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魯迅的小說中,《傷逝》是唯一正面寫到愛情和婚姻的一篇,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沖破了封建主義的壓迫,勝利地相愛并且結合了;但是好景不長,沒有多久,他們就分手了。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其實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他們婚后的生活是:
“子君竟胖了起來,臉色也紅活了;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務便連談天的工夫也沒有,何況讀書和散步……
“我的路也鑄定了,每星期中的六天,是由家到局,又由局到家……在家里是和她相對或幫她生白爐子,煮飯,蒸饅頭。”
問題無非是他們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和理想,也失去了興趣和激情,過上了毫無生氣的平庸的日子;于是一旦有外力襲來,二人就招架不住,很容易就散伙了。《傷逝》的內涵當然相當深廣,僅就其深刻地寫出了平庸的可怕這一點,其意義已經非常值得注意了。
魯迅在《傷逝》里寫道:“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安寧和幸福是要凝固的”。但過于穩定的凝固就顯得平庸,更嚴重的則是僵化,略近于半死不活了。
只有不斷地給婚姻加入新的能量,其才能保持新鮮和活力。“湊合過日子”比較無聊,甚至會導致散伙。其實也不單是戀愛和家庭如此,整個生活都需要不斷地更新、生長和創造,人要不斷地奮斗、進步、革新,至少也得翻新花樣,自覺地遠離凝固和平庸。
人生最美好的段落是童年,因為不懂事而無憂無慮,又因為見過的東西太少而處處覺得新鮮,對于未來則每天都有神奇的幻想。學生時代也非常美好,每天都能學到新的東西,接收新的信息。等到工作以后,特別是結婚以后,你可能會陷入平庸。魯迅說:“人們滅亡于英雄的特別的悲劇者少,消磨于極平常的,或者簡直近于沒有事情的悲劇者卻多。”
(有真意摘自《今晚報》2025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