主題演化與熱點主題識別[J].現代情報,2024,44(04):154-167.
[5]張 蕊,王 瑩,邱均平.Twitter提及論文的布拉德福定律驗證及來源期刊特征——以圖書情報學科為例[J].圖書情報知識,2024,41(01):121-132.
[6]毛太田,馬家偉,吳 鑫,趙綺雨.移動社交媒體健康信息規避行為用戶畫像實證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3,67(10):116-127.
作者單位: 焦作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