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3月11日凌晨,2025年度沃爾夫獎(Wolf Prize)揭曉。其中,建筑學領域的獎項頒發給了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徐甜甜,授獎理由為“她杰出的建筑設計在經濟、社會、文化層面改變了中國鄉村的面貌”。沃爾夫獎頒發給來自世界各地為人類利益和人民之間友好關系作出貢獻的杰出科學家和藝術家,獎項包含科學和藝術兩大類。
徐甜甜,1975年出生于福建,1992年保送清華大學建筑系,1997年獲清華大學建筑學學士學位,2000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GSD)城市設計碩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DnA建筑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筑師。近年來,她專注于中國鄉村建筑,提出“建筑針灸”理念,即摒棄大規模改造,通過精準的小型公共建筑介入,發掘鄉村文脈與激發社區活力,以小見大,讓鄉村重新煥發生機。
在浙江松陽,徐甜甜設計的紅糖工坊堪稱“建筑針灸”的代表之作。這座建筑將古法紅糖制作升華為沉浸式文化體驗。她用透明工藝長廊重新規劃生產流程,熬糖的鐵鍋如青銅編鐘般懸于空中,水蒸氣彌漫中,勞動者的身影仿佛動態藝術展示。品嘗區與觀景臺巧妙結合,游客穿梭其中,甜蜜的蔗糖記憶通過五感傳遞,打破了傳統工業化生產空間的局限性,賦予工坊更多的社交和文化價值。該項目運營后,當地紅糖產值提升300%,開創“非遺生產性保護”新模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鄉村創新案例。
竹劇場則在竹海茫茫的松陽山村,以“竹構密碼”重新詮釋傳統營造智慧。建筑采用預應力竹拱結構,13組拋物線穹頂連綿起伏,形成長270米的通透長廊。竹篾編織的立面光影隨日照角度變幻,室內空間既能容納百人集會,又可分隔為茶室、展廊等彈性單元。這里作為鄉村“文化發生器”,定期舉辦竹編非遺展、村民電影節,讓消失的匠藝通過建筑空間重獲新生,獲評“全球最受關注十大竹構建筑”。
縉云石宕項目同樣令人矚目。石宕位于浙江麗水下屬的縉云縣。面對千年采石遺跡的嶙峋斷面,徐甜甜以“地質策展人”視角展開設計。她利用原有礦坑打造“石光博物館”,懸挑觀景臺似飛鷹棲崖,將凝固的地質年代剖面變為露天展品。采石古道化身文化長廊,村民口述史篇章以光影投射于巖壁,讓歷史敘事在虛實間流轉。改造后的空間兼具村民議事、節日慶典功能,廢棄礦場搖身一變成為承載集體記憶的文化地標。
在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鄉村的獨特風貌和文化內涵正逐漸被忽視。徐甜甜選擇深入鄉村,探索建筑與鄉土文化的深層聯系。她致力于通過建筑實踐,尊重并延續地方文化,她認為建筑的核心在于理解土地、尊重地方文化,并將傳統與現代巧妙結合。她的建筑實踐也充分證明了建筑可以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引擎,通過設計的力量喚醒文化記憶、激發社區凝聚力。正如她在獲獎感言中所說:“建筑的價值在于連接過去與未來,讓每一塊磚石都承載著土地的故事。”我們期待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建筑屹立于鄉村田野上,喚醒沉睡的鄉土記憶,從時間之所中筑造永恒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