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褲兜里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物件是什么?
一次性打火機。
這東西,用途單一(只能點煙,偶爾點炮仗),價格便宜(1元1個是標配),幾乎是個商店就有賣。
盡管它隨處可見,卻往往在關鍵時刻消失。中年男人最焦慮的時刻,莫過于好不容易摸會魚,掏出一支煙來之后發現:打火機呢?
火機是被安檢扣了?被朋友拿走了?還是從褲兜里滑走了?堪稱現代社會的一大未解之謎。
總之,這個僅賣1元的小東西,能決定一個中年男子一天的心情。
從工業角度來講,1元打火機可能是整個工業鏈條鄙視鏈最末端的一批:它結構簡單、品牌雜亂、成本低廉,可能隨便找個廠子就能做一批出來。
現在的中國制造正在猛沖高端,各種芯片、汽車和機器人輪番上陣。但打火機這種毫不起眼的“工業邊角料”,其實是中國制造的真實實力體現。
如今,中國制造的一次性打火機已經占領了全球市場份額的80%,每年都有160億只中國打火機飛往世界各地,為不同國家的老煙槍們帶來慰藉。
總是找不到的打火機,是中國制造發展歷程中真正的“集大成者”。
中國制造的開局,往往有著類似的故事。
20世紀60年代,一次性打火機誕生于日本,但10年后,一次性打火機卻成了法國BIC公司的拳頭產品。
小巧、好看又廉價的BIC打火機迅速占領了美國50%的打火機市場,BIC也成了一次性打火機的“代言人”。
但對于彼時的中國來說,進口打火機,還是一個動輒數百元的“奢侈品”。
和所有中國制造一樣,國產打火機的起步,主打的就是廉價平替。
一群溫州人特地從歐美、日本引進一大批一次性打火機,開始一個個拆開研究。
結果他們發現,這東西的內部構造好像并沒有想象中復雜,如果能替換里面的一些零件,完全可以在中國把成本打下來。
幾年后,中國第一條一次性打火機生產線在溫州誕生了。
通過零件替換、結構優化,國產的打火機直接把成本價從原本的4元,砍到了3毛錢左右,直接打了1折。
也正是從90年代起,全世界各地煙民的口袋里,悄悄地出現了不少“Made in China”的廉價打火機。
溫州打火機工廠的流水線日夜開動,產能如火箭般飆升,很快就從年產5 000萬只,飆升至年產3億只。
到了2001年,溫州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打火機之都”,年產量接近5.5億只,占領全球80%的市場。
以BIC為首的歐美打火機廠商這才如夢初醒,咋幾年不到,就被這個中國冒出來的后輩把飯碗搶光了?

面對崛起的中國勢力,國外市場采取的手段也高度相似:卡脖子。
針對芯片和電子產品,他們可以通過技術封鎖和原材料限制等手段達到目的。
而對于門檻更低的打火機,他們則搬出了另一個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兒童安全。
BIC公司和日本打火機生產商東海公司,聯合歐盟發布了針對打火機的“CR法案(Child Resistance Law)”:售價低于2美元的打火機,必須安裝防止兒童使用的童鎖。只不過,這個童鎖的專利大部分都在歐洲公司手里。
其實,早在1994年,美國打火機公司就針對溫州打火機發起過一次CR法案,當年的溫州商人們通過轉戰歐洲市場完成了“暗度陳倉”。
后來歐盟開始針對中國打火機進行反傾銷調查,這一下打了溫州打火機行業一個措手不及。
好在溫州打火機行業的老板們反應迅速,立刻聯系政府部門,和歐洲同行的反傾銷指控硬剛到底。
結果在歐盟調查團反復調查下,并沒有發現溫州打火機工廠有任何違規行為,這次起訴只能作罷。
這起事件,也是中國加入WTO后打贏的第一起反傾銷調查案,是中國制造里程碑式的勝利。
這次斗爭以勝利告終,但卻是一次慘勝。
許多溫州打火機工廠經不起反復的折騰,紛紛解散、破產,無數從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失去了根據地。
中國制造的發展向來不是一帆風順,溫州打火機的失利,更是給后來者們上了一堂課。
不管多不起眼的商品,核心科技才是競爭力。
喜歡旅游的朋友會發現:不管在歐洲還是泰國,能在小賣鋪里買到的打火機,八成還是中國制造。
而且這批打火機,多半都有一個相同的老家:湖南邵東。
2024年全年,光邵東一座城市,就給全球輸送了140億只一次性打火機,占市場的70%。
而且讓歐美同行最想不通的是,中國打火機從溫州到邵東,不但打不死,而且這么多年來,價格還是能低到1元1個,這到底靠啥賺錢啊?
在溫州打火機行業瓦解時,邵東第一時間接收了大批從溫州出走的從業人員。
只不過相比老前輩溫州,邵東做出了兩個大改變。
第一個改變,用抱團取暖,代替散兵游勇。
當年在溫州,打火機廠商基本是各立山頭,雖然短時間涌現出了大批拔尖的廠家,但一遇到風險,就容易自掃門前雪。
比如,當歐洲用“童鎖專利”卡脖子時,溫州廠家有的想要自研,有的想轉戰其余市場,也有的決定花大錢購買專利。
而在邵東,廠家們選擇迅速抱團,成立了邵東打火機出口監管委員會。
委員會成立之后的頭號大事,就是死磕自研技術。
委員會規定,成員企業必須每年共同投入1.2億元作為研發經費,迄今為止,邵東市打火機行業總共注冊了276項知識產權,以及47項發明專利,并且都走在世界前列。
前幾年,邵東打火機出口監管委員會還預判到了歐洲市場可能會拿環保塑料做文章,于是提前布局,成功避免了歐洲市場的再次刁難。
為了避免內卷,監管委員會還統一制定了出口配額和定價,要求所有品牌的出口價都不低于0.12美元/只。
面對土耳其、印度等國的反傾銷調查,邵東打火機行業出口監管委員會至今還保持著100%的官司勝率。
解決了外部的“卡脖子”問題,邵東還要保證打火機產業不被“偷家”。
在中國制造業走向高端的過程中,東南亞制造業也在崛起,而且他們走的還是中國的老路:靠廉價人工成本、低利潤打天下。
從紡織服裝,到家具玩具,這些技術門檻不高的行業,都成了東南亞的重點發力對象,而看似“門檻不高”的打火機行業,也成了偷家目標。
面對東南亞制造,邵東的第二個改變就是:提前布局產業鏈,抬高門檻。
別看一次性打火機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從打火裝置到引流芯,配件高達20多個;從組裝到電鍍,工藝流程也需要十幾道,一個打火機背后,少不了數十家企業的助力。
在邵東,除了危化氣體和塑料粒子之外,其余的所有零件、工序,都能在半小時內搞定。這么做的好處就是,打火機成本被進一步打了下來。
比如過去日本擁有專利的密封圈,成本得2毛一個,如今在邵東,1分錢就可以買到。
東南亞的打火機廠家絕望地發現,中國打火機不但越來越精致,價格也越來越便宜。
如今在東南亞市場,國產打火機的市場份額占比已經高達93%,徹底擊垮了東南亞的后起之秀。
即便早就觸及了天花板,邵東還是沒有放棄繼續進化。
為了進一步降低人力成本,邵東打火機工廠已經開始普及全自動機器人生產線,原本需要300多人的焊接生產線,如今只用20人就能完成相同工作。
面對新技術+全面產業鏈覆蓋的火力壓制,東南亞想靠便宜人工成本逆勢而上,已經是天方夜譚。
對任何工業來說,產業鏈+新技術,就是最強護城河。
如今,一次性打火機已經成為邵東的標志性產業。放眼全球,邵東打火機也是獨孤求敗一樣的存在,幾乎看不到被掀翻的可能。
不過,雖然邵東打火機已經觸摸到了天花板,但從外部看來,打火機行業仍然面臨不小挑戰。
用途單一,是一次性打火機的首要問題。
畢竟,一次性打火機,幾乎是和煙草行業強行綁定在一起的,煙草行業發生的小變化,都可能會成為打火機行業的大浪。
盡管煙草行業還是出了名的“鐵飯碗”,但是在各種條例的限制下,打火機的市場卻越來越小。
不過,一次性打火機最大的阻礙,是“用完就丟”的廉價刻板印象。
在大部分人的觀念里,一次性打火機既不好玩,也不安全,也難怪它丟了不心疼。即便一次性打火機偶爾上個熱搜,也是網紅嘴里用來引流的危險表演工具。
想要擺脫這些頑疾,一次性打火機有一條路可走:文創化、品牌化。
對于煙民來說,打火機雖然是個用完就丟的小東西,但不得不承認,它確實很值得把玩。就算是不玩Zippo和登喜路的普通人,也有不少喜歡收集各類打火機的。
打火機的“玩具屬性”,將會是這個小東西的一大突破點。
首先,打火機要進行的是顏值創新。
如今的中國打火機,在“顏值”方面似乎有點跑偏。
市面上常見的打火機,不是普普通通的單色打火機,就是印著廉價印花的其余產品附贈品。
走創新路線的打火機不是沒有,而是有點過于獵奇了。
2024年,一條盤點安檢沒收奇怪打火機的視頻爆火,里面的打火機千奇百怪。有模仿手槍的,也有偽裝成小豬佩奇的,甚至還有偽裝成錢包的。
這些打火機獵奇有余,但既沒有統一體系,也缺乏品牌認知,論收藏性和價值感,確實不太高。而且偽裝成別的物品的樣子,也隱性增加了打火機的安全隱患。
想要讓打火機的“可玩性”和“收藏性”得到提升,如今的國產打火機還真有必要和老前輩BIC取取經。
要知道,當年BIC敢將廉價打火機賣出1美元、2美元的“高價”,靠的就是它“法國設計”的噱頭。
除了廉價打火機,BIC早就把自己打造成了時尚單品,一面和各種藝術家合作,一面也和Supreme等潮牌聯名。
有鄙視鏈話術稱:老錢打火用登喜路、俗人打火用Zippo、真正的潮人打火都用BIC。
當然,BIC能從廉價的即丟產品變成“文創”,靠的也是它的安全性。
盡管BIC打火機在打火方面和成本控制方面比不過國產打火機,但是卻一直在死磕安全性,BIC打火機擁有在5米高度下墜都不爆炸的穩定性。
中國制造,已經從模仿之路,走向了效率之路、核心科技之路,論硬功夫,我們誰也不虛。
但如今的商品世界,“硬功夫”決定底線,“軟功夫”決定高度。
本文來源:金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