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有詩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的是同一座山從不同角度看,是不一樣的。大家所熟知的“盲人摸象”,是不是也是這個意思?
生活中的很多事,換一種角度或思維來看,是不是就會有不一樣的領悟呢?
“發明大王”愛迪生為了找到合適的材料做燈絲,做了一千多次實驗,也失敗了一千多次。換成別人,早就心灰意冷了。但是愛迪生卻說:“我又知道一種東西不能做燈絲了。”換一種思維方式看問題,是何等的境界和胸懷啊。正是有了這樣的想法,他才能不斷地去嘗試、去失敗、去成功,最終成為“發明大王”。
電影《阿甘正傳》里的阿甘,一直被人叫做傻子。但他的媽媽卻說:“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他一生專注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最終不僅事業有成,而且給身邊的人帶來了希望和幸福。那些自認為比阿甘聰明的人又有幾個能比得上他呢?
同樣是秋天,劉禹錫吟誦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樣樂觀的劉禹錫才能在被貶的時候寫出流芳千古的《陋室銘》。試想,如果他不能換個角度看待這段失意的人生,又怎能笑到最后,被我們銘記呢?
如今,有的同學埋怨爸爸不是富豪,有的同學責怪媽媽把自己生得太矮,還有的同學認為自己智商不夠高,所以學習成績才會不好。其實大多數成功的人,并不是天賦極高的人。正如阿甘,身體和智商都不被人看好。王陽明五歲時還不會說話,最后卻成為偉大的軍事家和思想家。如果我們不怨天尤人,而是換種思維:天賦不好,是不是上蒼有意在提醒我需要更加努力,不辜負大好時光。所以,我得加倍努力才行。
換個角度看問題,很多困住我們的問題就能成為前進的動力。我們常說:“人丑多讀書”“傻人有傻福”,其實就是告誡人們:換個角度看待“劣勢”,或許能逆天改命,成就不一樣的自己。
【河南新縣首府實驗學校】
點評
這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小作者借蘇軾的詩句引出自己的感悟:生活中的很多事,換一種角度或思維來看,是不一樣的。主體部分用愛迪生、阿甘、劉禹錫的事例有力地論證了自己的論點:換個角度看問題,心態和人生就會不一樣。然后結合身邊的現象,用阿甘、王陽明等人的例子進行反駁,得出結論:換個角度思考,很多困住我們的問題就能成為前進的動力,讀后令人深思。
【朱小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