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雄鹿后衛利拉德被確診為右小腿深靜脈血栓(DVT),將無限期休戰。加上此前的文班亞馬和上賽季的奧薩爾·湯普森,NBA 近一年已有3 名球員被診斷出該疾病,創NBA 過去10 年之最。
如果再加上此前的波什、英格拉姆等人,看似強健的NBA 職業運動員,卻成了DVT 的“高危人群”。事實上,他們高強度的訓練、特殊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都可能成為血栓的“幫兇”。
NBA 球員的普遍身材高大,下肢靜脈血流路徑長,靜脈壓高,可能影響血液循環效率。同時,他們的下肢肌肉發達,劇烈運動后的肌肉腫脹,也可能使得靜脈持續受到壓迫。
高沖擊運動可能造成肌肉微小撕裂,釋放出的凝血物質(如組織因子),也可能觸發血栓形成。此外,大量出汗后未能及時補水,導致血液黏稠;骨折、韌帶手術后臥床,肢體長時間制動直接導致血液淤滯等原因,也是血栓形成的隱患。
每年82場常規賽,意味著運動員將飛行超過300 小時,長時間坐在狹小的機艙內會限制下肢活動,機艙低壓環境,也使血液黏稠度提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經濟艙綜合征”。
在飲食方面,力量型運動員大量攝入蛋白質可能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栓危險因子),相當于給血液“埋雷”;長期低碳飲食,易導致缺乏維生素K,而維生素K 正是調節凝血功能的關鍵。
(據壹眼體壇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