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悠遠的時光里,古風古韻悄然綻放,它不僅藏于詩詞歌賦中,更隱匿于一門古老的藝術里。
打鐵花,這一流傳于豫晉地區的民間傳統煙火技藝,不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更是中國古代匠人們在鑄造器皿過程中創造出的一種民俗文化表演技藝。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驚險刺激的表演形式成為人們心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明朝,煉鐵業蓬勃發展,鐵匠們為了慶祝豐收、祈求平安,便對煉鐵過程中產生的鐵水進行擊打,創造出璀璨的火花效果。
打鐵花的表演形式獨特而驚險。表演時,匠人們會在一處空曠場地搭起一座丈余高的雙層花棚,棚上密布著新鮮柳枝,上面綁滿煙花鞭炮和起貨等。棚中間還會豎起一根丈余高的老桿,使花棚總高度達到十米以上。旁邊設一熔爐熔化鐵水,十余名表演者輪番用花棒將千余度高溫的鐵水擊打到棚上,形成十幾米高的鐵花。鐵花又點燃煙花鞭炮,再配上“龍穿花”的表演,場景蔚為壯觀。這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古風古韻在現代生活中的呈現。
打鐵花,這項傳統藝術,承載著匠人的智慧與汗水。每一朵鐵花的綻放,都仿佛在訴說古老的故事,讓人仿佛穿越到那個充滿詩意與韻味的年代。
我初次在短視頻中見到打鐵花時,便被其深深吸引。那飛濺的鐵花,如同繁星點點,照亮了我心中那份對傳統文化——打鐵花的熱愛與向往。
在“確山鐵花”傳承人江尋千的表演中,我能感受到那份鐵樹銀花滿天飛的震撼與美好。打鐵花,作為非遺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心靈的觸動。
在當今社會,打鐵花也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它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增強了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古風古韻,它藏在打鐵花里,也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點評
小作者詳細介紹了“打鐵花”這一非遺技藝,讓讀者了解到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文中對打鐵花表演形式的描述將精彩畫面呈現在讀者眼前,凸顯其獨特的魅力。文中還融入現代元素,通過短視頻引出打鐵花對當代人的心靈觸動,進而體現其在傳承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重要意義,主題深刻。
【30、31版由周敬奎供稿,習作作者系重慶奉節縣實驗初級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