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書桌上,擺放著一枚羽毛書簽,每次看到它,都會讓我想起假期里那個晴朗的上午……
“同學們,你們面前的包裹里藏著做書簽的材料。”老師的話音剛落,我就迫不及待地拆開包裹:里面有一根普通的白灰色羽毛,一些墨綠色的羽毛,還有兩張塑封用的薄膜。
根據老師的提示,我先拿出10根長長的墨綠色羽毛,將它們剪至大約8厘米長,再拿出那根普通的羽毛,剪出三個大小不一的“V”字形備用。我屏住呼吸把羽毛在塑封膜上鋪成大雁形。就在我認為即將大功告成之時,一根羽毛悄無聲息地黏在了我的手上。我吹,羽毛紋絲未動;我甩,羽毛隨風浮動了兩下,還是沒掉。我只好放下另一只手里的東西,慢慢地把手指挪到羽毛上方,然后捏起它,沒想到胳膊一滑,大雁形變成了梯形。哎,不得不重新擺放了。這一次我先把羽毛放在桌子上,再用指甲蓋輕輕把它推到相應的位置,最后用牙簽蘸上膠水固定。
完成后,我躡手躡腳地把書簽捧到老師面前去塑封,看著漂亮的羽毛書簽,想到這是自己的勞動成果,覺得它更加美了。
當這枚羽毛書簽夾入書頁之中,那伸出的羽梢,宛如知識海洋中的一葉扁舟。它不只是一片羽毛、一張書簽,更是我六年求知路上親手捕捉的一束光,照亮我在書海遨游的征程。
老師小評
習作開頭引發聯想,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吹”“甩”“捏”等動詞描寫出書簽制作的難度。結尾緊扣主題,巧妙地運用修辭句,使中心思想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作者系內蒙古烏蘭浩特市興安二小六·6班學生,指導并置評:任旭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