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數學題給你講了幾遍了,怎么就是不理解呢?”媽媽雙手叉腰,眉頭緊鎖,怒氣沖天。輔導作業時的她,怎么就像變了一個人,只知道生氣呢?我在想,假如我是媽媽,一定不會只盯著考試的分數,而是會在更多的方面傾注關愛。
我未來的孩子,你可能很愛學習,但也可能認為學習很枯燥。但我想告訴你:學習,其實是一場美好的遇見。你會遇見古今中外的智者,通過文字,感受他們的思想;你會來到數理化的王國,那些看似冰冷的公式、定理和實驗,實則蘊含著無窮的奧秘……它們以不同的方式觸及你的靈魂,讓你的世界豐富多彩。學習不僅是為了優異的成績,更是為了擁有寬廣的視野和深邃的思考。
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可能覺得“學習就是在吃苦”,我曾經也這樣認為。那時的我想要自由、想無拘無束地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后來我明白了:努力學習、豐富自己,是開啟美好人生的第一步。當你長大后,回首來時路,一定會感謝曾經奮斗的自己。
在成長路上,培養自己的品格也很重要。誠實、善良、勇敢、堅韌……這些都是你人生路上最寶貴的財富。青春期的你或許叛逆,但無論如何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育之情、同學的陪伴之誼。或許你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但無礙,我會試著理解你、讀懂你,在你孤獨時給予你溫暖,在你迷茫時為你指引方向。
我曾經也是孩子,自然能理解青春期的你。告訴你個小秘密,媽媽曾經也很淘氣:小時候我會偷偷拿剪刀給妹妹剪頭發……你可能會感到驚訝,原來媽媽也會干這么幼稚的事情嗎?其實,我們都是在慢慢成長。你可以有自己的小心思、小秘密,如果你愿意告訴我,我會耐心傾聽,為你解憂,給你建議。希望在你迷惑無助時,都能想到我——你的媽媽。我會一直在你身后,永遠愛你。
點評
習作開篇寥寥幾筆,描繪了一幅媽媽給自己輔導作業的場景,畫面真實,拉進了與讀者的距離,引出了自己的思考。接著小作者展開聯想,暢想假如自己是媽媽后與孩子的相處之道。語言流暢,思路清晰,心理描寫細膩。同時,小作者希望媽媽能換位思考,優化教育方法,對未來的親子教育提出了期望,呼吁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40、41版由楊海慶供稿,習作作者系江蘇蘇州市葉圣陶中學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