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球產業鏈重構和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如何增強中國科技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今年兩會討論的重點之一。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接受南都灣財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技制造業是高科技、重資產、長周期的行業,資本投入需求大,權益性融資渠道受限,已成為影響企業創新和行業升級的重要因素。他提交了《關于優化中國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的建議》,呼吁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支持體系,放寬股權融資限制,提高大額融資項目的審批效率,助力科技制造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外,李東生還就AI深度偽造治理和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參保問題提出建議。他認為,人工智能深度偽造技術的濫用可能帶來新的社會風險,應加快出臺相關管理制度,明確平臺和服務商責任,加強國際合作,推動統一監管標準。
同時,針對近年來持續增長的靈活就業群體,他建議降低社保繳費門檻,建立更具彈性的社保繳納機制,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增強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水平。他表示:“社會最終還是要對每一個公民的最低生活兜底,政府創造條件,社會響應支持,鼓勵所有就業人員盡可能地參保。”
近年來,隨著全球科技變革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科技制造業已成為支撐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基石。然而,在李東生看來,當前科技制造業仍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尤其是集成電路、半導體顯示等高科技、重資產、長周期行業,對資本的需求量大,回報周期長,但權益性融資渠道有限,影響了行業的持續發展。
“科技制造業,譬如集成電路、半導體顯示,一個項目的投資常常都是超過100億的。像半導體顯示,一般一個項目的投資都會超過200億,集成電路的投資一個項目一般超過300億。這樣規模的投資,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支持,企業很難推進新技術和新項目。”李東生表示。
以TCL華星為例,李東生算了一筆賬,TCL華星每年能產生200多億元的經營現金流,但這些現金流需優先用于償還銀行貸款、支付股東分紅,實際可用于新項目投資的資金并不充裕。
“我們宣布建立t9產線,總投資是350億,去年年底到今年是第二期建設,第二期建設投資也有100多億。TCL華星在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新增的可能就有200多億,單靠企業自身的現金流遠遠不夠。”他指出,科技制造業的持續發展,需要有一定比例的權益融資,而當前資本市場的融資限額較緊,企業很難獲得與投資需求匹配的資金。
為此,今年兩會期間,李東生提交了《關于優化中國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的建議》,提出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對科技制造企業的支持政策。
他建議,一是為頭部科技制造企業提供資本市場創新服務,推動科技企業融資工具的多樣化;二是適度放寬科技制造企業的股權融資限制,提高資本市場融資的可預期性;三是優化大額融資項目的審批流程,避免因主觀判斷或輿論導向影響融資決策,提高資本市場對科技制造業的支持力度。
在他看來,中國科技制造業仍處于全球產業鏈的追趕階段,尤其在集成電路、芯片等領域,還需要大量資本投入來縮小與國際領先企業的差距。“像臺積電、三星半導體,他們的總資產、凈資產遠遠超過中國企業,現金流足以支撐自身的發展,而國內企業還未達到這個水平。如果中國科技制造業在未來3-5年不能獲得足夠的融資支持,我們很難在全球市場建立長期優勢。”
展望未來,李東生認為,中國科技制造業的發展模式將在3-5年后迎來轉折。“我可以大膽預測,5年后,TCL華星也好、京東方也好,我們不需要再依靠資本市場融資來發展,我們自身的資金就足夠來滾動了。”
但在此之前,他強調,科技制造業仍需政策支持,以確保行業的持續投資和競爭力的提升。“這些產業是必須要發展的,在全球制造業競爭格局中,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優勢,而融資環境的優化,將成為決定科技制造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AI深度偽造技術的濫用問題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李東生認為,AI技術在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風險。“AI深度偽造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比如詐騙、假新聞傳播,甚至影響金融安全。”他指出,雖然我國已出臺相關法規,但目前制度尚不成體系,缺乏可操作的細則和明確的處罰標準,治理體系仍需完善。
針對這一問題,李東生在今年兩會上提交了《關于加強AI深度偽造欺詐管理的建議》,提出四方面措施:一是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合成內容標識管理規章制度的出臺,確保所有AI生成內容能被清晰識別;二是明確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服務商的責任,若未履行標識義務,應承擔相應處罰;三是推動AI深度合成標識技術標準的制定,從源頭管理風險;四是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建立AI治理框架,形成全球有效監管體系。
他強調,近期中國已參與《巴黎人工智能宣言》的簽署,這是全球AI治理的重要嘗試,標志著國際社會在AI監管方面邁出關鍵一步。“AI治理不能單打獨斗,必須是全球協作。不同國家之間需要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和監管機制,否則單靠一國之力難以解決深度偽造帶來的跨境風險。”
與此同時,李東生也看好AI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他透露,TCL華星已構建星智大模型,并在生產制造和研發設計中廣泛應用AI技術。“AI技術能提高生產效率,優化供應鏈管理,同時加速產品研發進程。2024年,TCL通過AI技術創造的經濟效益超過5億元,而AI投入成本還不到這一數額。”
李東生認為,AI不僅是科技制造業的重要工具,也將成為推動行業智能化升級的核心動力。
近年來隨著新就業形態的發展,靈活就業人員規模持續擴大,但社保參保率偏低的問題突出。
對此,李東生表示,目前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繳費壓力較大,影響了他們的參保意愿。“現在靈活就業人員的收入普遍不高且不穩定,個人全額繳納社保費用的壓力較大,很多人不得不選擇放棄參保。”他說道。
針對這一問題,李東生也在今年兩會上提交了《關于降低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參保門檻的建議》,建議通過降低繳費比例、優化繳費機制等方式,提高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覆蓋率。
他提出,首先,應適度下調社保統籌基金繳費費率,減輕個人繳費負擔;其次,建立社保繳費動態調整機制,根據靈活就業人員的收入變化合理調整繳費金額;此外,還應取消部分險種的社保參保限制,讓更多靈活就業人員能夠享受社會保障。
他表示,部分互聯網平臺已開始為外賣騎手等群體提供社保支持,這是一種積極探索。“如果平臺企業能夠承擔一部分社保費用,哪怕是最低標準,也能有效提高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率。”他認為,未來可以推動平臺經濟企業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建立更加穩定的社保繳費機制,確保新就業形態下的勞動者能夠享有基本社會保障。
在李東生看來,社保不僅關乎個人福利,也關系到社會長期穩定。“社會最終還是要對每一個公民的最低生活兜底。如果靈活就業人員無法繳納社保,未來的養老和醫療保障都會成為社會問題。”他建議,政府應創造條件,社會各界共同推動社保體系的完善,鼓勵更多靈活就業人員主動參保,以確保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公平、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