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環境,我們能想到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流,城市里的高樓大廈,還有公園里的鳥語花香……但我最喜愛的,還是家鄉的環境。
我的家鄉在奉節縣的一個小村莊里,那兒曾經是一塊鳥語花香之地。魚兒在蓮花池里自在穿梭,岸邊種著一排排整齊的楊樹、柳樹,還有顏色各異的花兒。春天,人們總愛在蓮花池邊玩耍、嬉戲。岸邊盛開的朵朵鮮花散發出陣陣芳香,招來了不少的蝴蝶,在花叢里翩翩起舞,好像在捉迷藏。天空中,幾只鳥兒也在自由飛翔,飛累了就停在樹上。它們三五成群,在樹上嘰嘰喳喳,仿佛在討論著岸上風光。河那邊的柳樹也耐不住寂寞,把細長的小手伸得長長的,去尋找自己的心儀知己,訴說著心事。每每看到這如詩如畫的景象,我都陶醉不已。村里還有一棵大榕樹,這棵參天大樹,掛下茂密的胡須,像是幾位龍鐘老人,懶洋洋地擠在一起打盹。它的枝干盤虬臥龍,樹頂猶如一把綠傘,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照在地上,形成不同形狀,有微風時樹葉還會“沙沙”地響。天熱時,小孩們在樹上玩耍嬉戲,老人們則在樹下扇著蒲葵扇乘涼,畫面既愜意又美好。
可是好景不長,由于開發的需要,施工隊鏟除了房子,填平了湖泊和小池,就連大榕樹也被連根拔起。居民們都住進了城市里的安置房,曾經優美的小村莊也被夷為了平地,再也看不到豐收時金黃的麥浪,聽不到兒童們的歡聲笑語,聞不到草地與鮮花的芳香……
過去,我的家鄉風景如畫,但現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往日的美好只能回蕩在我的記憶里。希望我們的社會在現代化進程穩步向前的同時,也要注意對原有環境的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家鄉擁有美好風景,從保護環境開始。
點評
小作者將開發前的家鄉和開發后的家鄉景象作對比,寫出了開發后家鄉的環境沒有生機與活力,進而呼吁大家保護環境、愛護環境。文中第二段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得作文更加靈動鮮活。由因到果的順序分析了環境變差的原因,符合事理說明文的要求。
【作者系重慶市奉節縣實驗初級中學學生,指導老師:周敬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