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的路蜿蜒曲折,兩旁的樹高聳入云!很快到了山腳下,撲面而來的是一座座高高的山峰,青黑色的山頂云霧環繞,輕煙縹緲。
下車后我們坐上纜車,纜車緩慢地在軌道上行駛。眼前掠過的兩旁峭壁上,一棵棵樹木頑強地從石頭的縫隙里探出頭來,大多數是松樹。我問導游阿姨:“這些石頭是花崗巖吧?”導游阿姨回答:“是的,你猜對了!”
我又問:“花崗巖里沒有營養,樹木是怎么生長的呢?”導游阿姨的回答令我大跌眼鏡——花崗巖里有營養,樹木能分泌出一種物質,把花崗巖里的養分分解出來。
哦,原來是這樣啊!我又問:“那些花崗巖明明都是黑色的,為什么叫黃山呢?”導游阿姨夸我問對問題了,她說:“黃山原名叫黟(yī)山,‘黟’的意思就是青黑色,有人不認識這個字,就直接叫它黑多山。傳說黃帝在這里修煉成仙,于是后來人們又根據這個傳說,將這座山改名為黃山。”和導游阿姨交流了這么多問題,再看著這黑黑的山石,我發現上面不僅長著樹木,還長著很多知識呢!
(指導老師:徐留軍)
咯咯碎碎念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不合理”之處,但我們會下意識地接受別人告訴我們的名字或道理。沒有深究其背后的“為什么”,你不就錯過像小作者一樣“知多少”的機會啦?試著像他一樣用心觀察、認識世界,提出疑問,你也會“知不少”。
旅游時,美景會進入我們的眼睛,而對于吳柯來說,美景不僅進入他的眼睛,更進入他的腦子,喚醒了他頭腦中的知識,還讓新知識入住他的頭腦。小星星,如何在生活中運用頭腦里的知識,并獲得新知識呢?諺語給出了答案。
諺語展示臺
處處留心皆學問
諺語分析室
衣食住行,不管是生活中的哪個方面其實都和知識有關,如果我們能處處留心,就能運用舊知識,發現新知識——也就是學問啦。
諺語巧用場
吳柯在旅行中留心黃山的石頭,獲得了植物的根會分泌分解花崗巖的物質和黃山名字的由來這兩個知識。同樣,本期的另一位小作者蔣學成在游玩時通過留心美景與古詩和他的媽媽、朋友一起“復習”了很多的知識。小星星,你發現了嗎?用知識、學知識的關鍵一步是提出問題——吳柯向導游阿姨提問,蔣學成的媽媽向小朋友們提問。所以,“留心”就是不要放過自己腦海中冒出的問題,馬上問出來,相對應的,對于別人的問題要及時去回答。問答間,不僅是知識動起來了,也為你積累了好作文的素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