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4月,得知自己將不久于人世的阿西莫夫完成了自己的第三部自傳,這一年他已經(jīng)70歲。對任何一個在中華文化中熏陶和成長的人來講,70歲都是一個“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他可以自由談論自己的過往,但其中充滿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和刻骨銘心的經(jīng)驗。而阿西莫夫的自傳,則充滿了天真浪漫。
“就我而言,我在學校讀書時沒有什么朋友,在軍隊服役時也沒有什么朋友。這部分是因為沒有機會在學校或軍隊以外有什么社會交往,部分是因為我過于自我專注。”
阿西莫夫?qū)ψ约簽槭裁磿尤肟苹妹跃銟凡康姆治觯∪缙浞帧6遥@也是許多其他科幻迷的真實狀況。他們過分自我,不關(guān)心外部社會,也沒有理解外部社會的技能,他們的社會智商仍然停留在孩童的水平。為了能保持這種天真,他們決定相互結(jié)合,這就是所謂的科幻迷俱樂部。
任何一位撰寫美國科幻發(fā)展史的作者,都不會漠視紐約科幻小說迷俱樂部。在20世紀30年代,這個小小的群體匯聚了當時熱愛科幻、熱心科幻事業(yè)、充滿朝氣的英俊少年。他們甚至給自己的俱樂部取名為“未來人”,企圖將自己的那種幼稚和對幼稚的否定永遠地帶入生活之中。他們甚至聚集起來共同生活。后來,女性的愛好者出現(xiàn)了,于是科幻迷們結(jié)成伉儷,還生下第二代科幻迷。有的科幻家族甚至會有第三代、第四代科幻迷。
世界上任何一種文類都沒有像科幻文類這樣大地依賴于“迷”群體。其中的那種能夠“直達明天”的方式所帶來的欣喜和狂歡,能讓人暫時忘記當前生活中的種種煩惱,是成年讀者期望挽留過去那種勇往直前生活方式的最后港灣。
(選自《科幻文學論綱》,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