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上午,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萬花園防沙治沙區,隨著最后寬50米、長100米的沙地栽上樹苗,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全長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實現全面鎖邊“合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數據顯示,40多年來,新疆依托“三北”工程,在風沙危害區域累計植樹7000多萬畝。截至2023年底,沙漠周邊已形成了長度約2761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在沙漠南緣和東南緣綠洲之間,還有285公里的“缺口”,是風沙危害最深、條件最惡劣區域。
2024年以來,新疆把補齊“缺口”作為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動兵地間、相鄰縣市打破行政區域邊界、協同治理,綜合采用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科學治沙技術,在固沙阻沙的同時,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沙產業,助力惠民富民。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穩步增長,植物種類更加多樣,形成良性的生態群落。同時,農業生產穩定性得到保障,城鎮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得到促進,繪就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選自《光明日報》2024年11月29日,有刪改)
觀點一覽
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生態治理實踐,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推動了相關科研工作的開展,探索出適合不同區域、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沙漠治理模式,對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土地荒漠化等問題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時,這里還是多民族聚居地,生態環境的改善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