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禽流感病毒是危害我國家禽養(yǎng)殖業(yè)重要的傳染病病原之一。2021—2023年,在我國多個地區(qū)雞群中檢測到H3亞型禽流感病毒,雞群在感染該亞型病毒后表現典型的流感癥狀,生產性能明顯下降,且易繼發(fā)感染,導致雞只死亡。對雞群有高度適應性和致病性的H3亞型禽流感病毒已嚴重威脅家禽養(yǎng)殖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本文通過對H3亞型禽流感病毒流行和危害、診斷、防控措施等方面綜合闡述,為從業(yè)人員防控H3亞型禽流感病毒提供參考。
關鍵詞:H3亞型禽流感;診斷;防控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4-0109-03
引發(fā)禽流感的禽流感病毒具有特殊的RNA結構,極易發(fā)生變異,具有多種亞型。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致病性不同,可分為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1]。長期以來,作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一種,H3亞型禽流感病毒廣泛存在于野鳥和水禽中,并不容易感染雞[2]。但是,由于不同亞型禽流感病毒之間會發(fā)生重組變異產生新的亞型,新亞型禽流感病毒對不同宿主的適應性和致病性也會發(fā)生改變。據中國農業(yè)大學孫洪磊等[3-4]報道,近幾年重組變異產生的H3N8和H3N3亞型禽流感病毒已顯示出對雞群的高度適應性和致病性,H3N3亞型還顯示出較強的傳播性。當前,養(yǎng)殖從業(yè)人員普遍將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作為防控重點,對低致病性禽流感毒株尤其是新H3亞型毒株的危害認識可能并不到位,而新H3亞型禽流感病毒未來可能成為新的優(yōu)勢毒株,威脅家禽養(yǎng)殖業(yè)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4]。
1" H3亞型禽流感病毒簡介
1.1" H3亞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現狀
對雞高度適應且致病的H3N8亞型禽流感病毒由三種亞型禽流感病毒基因重排產生,它的基因組包含了歐亞禽分支H3基因、北美禽分支N8基因與G57基因型H9N2病毒基因[3]。該亞型禽流感病毒最早于2021年12月在廣東某地發(fā)病雞群檢測到,后陸續(xù)在福建、安徽、江蘇、河南等地發(fā)現。H3N3亞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組則由新型H3N8病毒和H10N3病毒重排產生,最早于2022年12月在華東地區(qū)蛋雞場檢測到,后陸續(xù)在華東、華北、東北等地區(qū)發(fā)現。值得注意的是,H3N3亞型禽流感病毒不僅對雞群高度適應且致病性較強,還具備了較強的傳播性[4],這使得它在雞群中可以更方便地傳播。
1.2" H3亞型禽流感病毒危害
兩種重排產生的H3亞型禽流感病毒可特異性侵襲雞的呼吸道黏膜,在雞鼻甲、氣管和肺等呼吸器官中高效復制,并造成呼吸道嚴重損傷。對產蛋雞而言,還會損傷蛋雞生殖系統,后續(xù)若繼發(fā)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則極易導致雞只死亡。養(yǎng)殖場內雞群感染H3亞型禽流感后,初期特征性癥狀并不明顯,易與非典型性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雞毒支原體等疾病混淆。若無法查明病因,則導致雞群長期帶毒、排毒,持續(xù)威脅雞群健康并造成經濟損失。禽流感高發(fā)的秋冬季節(jié),若雞只出現不明原因死亡,應及時鑒別診斷。
2" H3亞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鑒別診斷
2.1" 臨床癥狀
雞群感染H3亞型禽流感病毒后,可出現食欲不振、飲水減少、咳嗽、喘息等臨床癥狀,以眼瞼腫脹、結膜炎和呼吸道癥狀為特征性表現。雞群發(fā)病率高,但死亡率較低,通常在10%以內,死淘率與飼養(yǎng)管理水平和繼發(fā)感染控制密切相關。蛋雞在產蛋期若感染該病毒可導致生產性能明顯下降,表現為產蛋率急性下降,一周內急降10%~40%,蛋殼質量明顯變差,病程持續(xù)時間較長,產蛋率恢復較慢。
2.2" 剖檢變化
患病雞剖檢可見明顯的呼吸道病理改變,如鼻腔內有膿性分泌物,口腔黏膜發(fā)炎,氣管和支氣管黏膜呈現彌漫性出血,常見有粘液或干酪樣滲出物,肺臟淤血實變等。產蛋雞生殖系統可見廣泛性損傷,如輸卵管黏膜充血,卵泡出血、液化,卵黃膜出血或破裂,形成卵黃性腹膜炎。若繼發(fā)細菌感染,器官則會出現特征性病變如心包炎、肝周炎等。
2.3" 實驗室診斷
血凝抑制試驗是實驗室使用的最為廣泛的血清學檢測方法,利用H3亞型禽流感病毒抗原,通過血凝抑制試驗檢測雞群血清中H3亞型禽流感病毒抗體水平,可推測雞群H3亞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情況。熒光定量RT-PCR是實驗室檢測各種亞型禽流感病毒遺傳物質最常用的方法。浙江農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毛秋艷等[5]建立了一種針對禽源H3亞型禽流感病毒檢測用的熒光定量RT-PCR方法,可準確、快速檢測雞群感染的H3亞型禽流感病毒病原。
3" H3亞型禽流感防控措施
對雞群高度適應的兩種新型H3亞型禽流感病毒均為多源重組病毒,現有的H5、H7、H9禽流感疫苗免疫產生的抗體無法保護雞群免于H3亞型禽流感病毒侵襲[6]。目前,還沒有針對H3亞型毒株的禽流感疫苗上市。面對H3亞型禽流感病毒的威脅,養(yǎng)雞場首先應摸清自身雞群健康狀況,若疑似感染H3亞型禽流感,則應及時向相關管理部門報告。若雞群健康,則應加強綜合預防措施。
3.1" 飼養(yǎng)管理
3.1.1" 保障雞群營養(yǎng)需求" 根據雞群不同品種及生長階段,提供優(yōu)質日糧,精準稱量,科學投喂。只有攝入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才可保障雞只非特異性免疫力功能正常,以抵御禽流感病毒侵襲。
3.1.2" 定期檢測飼料衛(wèi)生" 要重視飼料霉菌毒素超標問題,若長期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可導致雞群急性或慢性中毒,誘發(fā)免疫抑制,削弱雞群疾病抵抗力。蛋雞飼料中毒素總量不可超過20 μg/kg,黃曲霉毒素B1不可超過5 μg/kg。
3.1.3" 重點關注禽舍環(huán)境" 強化監(jiān)控禽舍溫度、濕度、含氧量等指標。解決好通風與保溫的關系,保證禽舍溫度適宜。冬春時節(jié)是禽流感高發(fā)季節(jié),應避免溫差劇烈變化導致雞群冷應激,或長期缺氧導致肺臟功能衰竭,維護好雞群健康狀態(tài)[7]。
3.2" 生物安全措施
3.2.1" 嚴格消毒管理" 配備完善的消毒設施設備,制定并嚴格按照養(yǎng)殖場消毒技術規(guī)范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對飼養(yǎng)用具、設施和設備清洗消毒,強化養(yǎng)殖場人員、物資進出管控消毒,有效切斷病原微生物傳播途徑。
3.2.2" 加強傳播媒介防范工作" 有害昆蟲、鼠、野鳥等都是疫病的傳播媒介。尤其野鳥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攜帶病毒但不易發(fā)病,極易將外源禽流感病毒帶到養(yǎng)殖場。需在場內安裝有效的驅鳥設施,并定期對外環(huán)境進行消殺,阻斷外來病原向養(yǎng)殖場內的傳播。
3.2.3" 做好廢棄污染物處理" 養(yǎng)雞場廢棄污染物主要包括糞便、污水、病死雞、醫(yī)療廢棄物等,若處理不當則極易引起疫病傳播流行,威脅雞群安全。尤其是不明原因的病死雞,應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實行嚴格的無害化處理。
3.3" 預防保健
3.3.1" 發(fā)揮好現有疫苗對疫病防控的重要作用" 制定符合自身養(yǎng)殖模式的免疫程序,按照規(guī)程免疫接種疫苗,并定期進行免疫效果監(jiān)測,盡可能提高雞群整體健康水平。
3.3.2" 重視中草藥添加劑的應用" 有研究表明,每噸飼料中添加1~2 kg黃芪多糖可促進雛雞免疫器官發(fā)育[8],調節(jié)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應答過程。
3.3.3" 關注雞群腸道健康" 飼料中可添加優(yōu)質酶類、微生態(tài)類等制劑,改善雞只腸道微環(huán)境,提高雞群整體免疫機能,如每噸飼料中添加0.01%~0.5%復合益生菌制劑[9]。
4" 結束語
禽流感的危害已是行業(yè)共識,H3N8和H3N3亞型禽流感毒株的出現給禽流感防控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應重視新H3亞型禽流感對家禽養(yǎng)殖業(yè)的威脅,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控措施,將新型H3亞型禽流感危害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美)DAVID E. Swayne主編. 劉勝旺,李慧昕,陳化蘭主譯.禽病學[M]. 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
[2]" LI Y T, LI P D, XI J, et al.Wild bird-origin H3N8 avian influenza virus exhibit well adaptation in mammalian host[J].J Infect,2022,84(4):579-613.
[3]" 孫洪磊,佟琪,李涵,等.新型H3N8亞型禽流感病毒分離鑒定與雞致病性研究[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2022,27(8):131-139.
[4]" 孫洪磊,佟琪,余海莉,等.新型H3N3亞型禽流感病毒對雞致病性與傳播性研究[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2023,28(7):99-107.
[5]" 毛秋艷,周淑寧,劉朔,等. H3亞型禽流感病毒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與應用[J].畜牧獸醫(yī)學報,2024,55(3):1137-1146.
[6]" 崔鵬飛. 2009-2013年中國H3N8亞型禽流感病毒生物學特性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yè)大學,2016.
[7]" 肖常琴.秋冬季節(jié)禽流感的綜合防治[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6,(8):166.
[8]" 徐新杰.中草藥復方制劑對雛雞免疫功能及生長性能的促進作用[J]. 家禽科學,2023,45(7):26-28.
[9]" 張喜霞. 禽流感流行特點及綜合防控措施 [J]. 家禽科學, 2025, 47 (03): 104-106.
收稿日期:2024-10-28
作者簡介:趙洋陽(1986—),男,獸醫(yī)師,從事獸醫(yī)相關工作,E-mail:zhao1yang23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