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就有了歲月;天遇見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見人,就有了歷史、有了生命。
我望著窗外的夕陽,用手指隨意翻弄著歷史書。我不喜歡學習歷史,它瑣碎、繁雜、枯燥乏味。我不愿去熟記夏商周的更替,不愿去了解王朝覆滅的原因。對我而言,歷史只不過是一些人做的一些事罷了,與我有何干系?
于是,我將歷史書束之高閣,任它積灰。
一天夜里,爸爸瞥見歷史書,對我說道:“多翻翻歷史書,它記載的是華夏文明?!?/p>
所以我在夕陽下慢慢翻開歷史書,靜靜翻看每一頁。從古猿到山頂洞人,從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從夏朝興起到清朝覆滅……文治武功的皇帝,金戈鐵馬的英雄,在歷史的琉璃上劃出道道痕跡。滄桑中的安詳,是文明的韌性。歷史書記錄著華夏文明,記錄著中國人是如何從一塊泥坯,忍受高溫和痛苦,燒制成絕美的青瓷。
我不再把歷史書拋在書架上置之不理,也不再任由它沾染灰塵不屑一顧。我與歷史相逢、相識。歷史書身上的文字化作時間,飛速帶過一代代王朝,一幅幅畫卷。我終于醒悟:跌宕起伏的歷史,每一刻都值得銘記;源遠流長的文化,每一章都值得驕傲。從百家爭鳴到魏晉風雅;從盛唐詩篇浩蕩到宋元詞曲婉轉;從宋明理學強于思辨到陸王心學知行合一……文化仿佛化作絢爛的琉璃之彩,百轉千回,歷久彌新。
泱泱華夏,上下五千年,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猶如一艘精美的畫舫,靜靜地從歲月的遠處駛來。中國,三千年前,被鐫刻于方寸之間,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和著泥土連接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命名為中國。
我想我遇見了歷史,遇見了中國。
點評
“遇見”強調的是機緣巧合的相遇,也可以是熟視無睹后的再次相識。小作者將“遇見”的選材瞄準了“熟悉的陌生人”——歷史,顯得新穎獨特。在立意上以小見大,通過討厭歷史——接受歷史——感悟歷史,表達出遇見歷史就是遇見中國,熟悉歷史就會更加愛國的主旨。作文文字凝練、恣意揮灑,體現出小作者擁有較好的文字駕馭能力。
【作者系浙江新昌縣城關中學學生,指導老師: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