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下,各地區紛紛轉變發展方式。但隨著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產能過剩及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等多重擠壓,許多地區的經濟增長已觸及瓶頸。文章以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通過分析太倉港區的現有優勢和企業成功案例,論證了以低空經濟帶動全產業鏈發展的可行性,探討了通過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現實路徑。最后,文章結合當前太倉港區低空經濟產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即從建設特色產業園、打造產業高地、提升創新水平、拓展應用場景、建設基礎設施5個方面著手,推動形成低空特色產業集群,實現新質生產力的有效轉化。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特色產業集群
中圖分類號:F124;F562.8"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十四五”時期太倉港區GDP增速波動,由2020年6.4%降至2023年的4.7%。這意味著太倉港區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時期,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穩?;诖?,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優化升級太倉港區傳統產業的必然要求。當前,科技創新催生著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技術的突破帶來生產領域的變革,形成新的技術,進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低空經濟的發展正是沿襲這樣一條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的生產力發展路徑。低空經濟的新興技術,諸如航空航天技術、制造技術、通信技術、導航技術等推動創業創新,在解放生產力和變革生產關系的過程中實現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孕育新一輪科技變革,形成“技術—產業—生產力—技術”的發展閉環[1]。
在政策效應和市場響應的協同擴散與共同推動下,低空經濟正成為各級政府和各路資本爭相競逐的大型前沿“新賽場”,有望釋放萬億級的通航市場“新空間”和低空產業“新藍?!?sup>[2]。正如工信部領導指出的,低空經濟是典型的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更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具有創新引領、綠色低碳、數實融合等特點[3]。近年來,太倉積極布局發展航空航天特色產業,依托高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兩個千億級產業基礎、對德合作特色優勢以及西工大、西浦等“兩校多院”科研力量,積極探索“航空+低空”雙輪驅動、“產業+創新”雙向融合發展模式,以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建設為“切入點”,率先構筑低空經濟產業生態,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全力建設低空經濟示范先行區。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現有優勢,大力促進低空全產業鏈發展,實現低空經濟特色產業集群到新質生產力的有效轉化,對于太倉港區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太倉港區低空經濟發展現狀
2011年,太倉港經濟開發區正式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直以來,太倉港區按照“港口碼頭、臨江工業、現代物流、新港城”四位一體、整體推進的發展戰略,集中資源引進帶動性強、影響力大的新興產業項目,開發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低空經濟作為一個可填補空白的產業,已成為太倉港區的發展重點。太倉港區著力建設低空經濟產業園,吸引產業集聚,把低空經濟產業打造成為新名片。近年來,太倉港區在競逐低空經濟這一賽道的過程中,形成多個先發優勢,并有部分代表企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效。
1.1 太倉港區發展低空經濟的現有優勢
(1)太倉港區擁有發展低空經濟的良好市域基礎。圍繞航空航天產業,太倉以航空關鍵零部件、核心基礎材料等主攻方向,突出低空經濟、增材制造等重點領域,在區域上已形成以太倉高新區為主體、太倉港區和城廂科技產業園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太倉市建有西工大、金倉湖的民用無人機試飛基地。充分依托“兩院多校”,加快打造“航空智核”,成功建成西工大長三角研究院等創新平臺20余個。已聚集航空航天產業鏈上企業160多家,產業鏈上已有合作和互補。
(2)太倉港區在發展低空經濟時有充足的科創力量支持。太倉港區已建成10多家省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研發載體已建成74萬平方米,總面積超111萬平方米,引入各類高端人才800余人。長三角先進載運創新港,已注冊人才企業20家。太倉港低空經濟產業園獲評蘇州市首批低空經濟先導產業園,臨港航空航天產業園入選江蘇省遙感衛星現代產業集群建設重點任務,聚焦產業集群,生產航空航天關鍵材料。
(3)太倉港區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上海作為長三角區域航空產業核心,擁有中國商飛等航空航天龍頭企業,擁有華東無人機基地,輻射溢出效應明顯。太倉“臨港臨江臨滬”,位于長三角多條科技走廊的交匯之處,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也是承接國內外航空產業轉移和上海大飛機產業溢出效益的首選陣地。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的集裝箱干線港,太倉港已形成“滬太同港”效應。
(4)太倉港區為低空產業的成長做好了配套保障。太倉港區是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臨港先進制造業和沿江現代服務業規上工業產值、物貿主營收入均超1000億元,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制造基地、亞洲最大的高級潤滑油生產基地。太倉物流園連續兩年位列江蘇省級示范物流園區10強首位。依托本地良好的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產和臨港物貿基礎,圍繞航空制造業發展需求,太倉港區可提供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所需的材料、零部件制造等支持,并以堅實的物貿基礎助力協同發展。
(5)各級政策引領給予了太倉港區充分的支持。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先后發布了相關政策,對低空經濟發展給予支持。《江蘇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4]提出圍繞“大飛機”、“兩機”及載人航天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機、箭、星、船、器”重點領域和沿寧重點區域,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群?!短K州市政府關于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的工作意見》[5]指出蘇州市要重點突破一批填補國內空白的關鍵核心技術,未來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產業形成有效銜接,全市未來產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重點聚焦“空天開發”重點領域,主攻方向為航空航天裝備、深空探測。《蘇州市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6]明確各區縣職責分工,加強對低空飛行活動服務的管理,提升低空飛行服務便利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促進本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短珎}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7]明確目標,到2026年,太倉市要集聚產業鏈企業超200家,產值力爭達到200億元,全市低空經濟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產業集聚水平和配套能力有較大提升,技術創新和平臺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1.2 太倉港區低空經濟代表企業
任意空間智能裝備(蘇州)有限公司于2022年落戶太倉港區,依托多項自主可控的核心能力,致力于成為國際領先的專用型先進無人機系統供應商。該公司成立以來,組建了多個博士級科研團隊,進行專業級無人機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取得了眾多科研成果,有多項研發成果已實現產業轉化。任意空間不僅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還具備全套的服務能力,因此在面對客戶需求時,能夠提供更精準、更全面的服務。目前已經有非常成功的應用案例,某地城管、公安、農業、環境、林業、水務、消防等部門在統一的數字平臺上提出需求,該公司在集約化的飛行中對照處理,然后反饋到平臺上,相關部門可以根據采集到的信息做出反應。
南華機電(太倉)有限公司憑借航空障礙燈和直升機停機坪燈具領域的研發成果與卓越貢獻,獲評蘇州市低空經濟領航企業。南華機電的產品包括航空地面保障控制系統、各類航空障礙燈、風向風速儀、對空監視ADS-B天線、控制雷達等從系統至產品全套航空地面保障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大興機場、海上風機、港口、高層建筑等區域。借助低空經濟發展的東風,南華機電實現了穩步發展,同時也為低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除了正在制造銷售的航空障礙燈、機載的信號燈、民航地面信號系統、直升機起降系統平臺等,南華機電也在著手研發機載信號燈等產品。
奧科賽航空風翎水陸兩棲飛機總部生產線基地獲得來自太倉九頌泓信股權3000萬與債權3000萬組合戰略融資,用于建設量產M2型·風翎水陸兩棲飛機生產線,年生產計劃為30架風翎飛機。2024年,奧科賽規劃的新產線落戶太倉港區。M2型風翎水陸兩棲飛機是由上海奧科賽飛機公司依據CAAC、FAA輕型運動飛機ASTM- F2245設計標準自主獨立研發,符合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歐洲多數國家有關LSA和UL級別飛機市場準入符合性標準,獲得中國民航局輕型運動類航空器型號合格證TC。風翎飛機具有強大的野外起降性能,能利用水域進行起降作業,解決了經濟發達地區陸地資源緊張無法建設機場跑道的痛點,滿足飛行培訓、教學體驗飛行、航空運動、娛樂飛行、海事、漁政、應急搜救、醫療應急等作業需求。
2 太倉港區依托低空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
通過低空經濟實現新質生產力的有效轉化,有兩大前提:一是低空經濟能夠促進新質生產力,二是低空經濟得到順利發展。低空經濟運用突破性科技,且能與各種產業結合,實現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因此其具有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可行性。低空經濟也需具備相應的發展需求,利于低空產業落地生根、聚鏈成群的發展對策能夠前瞻部署,解決空域、飛行器等問題,讓低空經濟順利騰飛。
2.1 低空經濟對新質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低空經濟的發展正是如此。
(1)低空經濟將促進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新質生產力發展是以全要素生產率的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低空經濟從低空空域數字化到場景應用的經濟化,充分實現了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作用機制,不僅表現為通過技術和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對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直接貢獻,也表現為技術和數據對傳統生產要素賦能、對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間接貢獻,從而實現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對新質生產力的促進效應[8]。
(2)低空經濟將塑造發展新動能。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能夠帶動投資,促進消費,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除此之外,低空經濟產業鏈長,涉及眾多環節,能夠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特別是在飛行器研發、運維、運營等領域。未來可根據不同航空器和運輸特點劃設相應高度層,構成低空立體交通網絡,其人流、物流通達量必然是驚人的,并拉動上下游關聯產業發展,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其社會經濟價值之高難以估量[9]。
(3)低空經濟將促進產業升級。低空經濟涉及多個領域,如通用航空制造業、信息通信網絡等,低空經濟的發展不僅能完善低空經濟產業鏈,促進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還能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低空經濟能在醫療救援、搶險救災、公安巡邏等領域提供快速、高效的空中支援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提高社會整體福利水平[1]。
2.2 低空經濟的發展要求
低空經濟面臨誰來飛,在哪飛,怎么飛的問題。低空經濟要高質量發展,有四大要素需要齊備,即空域、航空器、市場需求、基礎設施。
(1)空域管理。低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對低空空域這一關鍵資源的利用與開發,而低空空域的管理與利用涉及多方面的考量,既包括國家安全,也涵蓋經濟發展與社會需求。站在國家戰略高度層面,低空空域作為國家戰略資源,其合理開發和利用是實現低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面向低空的全新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的構建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其中的首要工作就是空域數字化,賦予空域技術屬性。
(2)航空器制造是低空經濟的關鍵環節。飛行器是低空中各類飛行活動的參與方,是低空產業的核心部分,包括eVTOL、無人機等。無論是無人配送還是載人類的航空器,其工作場景都位于城市上方,安全性必然是第一位的。航空器的經濟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有效需求,類比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需要有可預期的降價空間。
(3)需重視開發應用場景。應用場景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基本驅動力,也是牽引低空經濟發展并產生輻射帶動作用的根本要素。應用場景驅動的本質是需求驅動,以應用場景牽引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和綜合服務四大產業發展。在低空經濟領域,場景牽引表現為將低空飛行活動應用于不同領域,形成多元化的應用場景,進而促進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
(4)要加強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低空飛行活動規模開展,除了依賴空域開放外,還廣泛依賴低空基礎設施。這既包括低空空域的數字化,提供低空空中交通管理能力,還包括低空通信,地面起降場網絡,充電設施等。建設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是高質量發展低空經濟的核心和基礎,在設施網的基礎上搭建以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為組成部分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統可以通過標準規范和共享設施解決有限資源的問題,降低產業門檻,解決低空飛行器安全管理問題,推動低空空域進一步開放[10]。
3 太倉港區發展低空經濟的對策
總體而言,太倉港區乃至整個太倉的低空經濟產業都處于起步階段,發展潛力大,但也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產業鏈不完整,缺失高端環節,研發設計和總裝集成等核心能力有待提升;產業總體規模小,航空航天相關企業量級不大,缺少“鏈主”企業,不能起到龍頭帶動作用;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科研院所較少,科創平臺處于建設初期,未形成產學研深度融合,科研支持不足;當前市場需求小,應用場景開發不足,不能對產業發展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低空空域的劃分和使用規定尚不完善,限制了企業的發展[10]。針對上述問題,太倉港區應積極探索,主動謀劃,建議從以下5個方面開展工作。
3.1 建設特色產業園,發展低空經濟產業集群
壯大新興產業,特色產業園的“園”動力,不只是產業空間上的集聚,更是相關要素高密度、高強度的精準配置。通過建設特色產業園,打造低空經濟產業集群,可以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生動力。一方面,高位謀劃“低空+”特色產業園[11]。立足現有資源,發揮高端制造業優勢,完善低空經濟產業鏈。低空經濟是“低空+”的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其與其他行業不斷交融,協同發展,壯大延伸產業鏈條。立足于低空經濟的特征,充分考慮其發展需要,打造一個全產業鏈的低空經濟園區,形成多元協同的產業集群。另一方面,科學規劃布局。在規劃園區用地、引入企業時,重點招引eVTOL、通航飛行器等整機和低空服務業項目,儲備發展一批帶動性強的無人機試飛測試項目。同時招引配套產業,為低空培訓、低空維修等低空保障項目以及低空植保、低空物流等低空應用項目留有空間。通過多元化布局,發揮上、中、下游產業相互吸引的效應,在園區中聚集一批零部件和航空器制造、低空保障服務、低空應用服務的企業,強化產業鏈的韌性和安全性,推動低空經濟聚鏈成群。
3.2 打造產業高地,促進低空產業高質量發展
梯度培育優質企業。突出無人機、通用航空器、航空系統、地面配套系統、航空應用、保障服務六大重點領域,更大力度引育龍頭型、旗艦型、專精特新企業。發揮任意空間、奧科賽等無人機整機制造企業引領帶動作用,鼓勵重點中小微企業緊盯低空細分領域做大做強做精,打造一批整機制造、關鍵零部件、機載設備、飛控系統等細分領域的高成長型企業。依托擬建的太倉通用機場,以奧科賽、高博航空等龍頭企業,聚集航空器整機、零部件和機載設備、低空保障基礎設施關鍵設備、航空器零部件維修、低空飛行、低空服務等低空經濟產業領域。培育一批低空經濟領域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發揮比較優勢。依托重點企業,發展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通用航空研發制造、測試,無人機應用等業態,推動主要產品系列化、規?;l展。利用高端裝備制造基礎,推動航空器材料研發制造、零部件制造產業發展。低空經濟可以和各種產業結合,利用好這一特點,可以讓傳統產業煥發生機。太倉港區的物貿行業是一大特色,也是重要經濟支撐,能夠與低空經濟結合。推動傳統物貿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成為“低空+物流”行業。
3.3 拓展應用場景,延伸低空經濟產業鏈
立足港口資源,開發“低空+”應用場景[8]。有效利用太倉港沿江區位優勢,推動跨江航線、港航服務等示范項目與產業鏈企業的協同合作。聚焦海事巡航、違章查處、事故調查、污染防治、應急搜救、維護保障、錨泊抽查,開展eVTOL用于海事PSC(港口國監督檢查)、FSC(船旗國監督檢查)及水上交通事故調查人員接送場景的研究。
構建智慧物流網絡。加強與斯凱奇、京東等重點物流企業合作,率先開拓校園寄遞、水上寄遞、農產品寄遞、水產品寄遞等應用場景,穩步擴大低空物流服務范圍和規模,打造智能“空中配送”網絡。構建全域醫療物資低空速運網絡,提高醫療資源分配效率,優化醫療服務覆蓋范圍。
豐富低空特色產品。支持企業開發更多空中游覽、航拍航攝、航空運動、無人機編隊表演等低空特色消費產品。加強低空消費產品的宣傳推廣,在旅游發布季,重點推薦低空消費新場景,鼓勵企業發放飛行體驗券、空中游覽優惠券等。
3.4 增強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
以航天智能技術為著力點,推動設計、制造、應用多環節深度匹配,實現創新技術與實際場景的融合應用,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12]。依托市域資源,加強與西工大、同高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推動前沿核心技術攻關,將數字經濟發展的先進經驗與方法應用于低空經濟領域,推動提升低空經濟產業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對于關鍵設備與關鍵零件制造,要堅持國產自主化創新,加強機械制造與航空生產的自主能力。同時,引導支持低空經濟產業全面綠色轉型,加快推動電能在飛行器能源領域的應用,實施通用機場節能降碳改造,注重低空綠色標準的研制與施行,提升低空經濟綠色發展的質量與水平。加強與國內外航空航天領域大院大所深度合作,打造航空創新機構聚集區和創新策源地。提升與西工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層次。著眼通用航空前沿技術和應用技術需求,積極開展聯合攻關,促進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載體共建,實現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科技平臺共享,提升全產業鏈自主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加快集聚一批低空領域重大創新創業團隊和“高精尖缺”人才,加速招引儲備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低空領域人才項目。圍繞產業核心環節,引育低空領域技術經紀人、高技能工程師、專業創業導師等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人才團隊。面向長三角地區開展飛行培訓、維修保障、安全監督、航空運營、質量管理等緊缺專業人才的培育。支持市場化人才培養,創新低空領域技能型人才培養機制,充分發揮太倉“雙元制” 職業教育優勢,探索訂單培養模式,加快培育儲備本地低空領域相關專業人才,引導人才培育適應產業發展需求。
3.5 建設基礎設施,支撐低空產業融合發展
系統化布局、整體性的地面和空中基礎設施建設是低空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特別是適應無人機和 eVTOL 飛行及監管需要的智能化、協同型、立體式的新型基礎設施。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包括“硬基建”和“軟基建”兩部分,要超前布局低空智聯融合基礎設施[8]。一方面,要科學布局“硬基建”。加快建設運營無人機試飛基地,編制低空起降設施規劃,構建由大型起降樞紐、中型起降場、小型起降點等組成的起降網絡體系。先行規劃建設具備航空器產品驗證、生產測試、銷售演示、交付試飛、適航認證等服務功能的“跑道型”起降設施,加快鄭和公園的陸地和水上跑道建設。有序建設通信、導航、監視等低空數字基礎設施,開展與服務監管平臺的對接、測試和驗證,提升低空通導感知及智聯能力[13]。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發“軟基建”。加快建設以低空智聯網為核心的數字化、智能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加快開發低空服務監管平臺系統,構建地面保障設施網、低空航路航線網、低空智能信息網等低空智能網聯基礎設施。健全飛行服務體系,建設低空領域一體化資源管理平臺、智慧化航行服務平臺、新一代航空應急救援平臺,規劃建設無人機物流低空航路,探索良性運營模式。進一步完善試飛服務,爭取企業常駐試飛,推動科研試飛、符合性驗證試飛、場景試飛、出廠試飛、無人機載荷測試、無人機反制等業務鏈式發展。
4 結語
高質量發展的格局之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各地區強化經濟內生動力的必行之舉。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低空經濟是“讓新質生產力可見可用可觸摸”的典型代表,具有巨大發展潛力與市場空間。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推動,低空經濟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未來。從發展新質生產力視角看,要使低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真正將低空經濟打造成規模大、增長快的新經濟增長點,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形成完整產業鏈,使大量相互關聯的企業在空間上集聚。形成產業集聚,與多個產業領域產生協同效應,通過促進產業間融合創新、提高整體經濟效率,為相關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提供產業創新空間。太倉是蘇州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戰略部署地,立足于產業結構偏傳統、經濟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通過低空經濟產業集群實現新質生產力的轉化,是新時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第一,太倉港區需要前瞻布局特色產業園,為低空產業準備好載體平臺;第二,招引和培育優質企業,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產業高地;第三,持續開發應用場景,讓需求成為牽引低空產業蓬勃發展的源動力;第四,搭建好創新平臺,引育低空科技人才,提升創新能力,為低空產業集群提供技術支持;第五,規劃建設通用機場、水上跑道等基礎設施,開發完善通信、導航、監控等數字系統,為低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趙光輝,李重榮.低空經濟協同發展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邏輯與路徑[J/OL].企業科技與發展,1-7[2025-02-26].https://doi.org/10.20137/j.cnki.45-1359/t.20241202.001.
[2]李曉津,劉斯迪,刁斯桐.低空經濟對區域經濟貢獻的測度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4(10):184-190.
[3]沈映春.低空經濟: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J].科技中國,2024(9):3.
[4]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EB/OL].(2023-04-17)[2024-12-12].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3/4/27/art_46144_10878238.html.
[5]蘇州市人民政府.蘇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的工作意見(蘇府〔2023〕61號)[EB/OL].(2023-11-08)[2024-12-12].http://www.suzhou.gov.cn/szsrmzf/gbqtwj/202311/8319f6e6af064bfdb169 86fc2b3bcb47.shtml.
[6]蘇州市人民政府.市政府關于印發蘇州市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EB/OL].(2024-10-15)[2024-12-12].https://www.suzhou.gov.cn/szsrmzf/szfgfxwjk/202410/68b126ca9ebb4c5db630fc48d4e20667.shtml.
[7]太倉市人民政府.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太倉市低空經濟發展2024年工作要點》的通知[EB/OL].(2024-9-23)[2024-12-12].http://www.taicang.gov.cn/taicang/zfwjs/202409/038aa3794af6419785f7fb ac2abd7eae.shtml.
[8]歐陽日輝.低空經濟助推新質生產力的運行機理與路徑選擇[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5(1):119-125.
[9]張澎.低空經濟的產業鏈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研究[J].公關世界,2024(23):6-9.
[10]宋志勇,敖萬忠,徐志.找準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力[EB/OL].(2024-04-08)[2025-01-08]:https://www.cntheory.com/llly/202404/t20240408_64128.html.
[11]曾純.打造低空經濟生態圈[J].中國工業和信息化,2024(10):I0002.
[12]王鵬.以創新驅動策略推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探討[J].民航管理,2024(10):6-10.
[13]廖小罕,徐晨晨,葉虎平.低空經濟發展與低空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效益和挑戰[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4(11):1966-1981.
(編輯 李春燕)
Thinking on the approaches to e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by low-altitude economy:taking Taicang Por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s an example
WU" Jianguo, WANG" Yongjian, DU" Xinyue
(The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of Taicang Por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aicang 2154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trend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various regions have changed their development mode. However, with the multiple causes such as rising factor costs, increasing pressure 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vercapacity and re-industrializa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economic growth in many regions has reached the bottleneck. This paper takes Taicang Por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PDZ) as an example, through analyzing its existing advantages and successful cases of enterprises in TPDZ,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with low-altitude economy, and discusses the realistic path of promot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by developing low-altitude economic industry. Finally,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low-altitude economic industries in TPDZ,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namely, to build low-altitude industrial clusters from five aspects: constructing distinctive industrial parks, cultivating low-altitude companie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renovation, expanding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thus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Key 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low-altitude economy; distinctive industrial clu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