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行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行效率能夠影響到整體經濟形勢的發展。因此,國家對于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非常高。近年來,在醫改政策的不斷推行之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正在逐漸提升。但由于改革時間較短,因此其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需進一步完善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從而推動整個醫療行業提高財務管理質量。
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施意義
財務管理是醫院經濟管理系統中的關鍵環節,涉及醫院收支平衡、資源配置及運營效率等多個方面。因此,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可以直接體現該醫院管理體系的經濟管理成效。同時,高質量的財務管理工作還可以通過約束經濟行為的方式降低醫院的經濟風險,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另外,醫院開展財務管理活動有利于經營決策有效性的持續提升。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醫院管理人員需要通過不斷實施決策行為的方式,幫助醫院提高服務水平。因此經營決策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幫助醫院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因此,高效率且高質量的醫院財務管理工作能夠有效促進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同時從財務經營角度增強醫院的綜合實力。
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國內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大多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其一,預算問題。醫院在實施財務管理措施的時候,需要通過制訂嚴格預算機制的方式,確保醫療資源分配的合理性。但是從實踐管理效果來看,醫院設備和人力資源的分配有待完善,從而保障醫院財務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其二,收入問題。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于醫院服務費用和醫療保險費用。由于政策變化和外部因素的影響,醫院的計劃收入難以有效預測,經常會給財務管理工作造成比較大的困擾。其三,人才問題。人才短缺困擾著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如果沒有高素質的財務管理團隊提供支撐,醫院的正常運營秩序都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其四,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問題。近年來,不斷上漲的管理成本對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壓力,因此,成本控制已經成為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關鍵內容,而風險管理則是財務管理中的核心工作任務之一。醫院在經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問題,比如患者安全、自然災害以及供應鏈中斷等。所以,加大風險管理力度是提高醫院財務管理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
針對醫院財務管理問題的優化對策
醫院開展財務管理活動,需要從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開始,逐步提升財務管理細節的規范性。醫院管理人員需要增強財務管理意識,并采取有效措施持續改善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以確保資源和資金分配的合理性,避免資金浪費等現象發生。在完善財務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各部門工作人員需要明確自身的具體職責,落實日常工作任務,加速預算評估工作進程。另外,醫院財務管理人員應該在尊重經濟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不斷創新和優化醫院的財務管理機制,確保醫院財務管理活動順利進行。醫院作為公共醫療機構,其財務管理方式的先進性是確保經濟管理行為正確性的基礎條件。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財務管理人員需要擺脫傳統管理理念給自身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健康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方式保障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提高資金利用率是解決醫院收入問題和成本問題的有效方式。醫院管理層和相關部門需要高度重視資金管理工作的落實,以杜絕資金浪費現象的發生。在醫院物資采購工作中,采購人員需要根據采購信息和數據分析結果,認真落實每一臺設備和物資的購買工作。同時,財務管理人員需要通過細化管理內容的方式,對采購流程進行明確規定,以減少采購人員的額外工作負擔。另外,嚴格的成本控制也是提高資金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在控制管理成本的時候,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對醫院的流動資金和固定資源配置進行全面梳理,制訂科學的規劃方案,確保資金效益最大化。在制訂規劃方案的時候,細化管理內容是管理人員使用頻率最高的改革手段之一。所謂細化內容,就是將財務管理工作的各項細則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劃分,強化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比如管理人員可以嘗試將財務管理任務按照不同的管理階段進行劃分,提高管理效率。
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內容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和系統性,因此對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非常高。作為現代化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執行者,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因此,醫院應該嚴格按照崗位要求開展招聘活動,并組織開展必要的崗前培訓,讓新入職的員工盡快了解醫院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條例。在工作過程中,完善的培訓制度和考核制度是保障人才具備足夠專業能力的必要手段。所以在組建高素質財務管理團隊的時候,醫院需要定期為其組織開展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訓活動,比如財務管理經驗培訓、專業能力培訓以及風險管理培訓等。同時,醫院還可以嘗試邀請業內專業人士到院內進行公開講座,既能培養財務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又能提升他們的職業眼界和職業高度。
醫院財務管理的風險防范措施
當醫院面臨潛在管理風險的時候,高效的財務管理可以幫助醫院降低風險事故的發生概率,提升風險管理工作的執行效率。所以制訂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對于醫院的可持續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在醫療領域中,緊急應對策略是規避風險因素的有效措施。一般情況下,緊急應對策略的作用對象主要包括各種突發事件,比如地震、洪水、突發疫情、火災以及暴力事件等。緊急應對策略的主要內容包括應對突發事件的措施,比如行動計劃、緊急聯系人、事故處理人員、具體的責任分配以及資源配置清單等。除了制訂應對計劃之外,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和購買合適的保險項目也是提高財務管理穩定性和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在實踐中,客觀的風險評估能夠提升風險因素識別結果的準確性。財務管理人員應借助定期評估,更加全面地了解財務管理中的潛在風險,以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降低醫院財務工作的風險事故發生率,防止醫院資產發生嚴重損失。
財務管理是醫院管理系統中的重要環節,其管理效率對于醫院的正常管理秩序來說具有決定性意義。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醫院管理層及相關責任部門需要高度重視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同時還要根據崗位要求為其組建高素質的人才團隊。除此之外,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大風險管控力度等都是提升財務管理效率的必要舉措。在落實改革措施的過程中,醫院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要求,盡量提高改革措施的適配性,以發揮財務管理優化策略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