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體驗有機滲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藝術想象力,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幫助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但在初中音樂教學中,一些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從初中生身心特點出發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導致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較差,降低了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藝術體驗有機滲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而后分析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一、藝術體驗有機滲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音樂學習的重點是通過感受和鑒賞,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需要進行實踐,才能充分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比如優美的旋律、歡快的節奏等。因此,教師需要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真實體驗、深入探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藝術體驗。學生通過實踐、感受及思考,產生內在新認知,再結合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將對音樂藝術產生深刻的理解,從而生發內在重構的認知意識,逐漸形成豐富、健康的審美情趣,增強藝術感知體驗。
(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初中音樂藝術體驗活動設計需要明確的教學驅動目標,能夠與學生日常生活場景產生緊密聯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共鳴。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設計藝術體驗環節,能夠讓學生獲得多維度的音樂藝術體驗。且通過學習音樂藝術,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不同類型音樂作品的藝術價值。
(三)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通過構建教學情境,把教學目標轉化為清晰的學習目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在課堂上大膽排練、演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和表達能力,有利于其真正了解音樂作品的風格和流派,掌握相應的音樂知識。學生通過提升自身的歌唱能力,能夠更好地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掌握好節奏感,提升音準,并在參與合唱的過程中,學會協調配合,提升合唱效果。
(四)培養學生探索藝術的興趣
音樂具有形式美,需要學生通過不同的聲音組合,融入自己的情感,刻畫出獨特的音樂形象,進而充分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參觀藝術館、觀看音樂會和戲劇表演等活動,豐富學生的藝術體驗,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為學生提供藝術指導、材料、樂器等,讓學生自由創作,自主發現音樂藝術的魅力。藝術體驗活動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參與興趣,為音樂人才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當前,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如學生音樂基礎較薄弱、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不高、音樂教學方式單一、教師專業素養有待提升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音樂教學的效果。
(一)學生音樂基礎較薄弱
對于初中音樂教學目標而言,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歌唱技能以及良好的音樂情感。初中生尚處于身心發展階段,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往往有不足之處,從而降低了音樂教學的效果。通過實際調研的結果來看,很多學生無法正確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也不能有效辨認和唱出簡譜的節奏與特殊記號,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大打折扣,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二)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不高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度不高,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沒有主動學習和積極參與藝術課堂學習的意識,認為藝術課程相比其他學科的學習并不重要,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態度;二是在藝術體驗環節,學生即使掌握了知識要點也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上臺展示;三是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師生互動比較少,或者互動方式過于死板,往往以簡單的一問一答形式展開,致使學生的參與度較低,師生互動的效果不明顯;四是在音樂課堂上,有的教師僵化地按照教學大綱講授知識,缺乏靈活性和新穎性,沒有真正體現音樂學科的趣味性、娛樂性,導致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學生的參與感不強,缺乏參與的興趣。
(三)音樂教學方式單一
有的教師習慣簡單地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開展活動,對教學內容缺乏深層次的認識,沒有從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實施方案,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比如講授式、問答式、聽說式等,導致學生缺乏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此外,音樂課堂過于秩序化,教學氛圍枯燥,致使學生對音樂學習失去了興趣。例如,一些教師打開音視頻讓學生聽音樂,使學生常常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上課缺乏體驗感。總之,音樂教學方式的單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初中音樂教學的效果。
(四)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待提升
從當前初中音樂教學的基本情況來看,部分音樂教師無法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指導和幫助。第一,教師教學理念陳舊,導致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多方面問題。初中音樂教師對學生心理缺乏深入的研究,對學情分析不到位,無法真正為教學提供指導和幫助。第二,個別教師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導致在課堂上過于關注教學內容是否完成,是否突破教學難點,而沒有融入新的教學方法,把音樂課變成“音樂解說課”,教師講授得多、學生體驗得少,從而忽略了教學的藝術化與個性化,難以提升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體驗感。第三,教師的教學評價有待改善。在初中音樂課堂上,一些教師評價、鼓勵、提問學生的教學用語單一,無法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合理的指導。第四,網絡教學技術應用不到位。通過實地調研,部分初中音樂教學課堂硬件設施不齊全,無法為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進一步增加了實際的教學難度。并且部分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提高現代教學技能存在一定抵觸心理和畏難心理,從而影響了網絡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推廣與應用。
三、藝術體驗有機滲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藝術體驗有機滲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教師找到問題癥結,進一步提高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感知、體驗、技能、評價”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
(一)感知教學
教師要結合初中生身心發育特征,設置不同的體驗場景,巧妙地將學生帶入到音樂教學中,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更好地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發展。第一,加強對學生的聽覺訓練,讓學生聆聽不同樂器演奏,如二胡、鋼琴、吉他、琵琶、笛子等,通過聆聽不同的音色,辨別不同的樂器,加強學生對樂器的理解。此外,教師要加強音樂聽寫練習,讓學生認識不同的音樂旋律、和聲、音符等。第二,加強對學生的節奏訓練。教師可以通過節奏游戲、拍手、樂器演奏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節奏變化的規律,從而具備良好的音樂節奏感。第三,加強對學生的音高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樂器或者音樂軟件,做好視唱練耳教學,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音高,科學用嗓,提升學生對音高的感知能力。第四,要加強對學生的和聲訓練。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經典的曲目,如《黃河大合唱》等,讓學生通過合唱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和聲感知能力。
(二)體驗教學
將藝術體驗有機滲透到音樂課堂教學中,是學生學習音樂的推動力。通過問卷調查、演唱實踐等方式,教師應提前了解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方向以及個人特長等基本情況,從而制訂符合學生成長發展的教學策略。第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特點,設置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充分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第二,組織學生參與音樂鑒賞活動。單一的音樂教學活動很難讓學生參與其中。教師可以搜集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讓學生有選擇地進行欣賞,通過對比發現音樂藝術的魅力。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欣賞方法,比如從音樂的旋律、節奏、情感、風格等方面深入挖掘音樂作品的內涵和價值。第三,組織具有特色的音樂實踐活動。為了將藝術體驗有機滲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學校可以組織校園歌手比賽活動,以各種形式的藝術表演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充分展示學生的藝術天賦,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其中,樂在其中,通過以藝育德、以藝促智、以藝怡情,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技能教學
為了讓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刻的感悟,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參與感與體驗感,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音樂技能教學,做好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能夠運用音樂語言實現創作。第一,要做好音樂節奏的訓練。針對部分學生存在音樂節奏感過快或者過慢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跟唱、模仿唱的方式,感受音樂的節奏。還可幫助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音樂節奏練習,讓學生學會打拍子,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感。第二,要做好音樂表現力的訓練。教師要結合不同的音樂作品,制訂個性化的訓練方案,指導學生使用音樂語言表達內在的情感,讓學生運用不同的音色和音量演唱歌曲,感受不同的音樂效果,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第三,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實踐。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進行創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讓學生掌握歌詞創作的節奏、用詞以及押韻等,激發他們參與音樂創作的積極性。
(四)評價教學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做好歌曲教學、器樂教學、音樂欣賞、音樂創作活動的指導,加強對學生音樂審美力、音樂技能和音樂素養的評價,最終提升音樂教學的效果。第一,指導學生做好自我評價。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回顧與反思,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斷實現自我提升。第二,發揮他人評價作用。教師應積極發揮學生和家長參與評價的作用,對學生音樂學習的狀態進行多角度的評價,汲取經驗,突破原有評價方式的束縛,讓評價結果更加全面,更有針對性,提升評價的效果。第三,做好過程性評價。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為學生創造參與音樂學習的機會。教師可采用激勵性語言,引導并啟發學生參與聽、誦、唱、動等音樂實踐活動。第四,做好結果評價。教師要積極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在進行結果評價的過程中,把音樂知識評價和音樂技能評價充分結合起來,通過現場演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打分,進一步培養學生音樂演唱的能力。總而言之,教師要總結以往的經驗,從學生實際出發,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加強感知教學、體驗教學、評價教學,營造不同的教學場景,搭建學生感興趣的音樂學習平臺,讓每位學生都能夠真正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強化音樂藝術課程的實踐性,加強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藝術體驗,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給學生以“樂”的感受,“美”的體驗,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波.以戲劇元素豐富初中音樂教學的策略[J].三角洲,2024(34):206-208.
[2]王艦.初中音樂教學中傳統民族音樂傳承的價值及路徑[J].山西教育(教學),2024(11):
77-78.
[3]徐阿梅.核心素養下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智力,2024(23):171-174.
[4]東娜娜.初中音樂教學與學生情感發展的關系研究[J].青海教育,2024(05):41.
[5]江文莉.“雙減”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藝術美感的培養[J].琴童,2023(17):33-35.
[6]常艷.初中音樂教學中鑒賞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民族博覽,2023(07):165-167.
[7]袁杰.初中音樂教學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3(06):91-92.
★課題項目:本文系“藝術體驗有機滲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XKT-24080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吳波,女,本科,沙灣市第五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音樂;張巖,女,本科,新疆塔城地區額敏縣郊區鄉寄宿制學校,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音樂)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