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這就是古代黃河洪水橫流,泛濫天下,苦害百姓的真實寫照。
歷覽前賢,能讓黃河在兇猛汛期馴服并造福于民的,唯賈魯也。他是一代治水名將,盡管在《元史》里對他的功德記載不足千字,但他仍宛若耀眼明珠,在黃河文明星空里璀璨奪目了六百多年。
1297年,賈魯出生在河東高平(今山西高平市野川鎮(zhèn)楊村),少年時聰明好學,胸懷大志,成年以后,更有超常人的謀略。元仁宗延祐和英宗至治年間,他兩度以“明經(jīng)”科目的鄉(xiāng)試考中貢士。元泰定初年,22歲的賈魯恩授為東平路儒學教授;擔任過憲史、行省掾等吏職,后被任命為潞城縣尹,又被選拔充任丞相東曹掾。
后來,提升為戶部主事,他還沒有正式上任,有一天覺得心慌,像是有什么不好的預兆。不久就收到父親的來信,從筆跡可看出父親運筆時顫顫縮縮的樣子,賈魯猜到父親遭遇什么大事了,不然不會這樣草草地修書。賈魯刻不容緩,立即辭官趕回家去。等他回到家中,父親已患了風癱病,不久就去世了。
賈魯在家中服喪期滿后,被朝廷起用為太醫(yī)院都事,丞相東曹掾。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這時恰逢元順帝下召編修遼、金、宋三朝歷史,他又被征召擔任《宋史》局官。此書完成后,賈魯被選任燕京南面的山東道宣撫使的幕僚官。他的政績考核最為優(yōu)秀,官員考核名列第一。于是又升任中書省檢校、檢察御史。
賈魯是位愛民如子,有責任心的好官。但凡看不慣的人和事,他都敢仗義執(zhí)言,甚至直接稟報皇上,他看到富豪欺壓百姓,就在奏折中痛斥:“官府的十八處河倉,近幾年損失公糧一百三十萬斛。這一弊瑞的緣由就是富豪大肆兼并土地,貧苦百姓被迫流亡,我們應該先明晰土地產(chǎn)權。不過,這件事關系重大,如果處置的辦法不能周到完善,就不可輕率行動。”奏折洋洋灑灑好幾萬字,句句擊中了時弊的要害,揭露官商勾結的黑幕,大部分建議朝廷都針對性地吸納了,社會環(huán)境得到了扭轉。
皇上看賈魯心系國家民生,為國盡忠孝勞,是位不可多得的大臣,便委以重任,任命他為監(jiān)察御史,希望他在朝中掀起一股正風肅紀的熱潮。賈魯果然沒有辜負皇上的龍恩。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決心打通進諫通道。他建議,御史有密封上呈給皇帝的奏章,應該專門送給皇帝本人審處,而不應由朝中臺臣事先議定可行或不可行。并就有關考工的問題提出十九條建議。皇上采納了他的建議,開通了“綠色通道”,著實讓皇上聽到了不少真話、實話,許多建議和方案,有力地促進了江山社稷的鞏固。
賈魯成為當朝皇上的紅人,接連受提拔。不久又擢升為御史臺都事,轉任山北廉訪副使。后又被召回朝廷,先后任都水監(jiān)、右司郎中、都漕運使、工部郎中、中書左丞(副宰相),授榮祿大夫、集賢大學士。賈魯在右司郎中任職期間,曾對當時的國家大政先后提出過二十一條建議,都被采納實行了。后來賈魯出任都漕運使,他又就有關漕運方面的事務提出二十條建議,這些建議后來沒能全部實現(xiàn)。不久,黃河就向北泛濫,危及安山。洪水灌入運河,一直漫延到情南、河間一帶,將要毀壞兩地漕運司所轄的鹽場,這實在妨害著國計民生。
二
元順帝至正四年,誰也沒料到當年的黃河汛期會提前到來,汛期來得比往年早一兩個月。按《河防令》慣例,每年六月一日至八月底,沿河地方官員必須上堤防汛,晝夜不停,輪流值班,一旦發(fā)現(xiàn)情況,快馬加鞭報告官府,不得有誤。《營繕·堤渠橋梁》中有規(guī)定,都水監(jiān)所管河渠、堤岸、道路、橋梁,每年都要修繕。之前的都水監(jiān)沒有履行好這一職責,造成年久失修,帶來隱患。
可是這年剛進入五月,天氣反常起來,連降二十天大暴雨,黃河里的洪水急漲暴溢,岌岌可危。洪水經(jīng)過開封一帶的九曲十八彎的輾轉,似乎是形成了浪淘沖擊之勢。黃河進入山東曹縣流域直線河段,咆哮不止,老遠就能聽到黃河恕吼的聲音,勢不可擋。終于在白茅堤、金堤(今蘭考東北)撕開了決口,渾黃的河水,滾滾東逝。
據(jù)史料記載,這次黃河決堤泛濫長達七年之久,方圓千里的民眾深受其害。大水吞沒了黃河兩岸的農(nóng)田莊稼,老弱魂顛,壯者游離,淹死、餓死的人民“不可勝數(shù)”。大批背井離鄉(xiāng)的流民,鬻兒賣女,剝樹食皮、死尸遍野,處境十分悲慘。而且水繼續(xù)北漫,大有威脅京杭大運河的漕運和沖垮山東鹽場之勢,危機形勢緊迫,災情慘重。
元順帝對此十分憂慮,派使臣去實地察看,還催督朝中大臣訪求整治黃河方案,特令賈魯兼任都水監(jiān)之職。賈魯順著黃河河道前行,考察地理形勢,來回行程幾千里,完全掌握了治理黃河的關鍵問題。他繪出地圖,向皇帝提出兩種治河方案:“其一,議修筑北堤,以制橫潰,則用工省;其二議疏塞并舉,挽河支行,使復故道,其功數(shù)倍。”賈魯?shù)闹魏臃桨福耆轻槍ΜF(xiàn)實問題而提出的。
“修筑北堤,以制橫潰,則用工省。”此方案顯然是針對元政府軟弱的財力,以保住眼前漕運和鹽場的安全為目的而提出的下策。修筑北堤,用工實省,然而山東境內的積水并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古代魯西南一帶有許多湖泊,由于千百年來黃河一直是從北河入海,所以泥沙長期淤積,而成平地。特別是金代初,黃河改道后,原來湖泊低注之地漸成墾地。如梁山泊,宋代尚綿亙一百余公里,元代湖面日益縮小。這時的黃河北河地域內已經(jīng)不再存在一個巨大的水系調節(jié)庫。到至正九年(1349年)五月時,北溢的河水,在沛縣一帶形成巨泊,說明河水北溢后,運河和大清河(今黃河下游下段)泄洪能力很弱,洪水只能停留在入運河的沛縣周圍地區(qū),再慢慢地北漫,漫延面積越來越大,受災地區(qū)越來越廣。所以,筑北堤只能暫時阻止河水繼續(xù)灌入運河。如果黃河中下游再遇到特大洪水,新筑的北堤仍有被沖決的危險,那時的災情就更難控制了。
“疏塞并舉,挽河支行,使復故道,其功數(shù)倍。”這是當時歷史條件和科學水平下最有效的方案。黃河自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杜充決堤,河水由泗入淮,到元順帝至正八年(1348年),已整整二百二十年,北流的局面基本結束。如將黃河改道北流,其工不是數(shù)倍,而是幾十倍,費時不是數(shù)月,而是幾十年的問題。
南行雖然存在類似問題,但在當時情況下,淮河的泄洪能力顯然比大清河強。元代黃河幾次大決,問題主要出在汴梁至邳州段,主流多在此間南北擺動。如能抓住這一要害,在這一范圍內疏通加深河床,引水支流,既能把積于山東的洪水改歸黃河,又能立即確保運河和鹽場的安全。賈魯治河的指導思想就是如此。
這時,適逢賈魯被提升為右司郎中,再改都漕運使。他所提出的建議并沒有引起皇上的重視,治河方案也就因此擱淺了。
三
至正九年(1349年)閏七月,脫脫再次出任中書右丞相,這時黃河的災情日益嚴重,北溢的河水已侵入安山(今山東壽張東),泛入運河,漫延到濟南、河間一帶,漕運和鹽場均受到嚴重威脅。大都河間鹽運司和山東鹽運司所屬運河兩岸的鹽場,在全國制鹽業(yè)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鹽場被水沖壞,元朝的財政危機將急劇上升。再加上黃河決堤四五年來,以流民為主的農(nóng)民起義一年比一年增多。
脫脫深感問題嚴重,所以抓緊治河大事,展開討論,以求最佳方案。賈魯以都漕運使的身份,參加了制定治河方略的討論會,并重新把他的治河二策提出來。與會者眾說紛紜,提出了種種方案,賈魯堅定地認為:“黃河一定要治理。必疏南河、塞北河,使復故道,役不大當,害不能己。”脫脫力排眾議,當機立斷,取其第二策略,并把這件事托付賈魯去辦。
賈魯顧及很多,之前的建議沒有被采納,有點失去信心,唯恐這次再遭拒絕,所以就一再推辭。
他給脫脫丞相委婉地說:“大人,您還是另請高人吧。”
丞相說:“賈大人,這件事沒有你是不行的。黃河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你上次提的方案是非常可行的。老百姓遭受了多大的苦難啊,咱們是朝廷的命官,危急時刻,正是我們效命的時候,別再猶豫了。”
賈魯被丞相的一番話打動了,也堅定了他治河的信心和決心,他向丞相表了態(tài):“請大人放心,微臣不治好黃河,誓不罷休!”
于是,脫脫丞相不敢停留,緊急入朝帶著賈魯?shù)闹魏幼嗾郏ㄟ^“直通車”呈給皇上批閱。
在朝上,皇上讓文武百官都聽聽,好商量個萬全之策。賈魯又詳細地重申了自己的觀點和策略。
賈魯報告:“皇上,微臣經(jīng)過這些年的考察,對當前黃河水情災情有了較深的了解,對下一步如何治理也有了一定的考量,微臣這里有兩個方案。”
皇上迫切地問:“說來聽聽。”
賈魯說:“其一,在決口以下黃河北岸修筑大堤,限制河水橫流,這樣做所用人力和財力都比較少。也是為保住漕運和鹽場的安全為目的而提出的對策。”
皇上嗯了一聲。
賈魯接著說:“但修筑北堤并不能解決山東境內的積水問題,因此,微臣第二個方案是疏拘故道和堵塞決口同時進行,引導黃河東流,使河水回到黃河故道之中。但這樣做所需費用和人力將高出幾倍。”
大臣們都猶豫了:“這可如何是好啊?”
工部尚書成遵站出來極力反對:“皇上,此事萬萬不可啊!”
“為何?”皇上問。
成遵道:“皇上,臣認為不可有兩個理由。其一臣以為此事工程浩大,我大元國庫空虛,此方案難以施行。其二,如今黃河流域,賊人橫行,臣怕賊人,裹挾治河民夫,危害我大元,到時社稷難保啊。”
“這個?丞相,如何看待此事?”皇上一時也不好決策。
丞相脫脫說:“微臣以為賈魯?shù)牡诙€方案可行。由于疏塞并舉,挽河東行。以護故道的方案,遠見卓識。請皇上批準實施。臣可立下軍令狀。”
皇上又嗯了一聲,表示贊許。
在丞相脫脫的支持下,至正十一年四月,朝廷任命賈魯為工部尚書兼總治河防使,帥汴梁、大名的民夫十五萬,廬州等處駐軍兩萬,按賈魯?shù)诙桨搁_始了治河工程。黃河沿岸水患地區(qū)的人民知道了此事,紛紛前來獻力。
賈魯不失時機地做動員:“爾等可隨我前去整治河道?”在場的民眾,紛紛響應,熱情高漲。
工程于4月22日開工,7月完成疏漕工程。
賈魯在工地上一刻也不曾離開,為了靠前指揮,他在疏浚的故道和開鑿減水河的同時,住在了專固缺口和凹里減水河豁口處,時刻掌握著施工進展情況。先后修缺口107處,同時又興兩岸堤埽工程,北岸因地勢低洼,修筑護岸堤防。正值秋漲汛期,賈魯考慮到?jīng)Q口勢大,又筑截河大堤近十公里,在口門西側岸上筑土堤伸入水中,修疊埽臺,系龍尾埽,直抵龍口。
由于刺水堤及截河大堤筑得較短,賈魯還是有“約水尚少,力未足恃”的擔憂。在堵口現(xiàn)場,他對大伙兒說:“雖然修了刺水堤、石穿堤,已將大溜挑回故道。但決口口門仍然勢大口寬。中流深三丈余,我怕水會涌入決河,所以接下來必須做大。”
河工提出疑問,說:“可是無法用零石堵住河水呀,一倒下積石就會被湍急的河水沖走。”
關鍵時刻,賈魯經(jīng)過深思熟慮,提出了新的障水入故河之方,說:“嗯,所以我決定采用船堤漲水法解決這個問題。”
“大人,這樣不行啊,這邊要多少條大船啊?”
“你們看前面的水。當前,正值汛期,水還要漲,必須搶時間,把決口堵起來,不然我們前面所做工程都會白費,只好采用堵口新策。”
“大人,這代價也未免太大了吧?”
賈魯用不可置否的語氣說:“此事不必再議,我意已決,你們趕緊執(zhí)行吧。”
9月7日,賈魯開始了他的史無前例的船堤障水法對黃河進行堵口改道。這時,賈魯看到早已準備好的一百多艘大船正浩浩蕩蕩地往這邊開來,激動不已,興奮地對將士們說:“終于來了!治河成敗在此一舉,不成功便成仁。”
“擊鼓,快擊鼓!”賈魯命令道。
船堤障水法如同軍事上的迷魂陣。只見逆流中首排大船二十七艘,前后連以大桅或長樁,用大麻索、竹綆絞縛,又把船一周繳繞上下,繞成一個牢固的方舟陣營。離岸近的就扔鐵錨于上流邦,錘水中固定。離岸遠的,則用七八百尺長的竹綆系兩岸大橛上,每綆或錘纜住二舟或三舟,使其不來回擺。船倉里略鋪些散草,然而上面裝滿小石,以合子板釘合之,照這樣,再覆蓋個兩三層,大麻索捆緊,連于橫木之上,索頭系于前頭的桅桿上。用竹編笆,夾以草石,立之桅前,作個支撐,名曰水簾桅。
然后選水性好的河夫,每船放二人,手持斧鑿,立在船的首尾,岸上槌鼓為號。鼓一響,船上的人一起鑿釜底,鑿一個個大窟窿,放水進來,把船壓沉,從而遏制決河。
破船的士兵被泛進來的洪水沖到了激流里,搖搖欲墜,賈魯又命令第二梯隊:“快放小船下去救人啊。”
“大人,不好了,決口把大埽沖裂了。”士兵報告。
賈魯命令:“派人往決口處下放。”
由于用船堤障水,加長了挑水的長度,減輕了刺水堤回旋湍激対龍口的威脅。但因水勢過大,堵口合龍極其驚險,修至河口一二十步時,“用工尤艱”。“薄龍口,喧猛疾,勢撼埽基”,將大埽沖裂沖陷,“觀者股弁,眾議騰沸,以為難合”。
賈魯鎮(zhèn)定自如,有條不紊地指揮堵堤決戰(zhàn)。27艘大船聯(lián)成“方舟”,一批批“方舟”依次下沉,層層筑起“石船大堤”,船只下沉后,險情解除,水溢入故河道,前船勢略定,后面的船照著去重復做,加固船堤。舶堤之后,草埽三道并舉。這時,賈魯“神色不動,機解捷出”,命十余萬人扎幫、運埽、疊埽,終于在11月11日,使龍口堵合,決河絕流,故道復通。
整個治河工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乘大船120余艘,基其余竹篾、鐵欄、鐵錨,大釘?shù)鹊任镔Y不計其數(shù),總機用具中統(tǒng)鈔185萬多錠。工程如此浩大,在我國古代治河史上非常罕見。
賈魯完成了史無前例的汛期堵口,開創(chuàng)了我國堵口技術新篇章。他在總結前人治河經(jīng)驗的基礎上,把洶涌泛濫的河水,挽回故道,使黃河下游獲得了相對的穩(wěn)定。同時,賈魯治河在技術方面有許多創(chuàng)新,在治河技術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我國治河發(fā)展史寫下重要的一頁。
賈魯治河成就,受到當時和后人高度評價。治河完工后,皇帝詔賈魯返京,賈魯獻上《河平圖》。元順帝論功行賞,授賈魯為榮祿大夫,集賢大學士,并命翰林學士歐陽玄書《河平碑》,并撰《至正河防記》,以表彰其功績。
《至正河防記》指出:“魯能竭其心思智計之巧,乘其精神膽氣之壯,不惜卒,不畏譏評。”“魯習知河事,故其功之所就如此。”清人徐乾曾說:“古之善言河者,莫如漢之賈讓,元之賈魯。”清代水利專家靳輔對賈魯所創(chuàng)的“石船大堤”堵塞決河之法,非常贊賞:“賈魯巧慧絕倫,奏歷神速,前古所未有。”
由于朝廷爭論激烈所以盡管當時政局動蕩,歷代對賈魯白茅汛期堵口都持有異議。據(jù)《澤州府志》記載,后人們對賈魯做了中肯的歷史評價:賈魯修黃河,恩多怨亦多,百年千載后,恩在怨消磨。
四
人們?yōu)榱思o念賈魯?shù)闹魏觽タ儯綎|、河南有兩條河均命名“賈魯河”。賈魯以自己的超人智慧、膽略、卓識,治服了黃河造福當代,遺恩后世。賈魯不僅僅是個河防水利專家,更是封建社會中一位卓有成就的杰出領導者,理當受到當時和后人的尊崇和愛戴。他的功勛,彪炳千秋,永載史冊。
此人做了件事,造福了后人,卻加速了元朝的滅亡。當一個朝代的興替和一個人聯(lián)系到一起,對于這個人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就和“紅顏禍水”這個詞對于女性的不公平一樣。
那么,什么原因致使賈魯治河,和元朝滅亡聯(lián)系到了一起呢?按理說賈魯治河在當時是一件極大的功勞。“黃河決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飄室廬,壞禾稼,百姓已受其毒”,可見當時黃河水患之深。
而賈魯治河也需要一個契機。當時,賈魯提出兩條治水方略:“一是修筑北堤,以制橫潰;二是疏塞并舉,挽河東行,以復故道。”
簡單點說,第一種方案就是死堵,花費少;第二種就是疏通與堵塞并舉,花費多。脫脫丞相為賈魯治河提供了一個契機。頗想辦大事的他決定實行第二種方案,命令賈魯全權負責治理黃河。
賈魯采用的是疏、浚、塞并舉的方法。先疏后塞,然后引河東行,使復故道。此后,黃河大治,百姓得以免除河患。可是,賈魯治河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時有一句民謠:“丞相造假鈔,舍人做強盜,賈魯要開河,攪得天下鬧。”這樣,賈魯治河與元朝滅亡聯(lián)系到一起了。
果不其然,在賈魯治河之后,天下大亂,十多年后,朝廷易主。其實,究其原因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至元武宗之后二十年里,元朝連續(xù)換了八個皇帝。皇室內部傾軋不斷,政權極其混亂,動輒發(fā)展為內亂。
元順帝在位時,各種政變和戰(zhàn)爭不斷,百姓苦不堪言。而賈魯所在的朝代正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統(tǒng)治時期。社會腐敗已經(jīng)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
元順帝和宰相脫脫實行新政,派出所謂的欽差大臣。可這些欽差大臣和各地腐敗官員串通一氣,變相壓榨百姓。而新政中鈔票的改革也不成功。這項改革極其拙劣,就是大印鈔票。我們知道,這樣做只會造成通貨膨脹,物價飛漲。
而此時,賈魯治理黃河花費的人力物力又是巨大的。征發(fā)民工十五萬,軍士兩萬,無異于在加劇醞釀中的風暴。紅巾軍更是以賈魯治河為依據(jù),大力造謠:“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借編造的歌謠說事,造成大河南北民心惶惶的局勢。在這樣的局勢中,治河的舉措,無異于將元朝從風雨飄搖直接推向了崩潰的邊緣。一場席卷全國的大規(guī)模動亂一觸即發(fā)。
此時元朝氣數(shù)將盡,又過了僅僅兩年,劉福通、郭子興揭竿而起,率紅巾軍起義。
歷史往往就是這樣,福禍相依吧。唐代皮日休曾寫下“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論述隋煬帝與大運河的關系。
賈魯治黃與元朝滅亡的關系,也成了不少文人的論資。
元朝還沒有滅亡時,就有了“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賈魯要開河,攪得天下鬧”這樣的句子。上海大學政治學院章采烈認為,賈魯治河雖非紅巾大起義的根本原因,卻毫無疑問是紅巾大起義的導火線。
事實上,在“河失故道,民遭其殃,山東、河南尤甚”的地區(qū),在湖廣、河南、山東各省“強盜縱橫,至三百余處”的社會政治危機下,朝廷治理黃河動員那么多軍民,消耗巨大的物資,確實起到了點火的作用。
蓄謀多年而欲舉大事的韓山童、劉福通等便利用了這樣的客觀條件,他們“鑿石人,止一眼”,鐫其背曰:“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此外,山東李二、趙君用起義與安徽郭子儀起義,也把賈魯治河作為起義的導火索。
據(jù)《至正河防記》記載,治河工程從四月二十二日興工,七月就鑿成河道280多里,八月將河水決流引入新挖河道,九月通行舟楫,十一月筑成諸堤,全線完工,使河復歸故道,南流合淮入海。
從治河的角度考察,賈魯?shù)膲雅e空前絕后。清人徐乾曾說:“古之善言河者,莫如漢之賈讓、元之賈魯。”
如果僅僅是治黃,如果僅僅是人力的征發(fā)與技術的創(chuàng)舉,賈魯還不至于成為一條河的名字,他得到的或許僅僅是后世的慨嘆而已。巧的是,他同時也成就了一條濟世的“小河”。
賈魯河已有古道,它的前身就是楚漢相爭時的“鴻溝”。在此后的歲月中,因河道淤塞,雨季洪水猛漲,經(jīng)常泛濫成災,危害百姓。賈魯命人加固整修、清淤疏浚,同時勘測挖掘部分新河床,從密縣(現(xiàn)河南新密市)鑿渠引水。河水經(jīng)鄭州、中牟,折向南而至開封,而后入古運河,直達周口入淮河,這正是今天賈魯河的流向,辛丑鄭州“7·20洪災”,賈魯河在承擔泄洪任務上立了大功。
賈魯河沿岸的商業(yè)很快興盛起來,開封的朱仙鎮(zhèn)就是在這之后迅速繁榮,盛極一時,成為當時華北地區(qū)最大的水運碼頭,后來還成為享譽全國的四大商業(yè)名鎮(zhèn)之一。此舉不但平息了水患,為黃河分洪減輕災害,也復興了開封一帶的漕運。可見,賈魯河的疏浚,是作為治黃的配套工程而展開的。
豫人感謝賈魯?shù)亩鞯拢瑸榱擞肋h紀念這位水利家、治黃專家,便把重新疏通的運河改稱“賈魯河”。盡管它不斷面臨淤塞甚至消亡的危險境況,但人民總是不會遺忘它并堅定不移地讓它重新煥發(fā)出活力與光彩。
當前,省城鄭州正在大力建設水生態(tài)城市,積極推進建設賈魯河生態(tài)治理工程。賈魯河生態(tài)公園建成后,金水河、索須河、熊兒河、七里河、東風渠等賈魯河的支流將與西流湖、圃田澤、象湖、北龍湖等一起構成鄭州的環(huán)城水系,俯瞰鄭州,一派湖光山色,春草綿綿的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