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哈爾濱火了。很多人把這種火爆與淄博聯系起來,“上半年有淄有味,下半年濱至如歸。”兩座非一線城市迅速火爆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個相似之處:對青年友好。青年至,則城市火;青年留,則城市興。善聚青年者,才有活力;善得青年者,方有未來。
短視頻里,手拿哈爾濱紅腸的“小公主”“小金豆”,那些尖叫不斷、滑行雪地的身影……到處都是精神飽滿的青年人。寬泛意義的“青年”,不僅是消費的重要主體,更是活力傳遞的代名詞。
過去幾年,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成為不少城市的新亮點。青年創新創造活力與城市創新創造活力相互激蕩、青年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從而達到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
火爆的城市有著共同的特點:服務型政府的打造和真誠的待客之道,這兩個要素也被認為是“網紅城市”的成功法寶。
顯然,黑龍江認識到了青年的重要性,更認識到了服務的重要性。在新年感謝信中,相關工作人員說:“我們掏心掏肺掏家底,改進細節,提升服務。”同時也指出,大家從12345熱線、每一個短視頻、每一條評論給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他們都將高度重視,真心感謝,逐一核實,放在“顯微鏡”下研究、解決、改進,未來將更好地為游客提供服務。
(選自《中國教育報》2024年1月11日,有刪改)
觀點一覽
青年聚集城市,讓城市生活更加魅力四射;城市善待青年,讓青年群體更加流連忘返。雙向奔赴,城市必然“濱至如歸”。在一個“傳播型社會”,青年人是各種新媒體平臺的活躍群體,他們的參與與介入,對每個城市來說,都是難得的機遇。所有的服務細節,都將被無限放大、不斷擴散。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那些熱情洋溢的面孔,終會被全世界看到,“爾濱”做到了。
【封姝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