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今年30歲,是一名忙碌的“996”上班族。由于工作繁忙,她的飲食和作息一直不太規律。最近,原本活力滿滿的她,突然感覺私處瘙癢,而且癥狀逐漸加重,這讓她坐立不安;同時,她還發現內褲上的白帶出現了異常,顏色發黃,質地像凝固的豆腐渣。這種情況讓她既尷尬又擔憂。起初,她以為只是小問題,便嘗試通過日常清潔和自行用藥來緩解癥狀。然而,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這極大地影響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狀態。最終,她鼓起勇氣前往醫院,向專科醫生尋求幫助。經過醫生的耐心詢問和仔細檢查,她被確診為霉菌性陰道炎。醫生告訴她,這是體內菌群失調、霉菌過度繁殖導致的。聽到這里,李女士才明白,原來平時一些不在意的生活習慣和小問題,竟會引發如此不適。隨后,醫生為她制訂了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并詳細講解了日常護理的注意事項。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她的癥狀逐漸減輕,最終完全消失。
一、什么是霉菌性陰道炎
霉菌性陰道炎,醫學上稱為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VVC),是由假絲酵母菌(又稱念珠菌)引起的一種外陰陰道炎。假絲酵母菌是一種機會致病菌,通常在人體免疫力下降或環境適宜時才會引發感染。據統計,全球約75%的女性在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次這樣的感染,40%~45%的女性會遭遇二次及以上的復發。
二、霉菌性陰道炎的診斷
當女性感染霉菌性陰道炎時,最典型的癥狀就是難以忍受的瘙癢感和灼熱感。這種瘙癢呈陣發性,在夜間尤為明顯,常常讓人輾轉反側。同時,陰道分泌物會顯著增多,內褲上常能看到豆腐渣樣的凝固狀白帶,部分患者的白帶還伴有異味,令人十分尷尬。
出現這些癥狀后,及時就醫非常重要。醫生會通過詳細詢問病史和進行專業的體格檢查來明確診斷。在病史采集中,醫生會重點關注影響免疫力的因素,比如近期是否服用過抗菌藥物、是否使用過免疫抑制劑、是否處于妊娠期、是否有糖尿病病史,以及平時是否常穿緊身化纖內褲、是否在缺乏保護的情況下使用公共馬桶或浴缸等。這些因素都可能破壞陰道菌群環境,使假絲酵母菌大量繁殖,從而引發感染。
查體時,醫生可能會觀察到患者外陰皮膚和陰道黏膜紅腫,嚴重的甚至會有抓痕。病程較長的患者,由于反復搔抓,外陰皮膚上還可能出現皸裂或潰瘍。內診時,會在陰道內看到塊狀、豆腐渣樣的分泌物。醫生會取出陰道分泌物標本,通過濕片法或革蘭染色法查找假絲酵母菌的芽孢及菌絲,進一步明確診斷。
三、霉菌性陰道炎的治療
霉菌性陰道炎是一種常見且容易復發的疾病,在發病過程中,及時識別并消除誘因對控制和治療疾病至關重要。這不僅是對癥治療的前提,還能預防病情惡化和減少復發次數。例如,要立即停用不必要的抗菌藥物,因為過度使用抗菌藥物可能會導致菌群失調,打破陰道內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為霉菌生長創造有利條件,進而誘發或加重陰道炎。
在個人生活護理方面,患者的日常用品,尤其是內褲等直接接觸私密部位的衣物,必須嚴格隔離清洗。要使用專用洗衣盆,避免與其他衣物混洗,同時選擇具有殺菌消毒功能的洗滌劑,確保徹底清除殘留的霉菌孢子,防止交叉感染或病情反復。
藥物治療是霉菌性陰道炎的主要治療方式。對于單純性感染且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醫生通常會推薦使用陰道栓劑或陰道片,如咪康唑軟膠囊、克霉唑栓等。這些藥物能直接作用于病灶,一般7天左右就能緩解炎癥,促進陰道黏膜修復,達到治愈的目的。如果患者沒有性生活史,則推薦口服氟康唑片或伊曲康唑片進行抗真菌治療。
對于復雜性霉菌性陰道炎,治療需要更綜合和深入—不僅要局部用藥,還需口服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聯合治療,以改善陰道酸堿度。此時,整個治療周期會延長到7~14天,以確保徹底清除體內深處的霉菌感染。
對于反復發作的霉菌性陰道炎患者,需要更細致、個性化的治療策略。進行分泌物的培養和藥敏測試,根據測試結果選用更敏感的抗霉菌藥物,這樣既能實現精準治療,又能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提高治療效率。
此外,由于該病的致病菌是機會致病菌,調整陰道酸堿度是預防復發的關鍵。使用堿性溶液,如碳酸氫鈉坐浴,可以中和陰道內的酸性環境,抑制霉菌生長;也可以使用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功效的中藥,抑制細菌繁殖,增強陰道黏膜的抵抗力。同時,補充乳酸桿菌(可通過陰道給藥或直接口服),能有效調節陰道微生態環境,增強陰道自凈能力,建立生物抗菌屏障,降低復發風險,為患者帶來更持久、穩定的治療效果。
四、霉菌性陰道炎治療后的管理
霉菌性陰道炎有一定的復發率,因此隨訪在疾病管理和預防復發中非常重要。通常建議在治療結束后7~14天進行首次復查,這是為了避免因陰道上藥及藥物殘留導致檢查結果出現誤差。對于復發患者,即使初次檢查未見異常,后續也建議在1個月、3個月、6個月進行規范化隨訪,三次結果均為陰性才能視為臨床治愈。
在隨訪過程中,醫生會仔細詢問患者外陰及陰道區域是否還有灼熱、瘙癢等不適癥狀,同時評估白帶性狀是否恢復正常,檢查外陰和陰道黏膜是否充血、水腫,以及觀察陰道內分泌物的具體情況。必要時,還會進行陰道分泌物的顯微鏡鏡檢,查找芽孢及假菌絲,或進行真菌培養,精準識別病原體。
患者在整個治療和隨訪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停藥或更改藥物劑量,按時復診,不要中斷隨訪。個人衛生也不能忽視,要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過度使用陰道洗液破壞菌群平衡。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內褲,勤換勤洗,并在陽光下晾曬。復查前,建議暫停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或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同時,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甜膩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胡蘿卜、番茄、大豆、橙子等。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適量進行有氧運動,提高身體免疫力,有效預防疾病復發。對于患有糖尿病、紅斑狼瘡等基礎疾病的患者,積極控制原發病,降低感染風險也很關鍵。
守護“私密花園”,從了解霉菌性陰道炎開始。面對疾病,不要慌張,也不要忽視,及時就醫,科學治療,讓“私密花園”綻放健康光彩,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