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酥肉、豬排骨湯,紅燒豬蹄……家鄉的美食有很多,但最令我難忘的是外婆的豬血丸子。這道菜要經過層層工藝,精心烹制,才能端上餐桌。
豬血丸子是邵陽的名小吃,在大街小巷中都能看見它的身影。每年春節前,外婆要提前回老家,與外公一起親自磨豆腐,為之后做豬血丸子做準備。
外婆事先拿出一個大盆,往里面倒入豆腐,再將其抓碎后碾成豆腐渣,然后倒入新鮮的豬血,讓豬血與豆腐充分融合,最后加入提前做成泥的豬肉,將它們攪拌在一起,做成一盆粉紅色的肉泥。接下來是最重要的一步,從盆中取一小坨肉泥將其揉成一個小球,然后用力地將它從手上向另一個空盆中砸去,反復摔打,丸子緊實了,口感才最好。丸子成型后,置于草墊篩籠,掛在爐炕上,經柴火熏烤,這樣就變成了“小煤球”。
外婆做的豬血丸子色香味俱全,臘香可口。將“小煤球”從篩籠上拿下,洗凈,切薄片,加入蔥、蒜、辣椒,一同放入鍋中蒸熟。不一會兒,外婆做的豬血丸子就出鍋了,煙火繚繞中一股獨特的臘香彌散開來。中間淡紅,四周嵌著黑邊,配上鮮紅的辣椒、翠綠的蔥蒜葉,不愧是我們湘菜中的“黑珍珠”。
豬血丸子“不可貌相”,雖然長相奇怪,但一口咬下,便有一股臘香氤氳于唇齒,慢慢咀嚼,品嘗豆腐和豬血的鮮味,隨之而來的,還有舌尖滑過的辣味,讓人忍不住塞一大口白米飯。
長大后的我,學業越發忙碌,每當想起外婆,我總是鼻尖一酸,落下淚來。那份豬血丸子所承載的血濃親情真叫我無法割舍啊。
豬血丸子帶著濃郁的臘香給我帶來美好的回憶,輕閉雙眼,我仿佛夾起了一塊豬血丸子細細品嘗,臘香撲鼻。愿歲月靜好,家鄉的味道能永駐心頭。
點評
小作者從邵陽老家的豬血丸子入手,記錄了外婆制作美食的全過程,從原材料的準備,到制造丸子的過程,再到烹飪的過程,真實且詳盡。習作對于豬血丸子的外形和口味的描述,貼切新穎,畫面感強,讀后令人心生向往,字里行間表達了對外婆和家鄉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