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年初,由深度求索公司推出的DeepSeek 系列大模型獲得全球廣泛關注。國內多家廣電媒體緊抓技術革新機遇,相繼宣布接入DeepSeek 大模型, 持續探索新技術在視聽內容生產、傳播、智能服務、運營管理及商業化等領域的創新應用。
上海廣播電視臺:超前布局迎接技術變革
人工智能浪潮下,上海廣播電視臺始終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廣電融合作為重要議題,持續關注相關技術發展,不斷進行落地嘗試,尋找二者融合應用發展新契機,其中就包括今年的熱門產品DeepSeek系列大模型。目前,上海廣播電視臺旗下第一財經、上海廣播綜合音頻平臺阿基米德、上海臺AIGC應用集成工具Scube智媒魔方等產品均已接入DeepSeek大模型。
其中,第一財經在2024年5月即選定DeepSeek作為“星翼”大模型的訓練基座,并于去年7月正式推出,成為國內較早一批實現產品與DeepSeek大模型成功結合落地的廣電平臺之一。目前,第一財經“星翼”大模型已經形成一系列財經媒體專業領域的大模型應用,能夠實現智能拆條、智能寫稿、智能標題摘要、智能投研、智能財報問答、智能觀點提煉、智能概念挖掘等功能,賦能財經融媒體內容生產。
第一財經技術部副總監倪明昊介紹,自上線以來,“星翼”大模型日均調用量持續超千次,目前主要在智能配圖、智能寫稿、智能拆條、智能勘誤等財經融媒體生產場景中被廣泛使用。
第一財經于今年2 月6 日順利完成DeepSeek R1的私有化部署。目前,團隊正全力研發基于DeepSeek R1的財經媒體領域AI智能體及相關應用。按照計劃,初版功能3月上線。
“任何新技術應用都會經歷‘創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眾……’這樣的傳播過程。”倪明昊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在媒體行業中的應用尚處于早期階段,DeepSeek的誕生,為以往在AI技術儲備上有所欠缺的媒體機構提供了迅速追趕的契機,催生了媒體競相接入的熱潮,展現了行業主動布局AI大模型技術、推動系統性變革的戰略考量。“相信隨著人工智能在媒體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媒體機構將逐步摸索出一套契合AI時代的、全新且可持續的內容生產范式。對媒體行業而言,這場由人工智能強力驅動的變革浪潮,是行業實現華麗轉身、邁向全新發展高度的歷史性機遇,有望重塑行業生態,開啟全新篇章。”
未來,第一財經計劃基于“星翼”大模型推出“星眼”“星算”兩大系列AI智能體。“星眼”專注于媒體場景,實現內容解讀、新聞傳播數據分析等媒體領域功能,助力媒體機構高效完成新聞生產和傳播;“星算”聚焦財經領域,提供財經數據及投資策略分析,為用戶提供智能化投資決策支持。此外,“星翼”大模型預計于今年第二季度為第一財經會員提供一系列基于AI能力的產品服務。
河南廣播電視臺:DeepSeek引擎驅動“大象新聞”性能提升
河南廣播電視臺“大象新聞”于今年2月10日官宣接入DeepSeek,為用戶提供更具實用價值的功能性應用。目前,大象新聞客戶端已率先在三大場景深度整合DeepSeek,加快系統化布局。用戶可通過自然語言提問,便捷獲取精確的新聞資訊及本地服務信息等。依托DeepSeek強大的智能分析能力,平臺自主研發的AI互動評論、AI重點速覽等功能即將上線,實現資訊自動摘要提煉、用戶情緒精準解析及互動引導,進一步優化端內互動體驗,提升用戶留存。
河南廣播電視臺大象新聞分發中心副總監馮玉堅表示,DeepSeek的接入有效提升了平臺性能。在交互能力方面,模型響應時間明顯縮短,復雜語義解析準確率顯著提高,自然語言處理更貼近用戶表達習慣,有效降低人機交互成本。系統能快速提取關鍵信息,通過高效的信息整合重構交互范式,提升信息獲取的準確性。平臺基于AI的語義理解與推理能力,推進全鏈路智能化升級,為用戶提供優質、流暢的服務。
“我們計劃從多個維度推動廣電產品與DeepSeek深度融合。”馮玉堅介紹,大象新聞客戶端一方面將構建多模態基礎能力,逐步實現對圖文、音視頻等多種內容形態的全覆蓋,為用戶打造多樣化的信息獲取途徑;另一方面賦能內容創作者群體,通過智能腳本助手、熱點選題推薦、智能標題生成等功能,提升內容創作效率;同時,聚焦用戶體驗優化,借助智能算法實現個性化新聞推送,確保內容與用戶興趣精準匹配。
馮玉堅認為,新技術正在重塑廣電行業的生態格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生產流程的重塑,AI重構采編播生產流程,輔助完成選題策劃、素材處理、視頻剪輯等,釋放人力資源投入深度創作、內容創新,提升節目品質與傳播價值。其次是信息交互的變革,AI模糊了人機交互邊界,自然語言處理能力革新了傳統信息獲取方式。再次是商業模式的創新,AI助力廣電行業探索更多變現途徑,例如智能廣告投放、數字人直播矩陣、知識服務產品化等創新形態正在形成新增量。最后是人才戰略的升維,廣電行業亟需培養具備構建AI+內容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智能化發展需求。
他同時強調,AI技術發展也帶來新挑戰。如何確保內容真實性、避免數據同質化、保護用戶隱私和安全等,都是大家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們需要不斷優化技術能力,強化內容審核機制,確保AI能夠真正為行業、為用戶構建智能時代的新價值。”
山東廣播電視臺:深度融合DeepSeek技術推動智能融媒轉型升級
春節期間,山東廣播電視臺以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成功接入AI大模型DeepSeek,并在多個核心業務場景實現技術突破。通過深度融合DeepSeek的精準算法與多模態處理能力,山東廣電不僅提升了內容生產效率與用戶體驗,更在文旅、社區服務等跨界領域開辟智能化新路徑,為廣電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素雅介紹,山東廣電技術團隊在春節假期期間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快速對接四大自主研發平臺,推動智能服務全面升級。這其中包括山東廣播電視臺自主研發的融媒體內容生產管理平臺閃電云平臺、專為社區居民打造的AI對話智能體社區千問、助力文旅+科技融合發展的AI寫真生成創新應用AI游山東,以及AI數智人生產平臺。
其中閃電云平臺接入DeepSeek后,核心模塊“智能小融”“閃電成章”“AI文稿助手”的多輪對話準確率達到92%,日均文本處理量突破5000次,覆蓋104家媒體機構,生成文本總量超296萬字,全流程智能化內容生產體系初步成型;社區千問日服務量增幅50%,同時提高了復雜問題的解析準確率,減少了用戶的追問頻次;AI游山東利用DeepSeek多模態分析能力,對4600張AI寫真模板進行質量評分與優化;AI數智人平臺的數智人對話體驗,對用戶意圖識別準確率增幅13%,結合私有數據庫實現定制化場景應答,語音交互自然度顯著增強。
下一步,山東廣電將圍繞兩大方向深化技術應用。一是計劃將DeepSeek技術全面融入現有產品線,通過智能問答等服務,增強各產品的智能服務水平。二是將DeepSeek的服務能力深度嵌入內容生產的“策、采、編、審、發、評、饋、析”全流程和各環節,以AI驅動內容精準推薦與高效傳播,提升廣電內容競爭力。
談及人工智能對廣電行業的影響,魏素雅表示,DeepSeek等A I大模型為廣電行業帶來內容創作效率提升、形式創新及數據洞察等紅利,但也面臨垂類模型缺乏、內容真實性沒有保障等挑戰。山東廣電未來將以開放姿態擁抱技術變革,通過自主研發與外部技術協同,持續以技術創新為引擎,推動廣電服務向更高效、精準、智能的方向發展,探索平衡創新與風險的發展路徑,助力行業生態重構。
浙江衛視:新技術重塑廣電技術底座、內容樣態和商業模式
2024年,浙江衛視(中國藍新平臺)推出AIGC創新生態平臺“智媒果”。2025年春節后,“智媒果”快速接入DeepSeek R1 671b滿血版大模型,實現深度思考功能,支持聯網對話、創意寫作、文檔智能解析,同步優化智能生產流程。Z視介App首發“智能陪看”功能,通過DeepSeek AI多模態識別技術“一鍵識屏”。此功能已于春節前后在Z視介的8K紀錄片《飛來峰》、2025年浙江衛視《越韻中國年》春節晚會等節目中應用。如在2025年浙江衛視《越韻中國年》春節晚會上,智媒果AI結合DeepSeek的知識圖譜和自然語言處理能力,讓用戶輕點“一鍵識屏”,即可獲取劇情解析、經典唱段、功法動作等專業內容。
接入DeepSeek后,“智媒果”的節目素材處理效率提升47%,用戶互動響應速度加快3倍,內容生產成本降低超60%。軟件功能也得到全面升級,目前已由文本創作擴展到生圖、生視頻、生音樂(如AI魔法相機、AI音樂制作人),落地眾多生產場景。
浙江衛視(中國藍新平臺)技術中心主任羅列異表示,DeepSeek等大模型正在重塑廣電行業的技術底座、內容形態與商業模式,既是效率工具,更是文化創新與生態構建的核心引擎。其主要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內容生產革新。通過自動化創作(文本、圖像、視頻)大幅降本增效,推動AIGC成為核心生產力工具。二、文化傳承創新。以智能技術解構傳統文化(如越劇動作拆解),實現“老戲新編”,吸引年輕受眾。三、用戶體驗升級。個性化推薦、實時互動助手(如情緒感知)和沉浸式學習(如戲曲教程)提升用戶黏性。四、商業模式拓展。精準廣告投放、智能體生態矩陣和線下文旅融合,開辟多元化商業路徑。五、行業生態重構。從單一內容傳播平臺轉向“智能文化生態系統”,推動廣電行業向技術驅動轉型。
未來,浙江衛視計劃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深化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首先是實現技術演進路線“三個跨越”:從內容理解到文化感知,AI成為深度文化解讀者;從人機協作到人智共生,提升內容創作品質;從工具賦能到生態構建,驅動文化產業創新。其次,致力于智能體生態矩陣的擴展,包括引入IP節目類、主持人、文化類等六大類智能體,打造多元化生態(如虛擬嘉賓實時對話)。此外,浙江衛視計劃將DeepSeek應用于文旅項目(如海影城深度體驗館),實現AI技術與線下場景的交互結合;分批上線智能體助手頻道,升級智能客服,開發部落互動工具(如“AI布魯八爪魚”),探索更為廣闊的技術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