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雜糧飯,雜豆飯近來也頗受控糖、減脂人士的喜愛,在一日三餐中用雜豆飯代替大米飯、饅頭等精制碳水化合物作為主食用于控糖和減重靠譜嗎?
專家表示,雜糧飯和雜豆飯的共同特點是膳食纖維含量較大米飯更高,且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也更豐富。膳食纖維是一類不能被人體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控糖減重上主要有兩方面作用,一是膳食纖維的吸附作用有助于減少和延緩進食后對營養素,如葡萄糖、膽固醇等的吸收率,達到降低攝入量的目標;另一方面,對于減重患者來說,在嚴格限制進食量后,由于膳食纖維在胃腸道不能被消化的特性,有助于增強飽腹感,讓減重者更容易堅持。
這些人最好少吃或不吃豆制品
豆制品分非發酵制品和發酵制品。非發酵類制品有豆腐、豆干、腐竹、豆漿等,發酵制品有豆豉、豆瓣醬、腐乳等。專家提醒,一般建議食用非發酵制品,發酵類食品含鹽量過高,不適合心血管疾病人群。
對于痛風患者而言,干豆類屬于高嘌呤食物,其嘌呤含量超過150mg/100g,豆類制品屬于中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50~150mg/100g,都不建議痛風患者食用,尤其是痛風發作期禁食。但對于緩解期,偶爾進食一次豆制品是可以的,如一個月吃1~2 次,不建議經常食用。
吃豆等于吃肉,喝豆漿等于喝牛奶嗎
因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因此網上流傳“吃豆等于吃肉”的說法。還有人稱,可以用豆漿代替牛奶,以補充蛋白質。
對此,專家表示,大豆是豆類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達到35%左右,而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含量約15%~20%。而且大豆蛋白質中氨基酸比值與人體需求接近,也是人體所需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之一。大豆蛋白中賴氨酸含量較高,與主食搭配能發揮蛋白質互補作用,有助于提高蛋白質的利用效率。
但豆漿和牛奶是不同種類食物。豆漿中蛋白質含量與牛奶相當,易于消化吸收,其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牛奶,不含膽固醇但含豐富的植物甾醇,適用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飲用,但豆漿中鈣含量遠低于牛奶,鋅、硒、維生素A 等含量也比牛奶低。可以說在營養上各有特點,兩者最好交換食用。
此外,豆類含有一些抗營養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劑、植物紅細胞凝集素、脹氣因子等,通過加熱處理即可消除,否則會引起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胃腸道不良癥狀。
(摘自《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