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政工程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直接關系到工程的質量、安全及使用壽命。本文以廣州設計之都基礎設施綜合開發項目(一期工程)為例,詳細闡述了市政工程建筑材料質量控制的難點,如材料種類繁多、來源復雜、檢驗標準不一等,并據此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包括加強源頭管理、完善檢驗體系、提升信息化水平等。通過實施這些對策,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為市政工程的安全、優質、高效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關鍵詞:市政工程;建筑材料;質量控制;廣州設計之都
1 前言
廣州設計之都基礎設施綜合開發項目(一期工程)作為廣州市白云區的一項重點工程,其建設質量和效率對于提升區域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該項目的建筑材料質量控制面臨著諸多挑戰,如材料種類繁多、來源復雜、檢驗標準不一等。因此,加強市政工程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提高建筑材料的質量水平,對于保障工程質量、提高工程安全性及使用壽命具有重要意義。
2項目概述
廣州設計之都基礎設施綜合開發項目(一期工程)位于廣州市白云區鶴龍街黃邊村管轄范圍內,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度高,緊靠地鐵2號線黃邊站。該項目占地面積約17.7萬平方米,規劃打造成以設計產業為內核的現代都市產業綜合體和高端設計產業資源集聚的創新發展平臺。項目工程共分為市政道路工程、地下環路、地下空間、聯合基坑和景觀綠化五個部分,涉及道路工程、建筑工程、基坑工程、結構工程、隧道工程、給排水工程、纜線管廊工程、通風工程、交通工程、電氣工程和景觀綠化工程等多個專業領域。就項目設計規劃來看,主要建設內容和規模如下:
2.1市政道路工程
市政道路共12條,總長約4.14公里,面積約44969平方米,包含道路、排水、交通、照明、綠化、纜線管廊和雨水收集池等工程。
2.2地下環路工程
該工程包含環路土建工程、地下道路交通工程、地下道路通風工程、地下道路給排水及消防工程、地下道路電氣工程、不良地基處理工程以及備用電源柴油發電機工程等,地下環路約1.05公里,面積約21645平方米。聯合基坑長約460米,寬約370米,周長約1769米,深約10.5米,面積約177428平方米。
2.3地下空間
地下空間包含土建工程、設備安裝(給排水、電氣、消防、通風等)工程及不良地基處理工程等,地下空間面積約35500平方米。
2.4景觀綠化工程
該工程包含云谷公園西區及防護綠地,景觀及綠化面積約31738平方米。
2.5配套工程
配套工程包括海綿城市、綠色建筑專項工程、智慧城市、施工和永久用電、施工和永久用水、土壤修復以及臨時排水渠等。
3項目工程建筑材料質量控制難點
3.1材料種類繁多,來源復雜
廣州設計之都基礎設施綜合開發項目(一期工程)涉及多個專業領域,所需建筑材料種類繁多,包括鋼筋、水泥、砂石、管道、電纜、燈具和綠化植物等。這些材料不僅種類多,而且來源復雜,既有國內生產的,也有進口的,質量參差不齊。在項目施工過程中,不同的施工部位和環節對材料的要求各不相同,這就增加了材料選擇和管理的難度。例如,鋼筋需要具備良好的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以確保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而水泥則要求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耐久性,以滿足建筑物的使用壽命要求。同時,進口材料雖然在某些方面具有優勢,但其質量和性能是否符合國內標準和項目需求,也需要進行嚴格的檢驗和評估。
3.2檢驗標準不一,質量控制難度大
市政工程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涉及多個專業領域和部門,不同專業領域和部門對材料的檢驗標準存在差異,導致質量控制難度較大。例如,道路工程對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壓實度等指標有嚴格要求,以確保道路的平整度和耐久性;而綠化工程則對綠化植物的品種、規格、成活率等指標有明確要求,以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由于不同專業領域和部門對材料的檢驗標準存在差異,導致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形成統一的質量控制標準。這不僅增加了檢驗工作的復雜性和工作量,還可能導致材料質量問題的出現和延誤工程進度。
3.3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效率低下
市政工程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涉及大量的信息管理和數據處理工作,如材料采購、檢驗、入庫、出庫等。然而,目前部分市政工程在材料管理方面仍存在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傳統的材料管理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紙質記錄,容易出現信息不準確、遺漏和丟失等問題。這不僅影響了材料質量控制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還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風險。此外,由于信息化水平低,材料管理過程中的數據分析和利用也受到限制,難以深入挖掘數據背后的規律和趨勢來為質量控制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
4項目工程建筑材料質量控制對策與措施
4.1加強材料源頭管理與數據庫建設
4.1.1加強源頭管理,確保供應商質量可靠
在項目工程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中,加強源頭管理是關鍵環節。首先,建立嚴格的供應商審查機制是確保材料質量的首要步驟,這一機制要求對供應商的資質、信譽、生產能力等進行全面而細致的評估。其次,通過實地考察,可以直觀地了解供應商的生產環境、設備狀況及管理水平;資質審核則能驗證其是否具備合法經營和提供高質量產品的資質;樣品測試則是對其產品質量進行直接驗證的有效手段。最后,為確保供應商持續提供高質量產品,簽訂質量保證協議至關重要。該協議應詳細列出材料的規格型號、性能指標、檢驗方法、驗收標準等核心內容,明確雙方對材料質量的共同認識和期望。而且協議中還應明確違約責任,以便在出現質量問題時能夠迅速采取法律手段維護項目利益。
4.1.2建立材料數據庫,實現全面跟蹤與追溯
建立詳細的材料數據庫是項目工程建筑材料質量控制的重要措施。這一數據庫應對項目中使用的各種建筑材料進行分類整理,涵蓋材料名稱、規格型號、生產廠家、質量標準、檢驗報告等關鍵信息。通過這一數據庫,項目團隊可以隨時查閱和對比各種材料的信息,為材料選擇、采購和質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數據庫的建立不僅有助于信息的集中管理,更實現了對材料質量的全面跟蹤與追溯。從材料采購、檢驗、入庫、出庫到使用等各個環節,都應有詳細地記錄和追蹤信息。一旦材料出現質量問題,可以迅速通過數據庫定位問題源頭,查找相關記錄,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這種全面跟蹤與追溯的能力不僅提高了材料質量控制的效率,也為項目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4.1.3實施抽樣檢驗,嚴格處理不合格品
抽樣檢驗是項目工程建筑材料質量控制的重要手段。為確保材料質量符合設計要求,應根據材料的種類、數量和使用情況制定合理的抽樣檢驗計劃。這一計劃應明確抽樣方法、檢驗標準、檢驗周期等核心內容,確保抽樣檢驗工作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在執行抽樣檢驗時,應嚴格遵循相關標準和規范,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對檢驗不合格的材料,必須及時進行處理,防止其流入施工現場。這要求項目團隊與供應商保持密切溝通,要求退換貨或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同時,將不合格品信息錄入數據庫,作為后續材料選擇和供應商評估的重要參考依據。這種嚴格的不合格品處理機制不僅有助于維護項目質量,也為供應商提供了明確的改進方向,促進了供應商質量的全面提升。
4.2統一檢驗標準與質量控制體系建設
4.2.1統一檢驗標準,確保質量控制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在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過程中,統一檢驗標準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加強與相關專業領域和部門的溝通協調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定期召開會議、組織交流研討會等形式,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專業領域對材料檢驗標準的特定要求和存在的差異。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結合項目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適用于本項目的統一材料檢驗標準,這一標準需要詳細規定各項指標的檢驗方法和驗收標準,確保質量控制的一致性和準確性。同時,還需要注重標準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確保檢驗人員能夠輕松理解和執行。為了進一步提升檢驗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檢驗水平,需要定期組織培訓和宣傳活動,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統一標準的各項要求和操作方法。
4.2.2建立質量控制體系,實現全過程控制
為了確保建筑材料的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需要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首先,根據項目的特點和要求明確質量控制的目標和重點,制定詳細的質量控制計劃和措施,這些計劃和措施涵蓋材料采購、檢驗、入庫、出庫到使用等各個環節。在職責分工方面,需要明確各部門和崗位的職責和權限,確保質量控制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需要建立質量責任追究機制,對質量責任人員進行嚴格的問責和處罰。這一機制的建立不僅可以增強各級人員的質量意識,還能夠確保質量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實。
4.2.3加強監督檢查與責任追究,確保質量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實
為了確保建筑材料質量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實,需要加強施工現場的監督檢查力度。通過現場檢查、查閱資料、詢問了解等方式,能夠全面掌握材料質量控制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這些檢查不僅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質量風險,還能夠提供改進和優化的方向。此外,為了進一步增強質量控制工作的威懾力,需要建立質量責任追究機制。對違反質量控制規定和造成質量問題的行為,需要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這一機制的建立不僅能夠起到警示作用,還能夠增強各級人員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在監督檢查中如發現問題,應及時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間表,并明確責任人和整改要求。同時,還需要將整改情況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和人員,確保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通過這種監督和反饋機制,可以不斷提高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水平,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4.3提升信息化水平與推廣智能檢測技術
4.3.1提升信息化水平,實現材料管理的高效與精準
在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中,提升信息化水平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可以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如建立材料管理信息系統來實現從采購、檢驗、入庫到出庫等各個環節的電子化管理和實時跟蹤。這一舉措不僅能夠極大地提高材料管理的效率,還能夠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可追溯性。同時需要注重與其他信息系統的數據接口和共享,將材料管理信息與項目進度管理、成本管理等信息緊密結合,這能夠為項目決策提供全面、及時的數據支持。當然,為確保信息化建設的順利推進,還需要定期對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進行信息化培訓,提升其信息素養和操作技能。通過培訓可以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工具進行材料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此外,還需要積極推廣信息化管理經驗和做法,鼓勵更多的部門和人員參與到信息化建設中來,共同推動信息化水平的整體提升。
4.3.2推廣智能檢測技術,提升材料質量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檢測技術的應用為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比如在實踐中可以利用無人機對施工現場進行巡查和監測,利用物聯網技術對材料的存儲和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控,這能夠大大提高材料質量控制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當然,為確保智能檢測技術的有效實施,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智能檢測體系,包括檢測設備的選型、安裝、調試和維護等工作。這一體系不僅能夠確保智能檢測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還能夠為材料質量控制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同時,還需要注重對智能檢測過程中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利用,通過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發現材料質量問題的規律和趨勢,這可以為質量控制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
4.3.3加強數據分析與利用,優化項目管理決策
在材料管理過程中,還需要注重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工作。通過對材料采購數量、價格、質量狀況等信息的記錄分析以及檢驗報告、不合格品處理記錄等數據的深入挖掘,能夠發現數據背后的規律和趨勢,這可以為項目管理提供寶貴的參考依據。
5結論
綜上所述,市政工程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是保障工程質量、安全及使用壽命的關鍵環節。廣州設計之都基礎設施綜合開發項目(一期工程)作為廣州市白云區的一項重點工程,在建筑材料質量控制方面面臨著諸多挑戰。通過加強源頭管理、完善檢驗體系、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對策的實施,可以有效提升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水平。未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市政工程建設的不斷推進,需要繼續加強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工作,推動市政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天然.淺析建筑工程材料質量控制[J].建材發展導向,2024,22(24):37-39.
[2]史彥廷.建筑工程管理現狀及控制措施分析[J].四川建材,2024,50(11):143-144+150.
[3]蔣成思.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思考[J].科技與創新,2024(21):109-111.
作者簡介:楊波(1992.01-),男,漢族,四川省眉山市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市政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