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胖毀所有。這一點,明朝的永樂皇帝朱棣深有體會。當(dāng)然,這胖的,不是永樂帝自己,而是他兒子朱高熾。
胖到啥程度?《明通鑒》記載,朱高熾走路時,需要兩個人扶著,而且還走不穩(wěn)。朱高熾的太子位并非高枕無憂。朱高熾還有兩個不胖且才能一流的弟弟。而這兩個弟弟對哥哥的太子之位,早就垂涎三尺。這么一來,胖子便危險了。怎么去除危險?對策是減肥。
關(guān)于朱棣為何選朱高熾作接班人,史上眾說紛紜。其中較符合邏輯的說法是,朱棣覺得自己和父親朱元璋都是馬上得天下,施政猛苛。接下來,天下需要施仁政,與民休息了。
怎么減肥呢?這事兒,放到明朝太子身上,難度一樣大。第一招,運(yùn)動減肥。朱棣責(zé)令朱高熾練習(xí)騎射。可沒幾天,他就累得渾身散架,無法繼續(xù)。首戰(zhàn)失利。第二招,節(jié)食。朱棣下令,朱高熾每頓只能吃七八分飽。若是能堅持,這減肥自然也能收效。敗在哪呢?朱高熾的廚師愛心泛濫,不忍心主子挨餓,常常半夜偷偷給其開小灶。于是,朱棣的減肥計劃又以失敗告終。
不過,朱高熾最終還是做了皇帝。但因過于肥胖,身體虛弱,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不過,朱高熾在位時為人寬厚,為政開明,因此后世對他的評價很高。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