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秋冬關鍵季節,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成為家禽多種疾病的高發期。如果在此期間養殖管理不到位,防控措施不及時,極易造成季節性疾病流行傳播,從而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本文重點闡述了秋冬季節家禽的發病特點,常見病種類、癥狀以及綜合防控技術要點,旨在為秋冬季家禽養殖的疫病防控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
關鍵詞:季節;家禽疫病;發病特點;防控技術
中圖分類號:S858.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4-0043-03
秋冬季節是家禽疾病的高發季節、關鍵時期,引起發病因素主要包括禽舍溫度過低、濕度較大、空氣流動性差等。隨著家禽養殖方式逐步走向規模化、集約化,禽舍內一旦發病,在養殖密度較高的密閉環境下便會迅速傳播,從而造成家禽大規模染病死亡[1]。因此,廣大養殖戶了解秋冬季家禽發病原因,掌握常見病的癥狀及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1" 季節發病特點
1.1" 病因復雜,傳播速度快
秋冬季節誘發家禽發病的原因較多,如寒潮侵襲、晝夜溫差大、空氣不良、養殖環境污染指數超標等,這些不利因素極有可能導致家禽產生應激,進而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大大增加患病風險。另外,部分養殖戶著重提升禽舍內部保暖效果時,卻忽視了通風換氣的重要性,致使禽舍內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大量積聚,氧氣含量不斷降低,在這種污濁的環境下,細菌病毒極易滋生繁衍。一旦有禽只發病,禽舍密閉的環境條件會加速疾病在禽群中蔓延和傳染[2]。
1.2" 病種較多,防控難度大
秋冬季常見的禽病有傳染性鼻炎[3]、新城疫、雞白痢、球蟲病等,各地區之間高發病種雖有一定差異,但總體來看,秋冬季家禽的發病率和疾病種類都要高于其他季節。部分疾病的早期癥狀表現相似,容易產生誤判致使用藥不準,造成治療速度慢,進而造成大面積傳播和死亡,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的損失。
2" 秋冬季常見疾病
2.1" 傳染性鼻炎
傳染性鼻炎是由副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4]。以秋冬及早春季節多發,發病率較高、病程長,其臨床表現為病禽鼻道和鼻竇有漿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流出、面部水腫和結膜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禽可聽到呼吸啰音,喉頭發紅、有粘液。解剖病禽,可見面部腫脹部位有黃色干酪樣物質,咽部出血嚴重,鼻腔和眶下竇急性卡他性炎癥、有粘液性分泌物覆蓋表面。
2.2" 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雞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種以呼吸道、消化道病變為主的敗血性傳染病[5]。家禽中雞最為易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春秋季多發,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其臨床表現為病禽精神沉郁,體溫升高,冠和肉髯發紺;隨著病程延長,出現咳嗽、呼吸困難,下痢,排黃白色或黃綠色糞便,有的出現站立不穩、共濟失調等神經癥狀。解剖病禽可見口腔和咽喉有粘液,腺胃糜爛、出血,盲腸扁桃體出血、直腸出血等。
2.3" 雞白痢
雞白痢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本病較常見,世界各地均有發生,是危害雞群最嚴重的疾病之一,病雞排泄物是重要的傳播媒介。其臨床表現為雛雞精神沉郁,身體蜷縮、怕冷,肛門周圍有白色糨糊樣糞便,有時堵塞肛門。成年雞癥狀較輕,嚴重的表現為精神萎靡,排黃綠色稀便[6]。解剖病死雞可見肝臟明顯腫大,質脆易碎,被膜下有出血點和壞死灶,腎臟呈暗紅色充血或蒼白貧血,產蛋雞可見卵巢萎縮、變形。
2.4" 球蟲病
球蟲病是一種對家禽腸道有損害的寄生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近年來在南方秋冬季,由于溫度適宜、濕度較大,球蟲病的發生率有增高趨勢。其臨床表現為病禽精神沉郁,食欲減退,羽毛蓬松。隨著病情加重,腹瀉,排出混有血液的糞便并含有脫落的胃黏膜,肛門周圍羽毛被排泄物污染。剖檢病死禽可見腸管表面有出血點,盲腸擴張腫大,黏膜糜爛。
3" 防控技術要點
3.1" 做好禽舍保暖
冷應激是導致禽群患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為降低氣溫變化對家禽的影響,在進入秋冬季之前,養殖人員要提前做好養殖場保暖措施,準備好溫度加溫設備、保暖薄膜、保暖草墊等保溫設備。在養殖過程中,要定期觀察禽舍的溫控裝置,以便保持家禽生長的適宜溫度。以雞群為例,1~7日齡雛雞適宜溫度為31~33 ℃,8~15日齡雛雞適宜溫度應控制在28~30 ℃,16~28日齡雛雞適宜溫度為22~28 ℃,成年雞適宜溫度在18~22 ℃。調節溫度應采取階梯性調節方式,以避免溫差過大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3.2" 定期通風換氣
在做好禽舍保暖的同時,也應定期通風換氣,這對于改善舍內空氣質量、減少疫病傳播具有積極作用。一方面,要注意選擇通風換氣的時間,以天氣晴朗的中午或午后通風為宜。平養通風時,養殖人員應先將家禽趕至禽舍一端,另一端通風,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冷風刺激家禽,從而減少應激;另一方面改變通風方式,將夏季慣用的縱向通風改為橫向通風或間接通風,也可使用換氣扇等輔助工具使舍內空氣流通分散。
3.3" 加強清潔消毒
秋冬季禽舍密閉,通風較差,若清潔消毒工作不到位,極易造成病菌滋生。因此,養殖人員需定期對家禽養殖區域徹底清潔和消毒,確保養殖小環境達到干燥、清潔、良性宜居條件。對于規模化養殖場,要制定嚴格的清掃與消毒制度,定期清理糞污、細致消毒。空氣消毒最好選用噴霧消毒,能有效殺死空氣中的病原細菌,改善空氣質量。清理的糞污要及時處理,避免集體堆放造成二次污染。家禽出欄后應對養殖區域全面消毒,晾曬7 d后方可再引進新群。
3.4" 增強營養管理
營養均衡且配比合理的飼料供給對于家禽的健康生長至關重要。秋冬季應根據季節特點合理調整飼料配方,在參照各階段飼料配方的基礎上,可適當提高日糧蛋白含量及維生素含量,有助于提升雞群抗病力和抗應激能力。秋冬季節的飼料除考慮其他方面營養均衡外,有條件的養殖場可適量投喂蔬菜等青綠飼料,以增強禽的消化能力和機體免疫力。飼料應現配現用,以防飼料過期變質及受潮霉變。同時要保證24 h不間斷供應清潔飲水,并保持水溫在10~20 ℃為宜,以防水溫過低刺激腸胃,引發消化道疾病。
3.5" 預防與治療
在疾病預防上,一方面要結合養殖場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嚴格按照計劃定期開展疫苗接種,有條件的可定期進行禽流感、新城疫等主要疫病的抗體檢測,對抗體水平偏低或抗體水平參差不齊的雞群要及時加強免疫或補免;另一方面,秋冬季節呼吸道疾病高發,因此可在家禽飼料、飲水中添加一定量的預防呼吸道疾病藥物或雙黃連、金銀花等預防感冒、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中藥,起到預防作用。
在疾病治療上,禽群發生疾病時,應及時診斷,根據發病癥狀和診斷結果采取對癥治療措施。對于細菌性疾病應依據藥敏試驗合理選藥,對癥治療可適當應用一些止咳平喘的藥物。對于病毒性疾病應按照對因和對癥治療相結合的原則,選用抗菌、抗病毒的中西藥物和緩解癥狀的藥物,同時給雞群飲用添加了電解多維、氨基酸、葡萄糖口服液的飲用水,以補充病禽所需的營養物質,緩解機體自體中毒[7]。
4" 結語
家禽養殖業是我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發生疫病,不僅會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還會影響肉蛋產品質量以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秋冬季節的不利因素雖然會對家禽養殖帶來一定的風險和困難,但通過增強疫病預防意識,了解季節發病特點,掌握常見病的防控技術要點,同時加強飼養管理,提升衛生水平,能有效降低家禽疫病的發生和傳播風險,保障家禽產業的安全穩定。
參考文獻:
[1]" 解娟.冬季家禽疾病預防與常見病的防控要點[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8):181-182.
[2]" 白云君.北方秋冬季雞的常見病預防措施[J].飼料博覽,2018(8):76.
[3]" 李麗華,蓋云飛.秋冬季節如何做好鼻炎防控[J].家禽科學, 2021(10):23-24+33.
[4]" 何永安,覃紹寶.雞呼吸道疾病的鑒別診斷及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3,9(7):153-154.
[5]" 楊林.雞傳染性新城疫的診斷及綜合防治措施[J].吉林畜牧獸醫,2018,39(4):24.
[6]" 袁聰聰.治療雞白痢的方法[J].今日畜牧獸醫,2023,39(3):96-97+106.
[7]" 焦夢霞,劉玉濤. 雞球蟲病與壞死性腸炎混合感染的診治 [J]. 家禽科學, 2024, 46 (11): 95-97.
收稿日期:2024-10-10
基金項目: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畜禽重要病原監測預警與防控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2022CXGC010606-03)
第一作者:王志剛(1993—),男,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E-mail:1209685440@qq.com
通信作者:張棟(1978—),男,正高級獸醫師,主要從事重大動物疫病、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E-mail:zhangdong_j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