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藝術劇院話劇團演員,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中國話劇協會會員。參演話劇《暗戀桃花源》《警官譚東》《槐花大院》(獲四川文華獎優秀表演獎)《保爾冬妮婭》(獲四川文華獎)、《蘇東坡》(獲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國家藝術基金扶持)、《平凡英雄》《蒼生為念》,影視劇《汶川好人》《法醫秦明之幸存者》等;導演話劇《貌似瘋狂》,實景演出《第六屆中國詩歌節開幕式》等。
接觸話劇不知不覺已有23年,雖然我學的是導演專業,但在演戲中獲得的肯定更多。這幾年通過不懈努力和堅持,也做過電視劇的導演和編劇工作,但舞臺的光芒終究讓人難以放棄。近兩年我參與演出了《平凡英雄》《蒼生為念》兩部大型話劇,業內口碑良好。
《蒼生為念》講述的是清末清官丁寶楨在四川任上的功業,集中展現了丁寶楨的不畏權貴、愛民恤民的高貴品質。從坐排開始到演出大概一個半月的時間,其中我作為主演,天天參與創排,雖然辛苦,但又找到了在校學習的樂趣。我本人很喜歡共同創作的氛圍,自己做導演的時候也會想方設法讓演員進入集體創作的狀態中。《蒼生為念》的導演團隊給我很大的創作空間,一開始,人物在我腦海中的形象很模糊,隨著排練的進行和反復揣摩,漸漸清晰,直到第一次穿上服裝照鏡子,丁寶楨的人物形象終于明朗。在這期間,我嘗試過至少三種人物塑造方向,仁厚的、強硬的、狡黠的,最終將這三種內在特點打碎匯于一身,才明白何為“既有霹靂手段,也有菩薩心腸”。
創作過程往往是艱辛曲折的,絕非一蹴而就,因此需要耐心與信心。起初,很難迅速理清思路,這是需要盡可能多地搜索大量關于歷史人物的文獻,哪怕是野史;隨著排練的進行,甚至推翻最初的人物設想也是常事;到最后,臺上展現出的一定是匯集演員本人和各部門心血的有血有肉的人物。血肉即演員本人,思想是人物歷史,皮面是服化造型,缺一不可。還有,演員要完全信任導演這面鏡子,可能在創作中會有不同見解,但一定要相信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演員想立住一個人物很漫長,團隊協作最重要,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位演員對手,相信集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