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拉開,《只此青綠》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帶我走進那個如夢如幻的世界。
影片以《千里江山圖》為藍本,成功地將靜態的畫卷轉化為動態的舞蹈。舞者們身著青綠,那色彩仿佛是從畫卷中萃取而來。他們或起伏如峰,那是舞者的挺拔姿態;或婉轉如溪,那是他們輕盈的舞步,舉手投足間盡顯專注與細致,舞步中帶著滿腔對山河的深情。這部影片沒有一句臺詞,卻仿佛訴說了千言萬語,讓我看到他們對這幅畫作的敬畏與熱愛。
據說王希孟年少成名,深得宋徽宗的賞識。在創作《千里江山圖》時,王希孟懷揣著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為目標,走進大自然,用腳步丈量山河。他將所見所感融入筆端,每一處山巒起伏,都藏著他攀登高峰時的艱辛與豪邁;每一條江河蜿蜒,都暗含著他涉過激流時的驚險與暢快。
《千里江山圖》對顏料的使用大有講究。那石青、石綠礦物顏料歷經千年而不褪色,宛如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珠。這讓我想到古人對礦物的鉆研,展現出他們對這些自然之物的深刻理解。舞者們的服飾色彩和動作姿態無一不是對這幅畫的精妙詮釋。他們用舞蹈重現了王希孟創作時的全情投入,每一次旋轉,都仿佛是他手執畫筆揮灑潑墨時的身影。
這不僅僅是一場舞蹈表演,還是一次文化的溯源,更是對傳統美學的致敬。它讓我們看到了《千里江山圖》背后承載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雖歷經千年,但仍閃閃發光,它以一種全新的、充滿活力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
觀影之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它激發了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探索,讓我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去守護、傳承這些文化瑰寶,讓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綻放光彩,成為我們民族靈魂中永不褪色的一抹青綠。
點評
習作緊扣《只此青綠》與《千里江山圖》展開,內容豐富。開頭以大幕拉開的畫面感引入,生動形象。文中闡述了王希孟創作歷程與對顏料的講究,使讀者了解畫作背后的故事。小作者將舞蹈表演升華到文化溯源和美學致敬層面,感悟深刻。結尾情感真摯,從觀影感受延伸到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體現出影片對讀者心靈的觸動,讀后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