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的本質是什么?對于大多數品牌而言,它是傳承百年的工藝,是貴金屬與寶石的輝光。但在RICHARDMILLE的世界里,答案永遠在實驗室的顯微鏡下、在賽道的極限時速中、在藝術家的工作臺上被重新定義。
這些看似割裂的場景,實則勾勒出RICHARDMILLE的野心—從不滿足于只是制造計時工具。二十多年間,它已成為腕表行業的革新符號,它不再只是時間的載體,而是一種態度的宣言:敢于突破,敢于不凡。
過去一年,全球腕表市場整體穩定,奢華腕表的競爭卻愈發激烈—勞力士與百達翡麗仍然占據行業的金字塔尖,但一份由LuxeConsult與摩根士丹利聯合發布的報告揭示了一個微妙的變化:RICHARDMILLE以3.1%的市場份額躋身行業第六,成為唯一能與傳統巨頭抗衡的“闖入者”。它以1.5萬枚腕表的戰績創下15.4億瑞士法郎營收,每一枚腕表均價高達102萬瑞士法郎。
品牌創始人RichardMille曾直言:“我們從不迎合傳統。”這種精神在2024年得到充分驗證。
2024年,RICHARDMILLE帶來了多款突破性的新品,每一款都在向行業的邊界發起挑戰。RM27-05,是納達爾合作系列的又一極致之作,整表重量只有11.5克,但能承受1.4萬g加速度的沖擊力,這意味著它不僅能在網球場上陪伴納達爾沖擊大滿貫,也足以面對最嚴苛的物理挑戰。
RM65-01W1則在計時功能上再度進化,用精準到1/10秒級的雙秒追針系統,成為賽車愛好者的理想之選。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對藍寶石水晶表殼的迭代,RICHARDMILLE再次向世界證明品牌在材質運用上的執著—這種被稱為腕表行業最難駕馭的材質,如今已被RICHARDMILLE運用得爐火純青。
當行業仍在討論貴金屬與經典設計時,RICHARDMILLE正在將目光投向更激進的領域:與法拉利F1車隊合作的RMUP-01腕表,厚度僅1.75毫米,也是一款品牌與賽車深度綁定的標志性作品;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聯袂推出的《時鐘》裝置藝術展,聚焦時間主題,吸引數萬人駐足。
這些跨界嘗試看似冒險,卻精準擊中了新一代收藏家的需求—他們渴望的不僅是計時工具,更是技術與文化的融合載體。正是憑借超前的創新,以及獨特的品牌文化,該品牌依然是富豪、賽車冠軍和運動員爭相收藏的終極之選。
RICHARDMILLE的腕表融合了看似矛盾的美學:它們誕生于實驗室的精密計算,卻必須在現實世界中經受最嚴苛的考驗。
無論是RM27-05,還是RM65-01,創新并非閉門造車。品牌與頂尖運動員的合作始終是技術迭代的關鍵線索。
1月20日,F1史上最具標志性的車手之一,七屆世界冠軍劉易斯·漢密爾頓正式加入法拉利車隊。法拉利F1車隊的每一次出場,都意味著品牌在極限運動與科技領域的巔峰地位。
而在賽車之外,自行車世界冠軍馬修·范德普爾、頂級馬球選手阿道夫·波羅托·坎比亞索的加入,也讓品牌的運動基因更加純粹—腕表不僅僅可以是奢侈品,也可以是一種敢于挑戰極限的象征。而在極限賽場上的真實使用場景,也在不斷反哺RICHARDMILLE的研發方向,讓“功能主義”不再是一句空話。
來到2025年,它依舊沒有停止探索未知的腳步。在材料科技上,RICHARDMILLE開始關注更輕、更堅固、更環保的新型復合材質,希望在保持機械強度的同時,能夠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這不僅僅是一次物理層面的突破,也是品牌在可持續奢侈品領域的一次試探。而在復雜功能上,品牌推出的陀飛輪將在2025年迎來更激進的設計—更復雜的陀飛輪、更精準的計時碼表,都將成為現實。
另一方面,RICHARDMILLE也在探索腕表的未來設計語言。不久前發布的RM16-02,以矩形表殼打破品牌傳統設計邊界,鏤空結構更是讓時間仿佛懸浮在腕間。站在2025年的起點,RICHARDMILLE依然是那個挑戰極限、不拘一格的品牌。它不追隨潮流,而是創造潮流;它不迎合市場,而是讓市場追趕它的腳步。
在時間的世界里,有些品牌選擇守護傳統,而品牌RICHARDMILLE選擇顛覆,選擇進化,仿佛也是在書寫一種腕表的藝術可能性—讓冰冷的技術擁有溫度,讓奢侈的定義回歸本質。奢侈不僅僅是價格的堆砌,還是對人類潛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