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古箏,是在一個暖意融融的春日午后。柔和的燈光傾灑在古銅色的琴板上,悄然爬過一根根琴弦。老師玉指輕撥,那動聽的樂聲便如潺潺清泉般在耳畔流淌。彼時的我,對這古樸典雅的樂器滿是好奇與憧憬。
踏上練習古箏之路,考級無疑是檢驗演奏能力的絕佳方式。于是,我開啟了苦練《漁舟唱晚》這一古箏曲的征程。這一經典曲目,其曲名源自王勃《滕王閣序》中的“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又以古曲《歸去來兮》改編而成。當我直面那密密麻麻的樂譜符號時,心中頓生疑惑與迷茫。那些基礎指法對于初涉古箏的我來說,復雜至極,更遑論將它們精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這份“考卷”著實難度頗高,彈奏久了,膠帶因汗水的浸漬而皺縮起來,雙眼也疲憊不堪,手指仿若失去了控制,錯誤頻出。在老師的耐心指引下,我逐步掌握了指法技巧,終于能較為流暢地演奏整首曲目。
后來,我讀到了王勃《滕王閣序》中那段描繪傍晚江景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于我而言,《漁舟唱晚》不僅是一串串音符的簡單組合,更是描繪自然旖旎美景、承載著詩人高遠情懷的藝術瑰寶。每當我輕撥琴弦,腦海中便會浮現出那幅寧靜祥和的畫面:微風拂過湖面,蕩起層層漣漪,水天相接處,浮光躍金;白鷺低空掠過,發出清脆悅耳的叫聲;夜幕降臨,萬家燈火漸次亮起。
帶著這份感悟,我踏入了考場。安坐于琴前,我時而快速撥動琴弦,發出如同潺潺流水般的靈動音符;時而又緩慢悠揚地演奏,窗外偶爾傳來幾聲鳥鳴,與室內流淌而出的音符相得益彰。
我深刻地領悟到,關于古箏的這份考卷,我答得漂亮。這不僅是技藝的勝利,更是心靈與藝術的深度交融。
點評
小作者以學習演奏古箏曲《漁舟唱晚》為線索,講述了從初遇古箏時的好奇到練習時的艱難,再到考場的精彩表現,不僅展現了對古箏藝術的熱愛,還深刻領悟到堅持努力的意義和藝術的魅力,扣住了“這份考卷,答得漂亮”這一主題。作文結構清晰,主題明確,語言優美,用詞精準,善用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