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攻略
2024年全國各地中考命題作文呈現出了多元、靈活等特點,旨在考查考生的多方面能力。
一、2024年中考命題作文命題特點
1.主題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
主題包括生活感悟、道德品質、自然與社會、個人成長等。如江蘇連云港卷的《天吶,原來這么有意思》,鼓勵考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樂趣和驚喜,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悟;山東淄博卷《“暖”起來》和湖北卷任務二《成長應有的姿態》,引導考生思考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情感變化和價值觀的塑造。
2.文體自由選擇,形式靈活多變
記敘文與議論文并重:既有記敘文題目,如《天吶,原來這么有意思》,也有議論文題目,如《助人者,天助之》,多種文體選擇有助于考生展現不同的寫作風格和思維深度。
二選一題目:如內蒙古呼倫貝爾卷要求考生在以《這事兒,交給我》為題目的記敘文和以“拒絕”為話題的議論文中,選擇一個進行寫作,給予考生更多的選擇空間。
命題與材料+命題作文相結合:如江蘇泰州卷《紅花,還是綠葉》、吉林長春卷《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既有限定的主題,又留有一定的發揮空間,有助于激發考生的創造力。湖北卷任務二《成長應有的姿態》是在給出《月夜》中“我與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卻沒有靠著”這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命題的,為考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情境和寫作線索,引導考生從材料中獲得啟示,從而圍繞命題進行寫作。
3.注重情感與價值觀
如《最美的問候》《情味浸潤的時光》等題目,鼓勵考生表達真摯的情感,增強作文的感染力。《助人者,天助之》《心動就要行動》等題目,則旨在培養考生正確的價值觀。
4.貼近生活實際
如《這事兒,交給我》《關鍵時刻,我在這樣做》等題目,貼近考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經歷,有助于考生寫出真實、生動的內容。《我的2024》等題目則反映了當代學生的生活和時代背景,鼓勵考生關注社會、思考未來。
二、2024年中考命題作文考查方向
1.觀察生活與情感表達能力
通過生活體驗類、情感類等主題的設置,如《天吶,原來這么有意思》《最美的問候》《情味浸潤的時光》等題目,考查考生對生活細節的觀察能力和對情感的感知、表達能力,要求考生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素材,并用細膩的筆觸將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感悟真實地傳達給讀者。
2.思維能力與價值判斷
如《紅花,還是綠葉》《助人者,天助之》等題目,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維能力,包括邏輯思維、辯證思維、批判性思維等,要求考生能夠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進行合理的論證。
3.自我認知與成長意識
如《當好自己故事的主角》《成長應有的姿態》等題目,關注考生的自我認知和成長意識。這類命題作文要求考生對自己的成長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明確自己在成長中的角色定位和發展方向。
4.文化素養與綜合運用能力
涉及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的題目,如吉林卷《情味浸潤的時光》就蘊含著對傳統文化中情感價值觀的傳承;具有地方特色的題目,如內蒙古呼倫貝爾卷《這事兒,交給我》,考查考生對文化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展現出一定的文化素養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考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傳承。
5.創新能力與想象力
一些開放性較強的題目,如《紅花,還是綠葉》《看,風景在變》等,這類命題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特見解,培養考生的創造力和文學個性。
三、2025年中考命題作文預測
1.命題趨勢
聚焦核心素養:2025年中考命題作文將繼續全面考查考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水平,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能力。
情境化與任務驅動:以情境為載體、以問題或任務驅動寫作的命題方式將成為主要命題形式,旨在考查考生在具體情境中的寫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貼近考生生活:命題內容將越來越聚焦于走進社會生活、直擊生活熱點、關注自我成長等方面,以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關注現實生活與社會現象。
時代性與地域性:命題將與最新的文化、科技、社會資訊相鏈接,引導考生關注時事,踐行時代精神。同時也體現一定的地域特色,反映當地的文化風貌和社會變遷。
2.預測方向及例題解析
家國情懷與理想信念:如《我的中國夢》《青春報國志》《心中的那一抹紅》《信仰的力量》《家國情懷,點亮青春之路》等,考生可以寫自己對國家的熱愛、對民族的自豪,以及自己是如何將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也可以講述自己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經歷,從中感受到先輩們的奮斗精神對自己的激勵,進而闡述自己的理想和為國家作貢獻的決心。
人際關系與溝通交流:如《溝通,心靈的橋梁》《理解,讓生活更美好》《友情的溫度》《師生情,一生情》《親情是一首永恒的歌》等,良好的人際關系對考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類文題可以引導考生關注與家人、朋友、老師之間的關系,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和理解來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也可寫自己和父母之間曾經因為一些小事產生矛盾,后來通過溝通,化解了矛盾,加深了彼此間的理解和感情。
文化傳承與價值追求:如《傳承文化,點亮心靈》《傳統文化的魅力》《我與傳統文化的邂逅》《守護精神家園》《弘揚中華美德》等,文化傳承是民族發展的重要任務,考生可以寫自己對某種傳統文化的學習和體驗,如學習書法、京劇、武術等,從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也可以寫對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和發展的思考,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科技創新與未來展望:如《科技,讓生活更美好》《未來已來,我準備好了》《創新,開啟未來之門》《假如我是一名科學家》《科技改變世界》等,科技的快速發展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考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這類文題可以讓考生暢想未來的科技發展,探討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以及自己如何在科技的浪潮中發揮作用。
社會現象與思考:如《網絡世界的是與非》《共享時代的利與弊》《“快節奏”與“慢生活”》《環保,從我做起》《關愛弱勢群體》等,考生需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對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如網絡的普及,考生可以寫網絡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如信息獲取的便捷、溝通的高效,但同時也存在網絡暴力、信息泄露等問題,進而探討如何正確使用網絡,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情感體驗與感悟:如《幸福的味道》《溫暖的瞬間》《感動在心中流淌》《那一刻,我淚流滿面》《學會感恩》等,這類文題關注考生的情感體驗,讓考生通過回憶生活中的點滴,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備考策略
多讀多寫:廣泛閱讀各類文學作品和時事評論,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素養;進行寫作練習,積累寫作經驗和素材。
關注時事熱點:關注社會熱點和時事新聞,了解最新的文化、科技和社會發展動態,有助于在寫作中引入新鮮的話題和觀點。
培養思辨能力: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培養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有助于在寫作中展現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深刻的思考。
【董麗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