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回放
芃麥文學社舉行以“大地”為主題的征稿活動,內容有以下四個板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板塊(本地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民族團結故事、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等)、革命文化板塊(本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板塊(本地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果和模范人物)、當代文化生活板塊(我與土地的故事)。
請自選一個板塊投稿。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能出現個人的真實信息,不少于600字。
思路導航
1.解讀文題。該題以“大地”為主題,具有極高的開放性與包容性,旨在引導考生從豐富多元的視角切入,挖掘大地所蘊含的深厚內涵。“大地”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土地,更是文化、歷史、情感等多維度意義的載體。從立意上看,考生可從以下方面思考:
文化傳承方面:著眼于文化元素如何在大地的滋養下生根發芽、傳承發展,強調文化與大地的關系,凸顯保護文化與守護大地的重要意義。
革命精神方面:圍繞革命英雄與大地的緊密聯系進行寫作,大地見證了革命英雄的流血與犧牲,體現了革命精神在大地的滋養下永垂不朽,激勵后人傳承革命意志。
社會主義建設方面:關注大地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資源價值和承載意義,探討建設者們是如何在大地上創造價值的。
個人情感方面:從個人與土地的親身經歷入手,挖掘這些經歷對個人價值觀和生活態度的塑造,體現大地在個人成長中的特殊價值。
2.選擇文體。若選擇記敘文,可將“大地”主題的故事生動呈現。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板塊可講述本地傳說,注重神秘性與曲折性;若選擇散文,可抒發對“大地”的情感。如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板塊,深情描繪建設成果與大地的和諧畫面;若選擇議論文,要做到邏輯嚴謹、論證有力。如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板塊論述大地資源利用與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因果關聯等。
3.搭建結構。(1)記敘文結構——開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板塊可從傳說或故事引入;革命文化板塊從戰爭遺跡引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板塊從建設場景引入;當代文化生活板塊從回憶的故事場景切入。中間:詳細展開情節,注重故事發展、人物刻畫和情感表達。結尾:強調傳說寓意、革命精神傳承、建設成果影響和對土地的眷戀與成長感悟。(2)散文結構——開篇:用抒情語句分別從傳統文化母親、革命先輩足跡、建設者畫布、心靈歸宿角度入手。中間:圍繞主題抒情、敘事、議論,采用并列或遞進式結構。結尾:深化各板塊主題的相關情感。(3)議論文結構——開篇:提出各板塊相應論點。中間:采用舉例、對比、道理論證方法進行論證。結尾:強調各板塊相關意義。
4.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刻畫細節——如描寫大地,可從不同板塊從不同角度描寫大地的細節,如古老紋理、崎嶇泥濘、建設前后變化、柔軟、溫暖等;或描述人物與大地的互動,注重人物在不同情境下與大地互動的細節描寫,體現情感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