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縣洪山鎮溫泉村,坐落于“楚北第一峰”大洪山北麓。這里不僅有聞名遐邇的火山溫泉,更是一片紅色熱土,曾誕生過隨棗地區最早的黨支部與隨州最早的紅軍隊伍,是原江漢軍區后勤部所在地,也是湖北省保存最為完好的戰備基地。20余處紅色遺址,鑲嵌在青山綠水間,無聲訴說著崢嶸歲月。
溫泉村是省級紅色美麗村,擁有如此多的紅色資源,村子卻沒發展起來,群眾也沒受益。2023年7月,新一輪駐村工作隊輪換后,振興溫泉村,成為工作隊的第一要務。可如何合理開發紅色資源,這不僅關系到群眾增收,更是傳承紅色基因、延續紅色精神的關鍵。
為了摸清溫泉村紅色資源“家底”,我帶領工作隊訪遍了溫泉村的角角落落,精心準備了《紅色美麗村發展規劃》。可當把《規劃》交給村“兩委”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審議時,大部分人都不理解,認為那些舊房子廢棄多年,沒有經濟價值,現在還要花錢修復,是個賠本買賣,還不如養牛賺錢來得實惠,覺得我這個從機關下來的第一書記不接地氣、耍嘴皮子。我一次又一次和大家談心交流,但是收效不大。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拿眼看一看。工作隊組織大家到紅安縣考察學習,通過實地走訪、面對面交流,大家一步步了解了外地充分利用紅色資源發展紅色經濟的成功經驗。“‘紅色機遇’不能錯過,溫泉村發展紅色經濟行得通!”大家的思想一下子解放了。
秉持“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特”的思路,我們著力在硬件、軟件和運營上下功夫。
思想統一了,路徑明晰了,說干就干。通過包村單位多方爭取資金159萬元,將老糧站閑置倉庫改建成溫泉村政治生活館,內設隨西紅色革命紀念館、洪山鄉愁記憶館、文化禮堂、東方紅食堂等。其中,隨西紅色革命紀念館以豐富的圖片和文字簡介,全面展示大洪山地區的重大歷史事件或涌現出的重要歷史人物。我們利用專項資金對1.5公里紅色旅游路進行“三亮工程”建設,提檔升級紅色文化廣場,修繕紅色遺址10余處。
硬件建設上來了,軟件也要補強。工作隊在全鎮中小學遴選優秀教師2名,集中力量開發《隨西烽火》系列課程,通過課堂教學生動講授洪山革命史;工作隊聯合鎮黨委編撰《紅色洪山》紅色研學黨史教材,11萬字、100余幅插圖全面梳理了洪山革命歷史;工作隊邀請隨州市“紅色智庫”專家來村指導,開發了一批帶有“紅色溫泉”IP的文創產品。
隨著溫泉村政治生活館的落成,陸續有黨政機關干部組團來村開展紅色研學,沒有講解員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我自告奮勇當起村里第一個紅色講解員,并自編講義,手把手教2名村干部講解要點,培養他們成為撤不走的紅色講解員。
如何把周邊散落的紅色資源串珠成線,是吸引游客的關鍵。工作隊主動對接洪山鎮黨委,把鎮內的張體學紀念館、省委大院舊址、江漢公學校史陳列館、烏龍觀紅軍戰斗遺址公園和江漢軍區司令部舊址等10多個紅色景點串聯起來,打造一條紅色旅游環線。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就是利用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旅游的運營主體。在隨州市委組織部的指導推動下,溫泉村率先在洪山鎮成立鄉村合作公司——隨州市紅昇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公司化運營溫泉村紅色旅游業務。
如今,溫泉村成為各級黨組織開展紅色教育活動的首選地,也是紅色旅游的網紅打卡點,累計接待研學3萬余人次,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同步促進周邊農家樂、民宿發展,帶動200余人就業,全村吃上紅色旅游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