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我看到一副對聯:“皓月清輝吃茶去,烈日金光拿酒來。”“吃茶去”用的是河北柏林禪寺趙州和尚的典故。趙州和尚造詣深厚,名氣在外,人們紛紛前來請他釋疑解惑。但不論問什么問題,老和尚都是眼睛半睜半閉,很冷靜地回答一句話:“吃茶去。”而“拿酒來”則出自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里偵察英雄楊子榮與匪首座山雕的精彩對白,還有著名唱段:“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寫春秋。”
吃茶去——遇事要冷,不能沖動,要三思而后行;拿酒來——做事要熱,有豁出去的決心,拿出十二分的干勁。大同云岡石窟入口處有北魏曇曜法師的雕像,他是云岡石窟的創建者。選址時,他冷靜思考,反復勘探,選中了地理條件最佳的武州山。開鑿后,他全力以赴,廢寢忘食,熱情始終不減,一干就是幾十年,帶領石匠們創造了中國石窟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從曇曜和尚身上,我們看到了冷與熱的最佳融合。
茶與酒,體現了兩種互補的人生意味。有時要品一盞清茶,做人清白,心地清澈,行事清新;有時要飲一碗濁酒,接地氣,說家常話,賞花開花落,看云卷云舒。當清則清,清如一潭碧波,清可見底;當濁則濁,“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皓月清輝吃茶去”與“烈日金光拿酒來”,是活色生香的生活禪。一茶一酒,體現了人世間的冷熱均勻,靜動相諧,雅俗共賞,清濁互見。人生的真諦就在于:該吃茶便吃茶去,吃得兩腋生風,腦清目明;該飲酒便拿酒來,喝他個酣暢淋漓,快哉快哉。
(不負卿摘自微信公眾號“陳魯民自由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