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利用文獻研究法簡要概括短視頻信息產生背景及相關理論,在此基礎上使用問卷調查法調研短視頻信息內容污染及治理現狀,利用SPSS進行數據分析得出治理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短視頻用戶的倫理道德普及、平臺宣傳和法規制定。從傳播主體層面提高短視頻主體信息素養,與多方建立合作;從信息治理環境層面完善法律制定,改善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從技術層面引導生產優質內容,提升技術標準化、規范化,多方共同為短視頻信息環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短視頻;信息倫理;倫理治理;用戶參與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隨著中國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網絡技術帶來的新業態、新趨勢、新觀念不斷涌現[1],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動力。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人數已經達到10.99億人,其中短視頻用戶10.50億人。在信息大量涌現的當下,如何快速有效的接收信息成為人們亟須解決的問題,因此,短視頻應運而生。所謂短視頻,就是長度較短的視頻形式,通過剪輯和美化將關鍵內容推送給用戶。短視頻能夠實時反映當下發展現狀,也可以利用短視頻分享生活,傳播經驗等[2]。短視頻于2005年在美國逐步發展起來,到2013年才正式登陸中國。2013年,以秒拍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為短視頻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8年,城市的官方號也開始使用短視頻平臺發布信息,宣傳城市和商品營銷等內容,擴大城市以及品牌的影響力。
短視頻用戶規模的增長使得短視頻內容特征逐漸豐富,總體來說,它包括敏感捕捉社會熱點、個人特色以及壟斷化發展三大特點。短視頻由于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特點,迅速占據了大數據市場,并發展成為時下爆火的新興業態。隨著短視頻用戶數量不斷增加,各種短視頻出現內容復雜化的現象,短視頻信息污染嚴重,出現了如道德失范、過濾和監管機制缺失等一系列問題,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為了凈化信息傳播環境,提高信息利用水平,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變得十分重要。
1 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現狀調研
為了找出影響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的主要因素,在正式調研前對20名短視頻用戶進行了深入訪談,咨詢影響短視頻生產和傳播的因素。從訪談結果來看,他們所提及的因素主要涉及法律法規、倫理道德和視頻平臺等幾個方面。基于此,本文將圍繞短視頻內容生產主體和使用主體的雙重維度展開分析,通過短視頻內容生產者的政策法規、倫理道德、平臺規則適配度,短視頻內容使用者的法律和平臺管理、倫理道德、用戶宣傳6個方面來考察影響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利用專業的問卷調查系統發放和回收問卷。數據截至2024年5月13日,共獲得415人次的問卷填寫。剔除填寫不完整、不規范的無效問卷,共得到有效問卷327份,呈現以下統計特征:性別比例接近;18~34歲青年占比近八成,絕大多數調查對象年齡處于18~59歲,即參與短視頻內容制作與瀏覽用戶集中分布的年齡段;職業分布基本全部覆蓋。有效的調查對象涉及范圍廣,所采集數據的普適性和廣泛性較好,具體結果如圖1所示。
1.1 短視頻信息內容污染現狀
通過對短視頻用戶所遇到的信息內容污染問題進行統計,發現在短視頻中潛藏的信息內容污染問題主要包括制作水平不高、內容缺乏深度、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傳播虛假信息、廣告太多和低俗化嚴重6大類,如表1所示。
1.2 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現狀
1.2.1 效度檢驗
在因子分析階段,利用調查所收集到的數據,選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所提供的因子分析法對影響因子析取主成分。從檢驗的結果來看,量表的KMO=0.940,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顯著為0.000,各測量變量的共同度都高于0.543;本量表較好地被6個因子所解釋。這些結果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效度和信度,如表2所示。
1.2.2 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現狀分析
本研究采用量表問卷調查的形式,觀測用戶角度與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的有關變量影響關系(見表3)。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本文所設計的測量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對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影響因素的測量可以從政策法規、倫理道德和平臺監管3個層面進行。
(1)政策法規治理層面。
我國對于短視頻的監管治理以政府政策法規為主,在借鑒國外部分經驗的基礎上,短視頻治理行業將鼓勵行業自律與公眾自律、政府主導強制性規制框架和多利益主體合作的規制相結合,在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舉措。2021年,相關法律法規正式施行,推動了我國在版權保護、網絡未成年人保護、數據管理、平臺管理、內容管理等領域的立法和執法工作深度融合,促進我國短視頻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3]。2021年3月,國家發文將短視頻歸為類電視劇片節目,并將網上網下實行一個標準、一體管理,把“未成年人專區”“劣跡藝人”“明星限薪”等寫進法律,為短視頻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2)平臺監管治理層面。
短視頻信息倫理的平臺治理手段包括事前準入、事中監管和事后處置3方面。
在事前準入方面,短視頻平臺的《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作為宏觀層面的協議,包含用戶使用短視頻軟件的原則性權利和義務。用戶在進入這類平臺之前需要勾選基礎協議,否則將無法注冊或登錄平臺。這些文本作為一種契約,不僅意味著用戶應自覺履行公約的各項規范,也代表抖音、快手平臺獲得了用戶的管理權限。在事中監管方面,短視頻平臺主要對用戶的使用行為和發布的內容進行監管,篩選出用戶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和內容,或對信息內容的分發進行控制,這一階段的監管主要依靠技術力量進行。內容管理制度、內容審核機制、算法推薦機制和辟謠機制是抖音、快手平臺在事中監管方面顯而易見的主要手段。在事后處置方面,以抖音、快手為例的短視頻平臺的事后監管側重于對違規信息和用戶實施懲罰措施。抖音平臺不定期在抖音號“抖音安全中心”中通過視頻形式發布違規內容處理公告,在規則中心發布平臺專項整治行動的報告,如《抖音安全透明度報告》。
(3)倫理道德治理層面。
在短視頻傳播過程中,很多創作者為了滿足觀眾的求知欲,往往會用一些高風險的行為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同時,短視頻內容生產中也存在色情低俗、暴力、同質化、娛樂化、商業化嚴重,背景主義盛行,吃播浪費嚴重,對弱勢群體進行欺凌等現象[4]。因此,針對這些問題,短視頻平臺通常會采取“自我治理”模式。在這一模式下,短視頻內容生產者根據平臺運行機制進行創作。在數字環境下,想要對短視頻進行實質性的約束,還需要將政府的規制轉化為算法、程序、數據庫等。然而,目前關于短視頻在平臺上的治理研究并不多,對于如何開展短視頻內容治理也缺乏系統的研究。
2 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存在問題
根據上述表格分析所得結論可以看出,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可劃分為3個層面,分別是法律、平臺和用戶本身。由此,可在短視頻內容生產者制作方面和內容使用者傳播方面對當前治理的現存問題進行分析。
2.1 短視頻內容生產者方面
2.1.1 內容生產者信息媒介素養缺乏
短視頻的制作流程比較簡單,創作門檻低,用戶參與性也很強,比直播更具傳播價值[5]。短視頻內容生產者媒介素養缺乏是導致短視頻信息內容污染的因素之一,在短視頻個體創作者中,行業由于無法正確利用技術賦予的權利來使用媒介,產生了內容質量良莠不齊、模仿抄襲、違法侵權[6]等信息污染現象。另外,平臺管理者過分追求經濟利益,使得短視頻平臺中常常出現技術侵權、金錢至上等現象,商業化嚴重。由于用戶的獵奇心理,短視頻生產者為了讓作品獲得更多的關注會做出違背道德的行為。而對于政府監管者來說,主體媒介素養的缺乏,主要原因是政府相關部門在監管方面缺乏高度治理,放任這種亂象野蠻生長。
2.1.2 產出內容污染治理延后, 缺乏規則規范
目前,我國對網絡短視頻產出的治理主要以事后治理為主[7]。在短視頻的傳播過程中,如果短視頻平臺沒有能夠及時地對其內容進行審核,那么就無法對再傳播以及造成的后果進行有效控制,即使事后刪除,也很難確保相關的內容不被擴散。在2017年,Ac Fun和新浪微博因為違反了規定被責令改正并進行調整。這表明目前我國對短視頻信息倫理問題的平臺管理較為松懈,其開放準入門檻比較低,對質量的把控也不高,只有在出現問題后,才會按照法律進行規范。
2.1.3 短視頻平臺對內容生產者的限制存在漏洞
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關注,短視頻平臺過度依賴算法推薦機制,使得用戶只能被動地沉溺于相似的視頻信息流中[8]。此外,算法推送對短視頻內容的優劣、價值觀正確性的判斷存在缺失,也無法對低俗、詐騙、謠言等視頻信息的推送進行有效的過濾和規避。目前,我國短視頻平臺主要根據瀏覽量、點擊量、點贊數等進行視頻推薦,這使得流量成了影響短視頻傳播的關鍵因素,導致短視頻生產者在制作短視頻時出現只顧流量、不講品質的問題。從長遠來看,這也是導致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的原因之一。
2.2 短視頻內容使用者方面
2.2.1 短視頻主體倫理道德整治欠缺,缺乏宣傳教育
為了滿足觀眾的需要,短視頻內容生產者在視頻制作過程中往往會無視倫理道德,將滿足受眾作為自己的目的,制作出許多毫無意義、充斥著低俗惡趣味的內容。窺視欲和好奇心、獵奇心理等使得短視頻平臺的信息生態尤其惡劣。短視頻的用戶構成十分復雜,其中絕大多數用戶屬于草根階層,因此,他們對原始沖動更加敏感。另外,由于網絡的匿名性,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壓抑的欲望往往會在網上激發出來。因此,人們在這些畸形心理的作用下,會迫使短視頻生產者做一些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從而造成短視頻信息內容污染,也使得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效果大大降低。
2.2.2 缺乏平臺管理與全面管理
當前,我國短視頻監管面臨著政府采取手段后平臺才跟隨監管的問題[9],但平臺本身卻沒有明確的監管規則。目前,大部分的短視頻平臺都通過算法技術對關鍵字或者關鍵幀進行審核[10]。但是,短視頻信息內容的豐富多樣性使得這種審查方法無法對有害的短視頻內容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因此,為了吸引更多的關注,平臺方會盡可能地在官方的控制下獲得更多關注,這就導致了他們的管理松懈。如短視頻使用者在面對信息污染時無法有效反饋自己的問題和建議、無法及時獲取平臺的政策信息等,都使得短視頻信息內容治理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2.2.3 對內容使用者的法律普及度不高
大多數短視頻使用者在使用短視頻平臺時并沒有充分了解和認識到其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風險。當平臺上的內容涉及他人的著作、音樂、圖片或其他受版權保護的材料時,用戶可能因為缺乏版權意識而無意中侵犯他人的權利。更為重要的是,很多短視頻的內容是關于消費、廣告和營銷的,其中可能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性廣告等違法行為。這些行為不僅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也會破壞市場秩序。因此,提高短視頻內容使用者的法律普及度是非常必要的。
3 用戶參與視角下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路徑研究
針對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現狀以及存在問題,就短視頻生產與傳播的倫理道德、法律法規和平臺管理等方面分別對短視頻內容生產者和短視頻內容使用者提出信息內容的治理策略。
3.1 短視頻內容生產者方面
3.1.1 引導生產優質內容,傳播良好社會風氣
在指導和提升短視頻信息生產水平的過程中,要對短視頻信息生產、傳播進行深入研究,促進社會各領域的傳播增益。因此,需要引導短視頻內容生產者生產優質內容以及進行健康內容的交流,從而樹立良好社會風氣。在短視頻制作過程中,應加強對正能量內容的關注與傳播,以提高短視頻社會功能為基礎,改善短視頻行業競爭策略,提高視頻制作者與平臺管理者的專業意識,以高質量、專業化的內容建設,生產出有價值、有意義的短視頻內容[11]。
除此之外,短視頻生產者還必須建立起創作高質量的原創內容的意識,加強自身的版權意識,并對有關法律法規了如指掌,利用高質量的內容來獲得更好的點擊率和數據。與此同時,在短視頻信息傳播環境方面,也要形成創作原創且高質優質短視頻的氛圍。
3.1.2 完善法律政策制定
針對違法侵權行為,應進一步健全相應的法律和制度,以達到全方位監督的目的。目前,對于作為新型媒體的短視頻,我國的相關法規還處在摸索和構建階段。因此。在制定相關的法律政策時,要以人為主體,以現實為依據,將法律法規與短視頻傳播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政府監管部門作為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的重要主體,應構建起短視頻信息內容污染治理的制度和體系,用法制來推進短視頻行業新秩序的構建,從而推動短視頻信息生態的良性循環[12]。
首先,對于短視頻的違法行為應在法律上予以界定,比如對“色情”“暴力”“血腥”等詞匯進行詳細的定義,使之有法可依。其次是對非法獲取、二次剪輯、錄播、盜播等侵權行為進行明確界定,以此對短視頻的侵權行為進行有效打擊,建立更加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
3.1.3 改善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
短視頻平臺是一種有別于電視、報紙等傳播媒體的信息傳播載體,因此,迫切需要對其監管模式進行研究[13],構建一套適用于短視頻產業發展的監管體制。這就要求平臺必須積極應對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構建問題,努力創造新型的網絡環境。對于短視頻平臺的質量篩選問題,應著重篩選強監管、高質量的短視頻平臺,鼓勵積極向上的平臺良好發展。積極探索“政府+平臺+用戶”的短視頻平臺監管機制,利用短視頻監管措施強化各方在短視頻運營中的職責。
對于短視頻平臺而言,增強自身責任感,制定相關的市場準入制度,健全審查和監督制度是重中之重。要加強對不良短視頻內容的處罰和封殺。在審核監管方面,短視頻平臺不應只加大對審核的投入,而應該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進一步完善“AI+人工審核”機制,提高審核效果、加大監管力度。短視頻平臺應積極履行自己的社會職責,加大對優質、專業的內容的推薦,加大對公眾信息、主流信息的推送比例。
3.2 短視頻內容使用者方面
3.2.1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短視頻使用者信息素養
商業化的風氣、對金錢的追逐等,這些都是現下不良風氣在短視頻中的反映。因此,在進行信息傳遞時,首先,要學習和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其次,要把思想轉化為行動,把知識與行動相結合,有意識地培養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實踐,把思想道德建設當作一個永恒主題。同時更要牢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歷史,傳承優良文化。從微觀的角度來看,需要在短視頻社交中學習文明用語,禮貌待人。在短視頻的內容篩選上,要弘揚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積極傳播引領社會風氣和主流價值觀的正能量短視頻。
同時,在短視頻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往往因為用戶的信息素養的不足導致內容生產時的局限性,從而出現模仿抄襲、違法侵權的現象。在全民參與信息傳播的現代信息社會中,學校、行業和社會應多方面培養短視頻使用者的信息素養,讓公眾可以在新媒體時代中適應自身傳播角色的轉變。
提高主體信息素養,政府、平臺、學校應建立起合作,將法律政策的相關內容與學校開設的實踐課程相結合,并通過多種方式將法律中需要遵守的規則規范寓教于樂,提升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批判接受信息的能力和保證用戶權利不被侵犯的能力。
3.2.2 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法規
為做到對短視頻信息倫理的有效治理,政府與短視頻平臺應建立健全短視頻內容審核機制:首先,必須加強對短視頻內容的審核,通過技術手段和人工審查等方式,確保短視頻內容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規范。其次,根據短視頻內容的性質和受眾群體,對短視頻進行分類,例如分為兒童適宜、成人適宜等,并采取不同的審核標準和管理措施。同時,也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短視頻內容的治理,通過舉報、投訴等方式,及時發現和處理不良短視頻內容,加強對優秀短視頻內容的宣傳和推廣,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3.2.3 提高短視頻平臺信息監管強度
信息人是短視頻信息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種信息角色的融合,使得信息主體難以適應其轉變,從而產生信息角色功能缺失、信息角色轉化不明確等現象,造成短視頻信息倫理體系的混亂并加劇信息污染,此時就要求平臺起到輔助監督的作用。通過平臺實名制,可以追溯和確認每個用戶的信息,有助于防止不法分子匿名發布不良信息。通過關鍵詞過濾、圖像識別等技術,自動識別不良信息進行攔截。同時,也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提高過濾的精準度和效率。通過在平臺設置法律知識問答、普法宣傳等方式,提高用戶的法律意識,使其了解傳播不良信息的后果,從而縮小不良信息的傳播范圍。
對于信息管理者而言,要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加強對信息管理和公共監督的指導和融合,充分發揮行業和社會的雙重作用,從而有效消除短視頻中的信息污染。
綜上,針對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問題,提出基于用戶視角的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鏈,如圖2所示。
4 結語
互聯網智能技術不斷發展,媒介生態格局也隨之變化,在信息傳播飛速的時代,只有遵從道德底線才能更好地傳播短視頻的精神價值。對于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的路徑問題,從用戶參與視角下可以總結為:短視頻內容生產者在政策制定、倫理道德和平臺監管方面的信息倫理治理,短視頻內容使用者在宣傳教育、倫理道德和法律平臺方面的信息倫理治理。作為互聯網智能發展中的一環,構建和完善我國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制度,是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未來的短視頻信息倫理治理過程也應考慮用戶視角下的治理體系建設,即:從傳播主體層面提高短視頻主體信息素養,與多方建立合作;從信息內容治理環境層面完善法律制定,改善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加強責任意識;從技術層面引導生產優質內容并提升技術標準化、規范化,多方共同為短視頻信息環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祝燕南.短視頻發展格局與趨勢思考[J].傳媒,2024(8):13-15.
[2]郭思璇,田維鋼,田雨晴.政策與對策:自媒體短" 視頻新聞規制的復雜適應性探析[J].當代傳播,2024(2):83-88.
[3]于烜.中國短視頻行業發展的新態勢[J].視聽界,2022(4):47-53.
[4]邱立楠,顧倩蓮.走向清朗:短視頻內容生產的價值轉向、邏輯理路與實踐向度[J].中國編輯,2024(4):84-89,96.
[5]王夢,姜喆,李妍玫,等.短視頻發展因素的分析及前景預測[J].通信技術,2020(3):695-699.
[6]王露瑩,張峻瑋,趙禹恩,等.基于區塊鏈的短視頻版權保護與交易研究[J].數字出版研究,2023(1):89-98.
[7]呂鵬,王明漩.短視頻平臺的互聯網治理:問題及對策[J].新聞記者,2018(3):74-78.
[8]王潤,楊雅婷.平臺治理背景下短視頻的內容建設與主流化發展[J].中國編輯,2024(3):85-90.
[9]劉金星.短視頻平臺監管的困局與破局[J].現代視聽,2018(7):8-12.
[10]陶賢都,李肖楠.短視頻信息污染危害及生態治理機制構建研究[J].中國編輯,2021(8):77-83.
[11]陳慧婧,奚小茜.高校圖書館短視頻平臺應用現狀及推廣建議:以抖音平臺為例[J].江蘇科技信息,2023(29):55-59.
[12]張蕓,孫榮欣,張旭.數智時代網絡短視頻內容治理的現狀、問題與進路[J].出版發行研究,2023(6):13-19.
[13]李曉瑜.論網絡短視頻平臺的法治化運營[J].現代商貿工業,2020(35):131-132.
(編輯 何 琳)
Research on the ethical governance path of short video in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 participation
MA Yuxuan, ZHANG Jian
(School of Managemen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o briefly summarize the background and related theories of short video information generation. Based on thi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nt pollution and governance status of short video information. SPSS i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overnance, mainly including the ethical and moral popularization of short video users, platform promotion, and regulatory formulation.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short video subj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ubjects and establish cooperation with multiple parties; improve the formulation of law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governance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tandards of short video platforms; guide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content from a technical perspective, enhance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and contribute to the short video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through joint efforts from multiple parties.
Key words: short video; information ethics; ethical governance; user particip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