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園地是教材中的一個教學板塊,位于每一個教學單元之后,包含識字、寫字、詞句運用等多個教學欄目,對本單元知識起到總結歸納、鞏固拓展的作用。修訂版教材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的內容有所調整,明確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一線教學中應把握修訂版教材特點,重新定位語文園地的教學目標,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精心選擇教學策略,優化教學設計,增補教學評價,最大限度地發揮語文園地板塊的作用。本文以修訂版教材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為例,談談語文園地的變化及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新認識:修訂版教材語文園地板塊調整與內容變化
1.在板塊對比中知變化
修訂版教材的語文園地欄目做了合并與調整。識字板塊的合并——“我的發現”“字詞句運用”“展示臺”合并為“字詞句運用”,緊湊度增強,結構更清晰。“口語交際”欄目的調整——修訂前教材中“口語交際”是一個獨立的欄目,在修訂版教材中,這一欄目整合到了語文園地中。這樣的整合使得欄目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有利于開展整體性學習。
2.在內容更新中明意圖
修訂版教材的語文園地對內容呈現與順序安排都進行了精心設計,采用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編排策略,選取了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材料,更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規律。(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語文園地“識字加油站”第一單元由“與天氣有關詞語”改為“課本中見過的其他詞語”,第二單元由“量詞”改為“學習要求”,第四單元由“身體部位詞語”改為“我家里有的物品”,修訂版教材以相對基礎的語言知識為起點,從學生熟悉的和常用的知識入手,逐漸引導學生向復雜的語文知識過渡。
由易到難在其他欄目也有體現。“日積月累”欄目,修訂前第一單元內容為春天的四字詞語,識記難度大,修訂版把原第二單元的《春曉》調整到第一單元,第二單元增補了《尋隱者不遇》,更加適應學生學習節奏,順應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
3.在梳理探究中思方法
修訂版教材語文園地加強了識字寫字、朗讀背誦、表達交流的整合。教材在“識字加油站”中,增加了識字方法的梳理;在“字詞句運用”中,設計了語言運用練習,在“日積月累”中,編入了古詩、俗語、名言名句;在“口語交際”中,設計了實際場景和對話練習。這些欄目在語文園地中進行了語言運用的優化組合,指明了語文園地的學習過程應是語言文字運用與實踐的過程。語文園地的教學應倡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累、梳理、運用語言文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這一點,精心設計教學,優化教學策略。
二、再優化:基于素養提升的語文園地教學策略
1.確立指向素養提升的整合型目標
修訂版教材語文園地的學習目標以“積累、梳理、運用”為主體,指向素養提升的整合型目標。語文園地中的“書寫提示”和“日積月累”分別從漢字書寫與經典文本的角度提供了培養文化自信與審美素養的素材;“字詞句運用”“口語交際”欄目,為學生創設了豐富而優質的語言運用環境,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板塊,采用多種識字方法幫助學生積累漢字,發展思維能力。因此,在進行語文園地教學設計時,應將傳統的三維目標轉變為以核心素養為基點的四維目標。
以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語文園地為例,將學習目標確立為:
(1)文化自信:通過誦讀、記錄歇后語,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2)語言運用:通過交流、討論、場景交際,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與人交際,感受語言魅力。
(3)思維能力:通過觀察、比較、思維拓展,發現形聲字的特點,了解識字規律,提高漢字識記能力。
(4)審美創造:和大人一起讀《孫悟空打妖怪》,感受兒歌的音韻美和趣味性。
2.創設貼近生活又合乎規律的學習情境
2022年版課標指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識字內容,選擇適宜的學習主題,創設學習情境。”又指出:“應緊扣‘實用性’特點,結合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進行教學。”這都強調要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適宜的主題選擇和情境創設,是解決過去長期存在的去情境化識字、寫字訓練中反復抄默、死記硬背、口語交際貼標簽等教學問題的關鍵環節,是打通學生語言文字學習和真實生活壁壘的重要策略。
修訂版教材語文園地中出現的生字大部分是形聲字。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形聲字的特點,逐步學習運用形聲字的規律識字。“日積月累”中的歇后語要引導學生識字、背誦、積累,和大人一起朗讀《孫悟空打妖怪》。“口語交際”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邀請小伙伴做游戲,一邊說一邊做動作,把游戲規則說清楚。因此,可創設“游歷字族王國”這一生活化、游戲化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語文園地五”的學習。“游歷”一詞,指向學生親身體驗語文實踐活動,點明了學習的方法;“字族”一詞,直接指向識字,點明識字方法;“王國”一詞則點明識字量。這一情境內涵豐富,融入情感,具備統攝整個語文園地學習的屬性,適合一年級學生學習。
3.設計“教—學—評”一體化的語文園地學習活動
語文園地要以目標為指引,以情境為統領,進行教學任務、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的一體化設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1)架構進階型任務鏈。
情境任務是引導、統領整個語文園地學習活動、貫穿整體教學的任務。如“游歷字族王國”這一情境任務,努力實現學科、學習、生活的統一,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游戲中學習語文,在情境中運用語文,實現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的綜合提升。
主題任務之下應設置系列子任務,分別對應語文園地的相關欄目,由易到難,讓學生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積極展開語文實踐。“游歷字族王國”可分解成三項子任務:“字族山上來識字”“諺語童謠我來讀”“字族宮里做游戲”,分別對應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等教學內容。
(2)開展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
在任務的驅動下,開展豐富的語文學習活動,助力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素養型目標落地。在此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學習活動與學習情境、學習任務相貫通,為學生提供一個整合而有生長空間的學習場景,成為整體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第二,學習內容與學習行為相統一。例如:“字族山上來識字”這一子任務中的幾個學習活動——讀一讀韻文歌、演一演動作、說一說其他字族、選一選形近同音字、寫一寫“足”和“冰”、比一比查字典。學生在六種與學習內容相匹配的連貫的學習行為中,獲得了文化、語言、思維和審美的全面提升。第三,開放的課堂與教師支持相融合。要將教與學統一起來,教師為學生的梳理發現、積累運用提供有效的策略。在學生辨析形近字等難點時提供資源和支架,幫助學生從構字組詞的角度進行區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陪伴者、引領者,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正確、持續、深入地學習。
三、新增補:圍繞核心素養完善教學評價系統
1.針對目標設置評價任務
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觀念,上述語文園地教學整合型素養目標即為評價目標。只有準確分析評價目標的內容指向,才能準確地選擇與之匹配的評價方式,設置典型而開放的評價任務。
評價任務是評價目標的具體體現,可以是情境任務與子任務。設計評價任務時應遵循以下兩點:其一,要以典型的評價任務凸顯評價目標的學科特點。例如:教師設計了“寫一寫‘足’和‘冰’”“邀請小伙伴來做游戲”“和大人一起讀童謠”等學習活動,學生需要親身經歷“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等語文實踐活動,充分凸顯了評價目標的學科屬性。其二,要以開放的評價任務保證多樣化的學習過程。例如“和大人一起讀童謠”這一任務就擺脫了學習結果確定性與唯一性的觀念,給學生展示多樣化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的空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展現真實的思維過程和行為表現,有助于教師分析教學結果,改進教學方案。
2.建構促進學習的評價標準
語文園地的教學應根據評價任務的特點,設置層級遞進的評價標準,運用評價標準客觀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或學習成果,以指導當堂教學與后續教學。例如,表2為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的評價量規。教師結合評價量規對學生的交際表現進行結構化分析,運用內在認識方式系統評估學生的學習質量,形成有效的反饋信息,根據反饋內容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達成以評價促進學習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市吳江區東太湖實驗小學/ 遼寧大連市甘井子區芙蓉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