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會道的孩子總給人朝氣蓬勃、充滿自信的印象。而相對沉悶、不善表達的孩子,往往會被人“判定”成膽小、不自信的人設。于是家有“悶葫蘆”的家長想方設法鍛煉孩子的口才,卻經常事與愿違。
對此,12355 天津青少年心理咨詢熱線首席心理專家東玉林老師建議,首先,家長應該改變認知,不要套用刻板的教育觀念給孩子貼標簽。孩子不善言辭的原因有很多,它不是缺乏自信的認定標準。對孩子性格的培養,應該是以尊重孩子為前提的,不要用各種鐵律禁令約束孩子。相對寬松的教育,讓孩子有機會敘述日常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這個過程,孩子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增強獨立面對事情的自信心。其次,在孩子敘述表達的過程中,家長適時表達意見,對孩子正確的觀點給予肯定,對孩子偏離的想法予以糾正,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切忌給孩子設定“軌道”。只要孩子為人處世積極向上,不畏困難,努力上進,即便不是能言善道,也能擁有最自信的人生。
(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