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社交媒介技術的不斷更新為網絡愛國主義的健康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異化出虛無化、狹隘化、非理性化、泛娛樂化的不良形態。不良社會思潮借助網絡肆意傳播引發網絡愛國主義的認同危機;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滯后弱化網絡愛國主義理性發生;資本邏輯滲入網絡空間擾亂網絡愛國主義價值取向。對此,需要提高網絡愛國主義理論說服力,消解不良思潮負面影響;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消散非理性言行;提升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吸引力,消除資本邏輯宰制風險。
關鍵詞:網絡愛國主義;異化;表征;歸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5)04 — 0065 — 05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開始接入互聯網,愛國主義的發生場域在維持傳統場域的同時,也開始向網絡空間轉移,網絡愛國主義應運而生。起初,學界主要從“現象論”視角研究網絡愛國主義,即把網絡愛國主義只是看作是愛國主義在網絡空間的一種表現。這一時期,有學者分析了中國的網絡愛國主義現象產生的社會背景、表現方式及特征,并劃分了1995年至2010年之間中國網絡愛國主義現象的演進歷程[1]。隨著互聯網逐漸普及,人們開始利用網絡傳播愛國主義內容。這一時期,學界開始從“載體論”的視角研究網絡愛國主義,即把網絡當成是一種能夠傳播愛國主義內容的載體或工具。有學者指出網絡的發展改變了愛國主義的載體,推動了網絡愛國主義的誕生[2]。在這里,網絡只是作為一個傳輸信息的工具或渠道發揮其價值,“網絡只有工具性意義,與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的意義相同”[3]。有學者將網絡愛國主義定義為:“互聯網上有關愛國的理性表達和主張,是在多元主體的社交互動中,以視覺符號為核心來傳遞和表達愛國的情感、思想和行為。”[4]有學者比較了傳統愛國主義與網絡愛國主義在存在方式、表現形式、運演方式之間的區別,認為網絡愛國主義是愛國主義存在方式的時空轉換,是一切有關網絡愛國事實的理論性升華,是“升騰型”的愛國主義 [5]。
學界對網絡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發展歷程、功能作用等展開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但對于網絡愛國主義在發展中異化出不良傾向的研究則相對薄弱。因此,及時總結網絡愛國主義異化出的不良形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從而提出相應的紓解對策,對于網絡愛國主義的健康發展顯得尤為必要。
一、網絡愛國主義異化的表征
網絡技術的發展為網絡愛國主義內容的生產和傳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徑。然而,由于網絡空間具有虛擬性、去中心化、公共性等特征,各式各樣的觀點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傳聲筒”“麥克風”,網絡愛國主義整體上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下也異化出一些不良形態。
(一)網絡愛國主義虛無化
愛國主義是一個國家的人民對于這個國家的疆土、歷史文化,以及政黨和社會制度的認同和維護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具有高度的具象性,而非抽象性。然而,在網絡空間里,由于歷史虛無主義者的蓄意曲解,網民的愛國主義思想出現虛無化傾向。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抓住網民知識匱乏,以及容易被誤導、被煽動的特點,往往采取標新立異的形式肆意曲解我國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已經定性的歷史人物,特別是虛無黨的歷史,最終,引起網民對于國家歷史的不認同,割裂網民對于國家的整體之愛,從而動搖黨的執政根基。
在網絡空間,歷史虛無主義者將愛國主義所指的國狹隘地等同于自然意義上的國,即只有對國家自然領土的熱愛,而沒有對國家政黨、制度、人民的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 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6]歷史虛無主義者企圖把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分割開來,使愛國主義在實際生活中找不到實體,變得虛無化和抽象化。因此,必須認清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網絡愛國主義的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遏制。對網絡上虛無歷史的言論進行理直氣壯的反擊,在祖國的共同歷史記憶中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二)網絡愛國主義狹隘化
在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變得越來越緊密,各種思想文化激烈交鋒。在這樣的背景下,愛國主義不僅要守好堅定維護國家利益的底線和邊界,還要處理好與其他國家的利益問題,愛國主義越來越具有了國際主義精神。然而,全球化給網絡愛國主義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樣值得關注。一些網民不能正確處理好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關系,導致愛國主義出現狹隘化傾向。在思想方面,一些人出現盲目排外的思想,對其他國家的思想文化一律采取貶低的態度,認為本國的思想文化都是優秀的,沒有樹立辯證的思想文化觀。愛國主義是具有包容性的,在面對其他國家的思想文化時,一定要采取求同存異的態度,積極吸收他國優秀的思想文化。在行為方面,一些人出現狹隘民族主義傾向,打著維護本國利益的旗號盲目抵制他國品牌的商品,甚至出現暴力打砸他國產品的現象,給國家和民族的形象造成損害。愛國主義要求在維護本國利益的同時,也要兼顧他國合理關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是講愛國主義的,同時我們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7]無論是在思想層面盲目排斥他國思想文化,還是在行為層面盲目維護本國利益,都是狹隘的愛國主義,對正確處理好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關系都是不利的。我們倡導的是包容性的,具有國際胸懷的愛國主義,而不是盲目狹隘的愛國主義。
(三)網絡愛國主義非理性化
愛國主義的原初狀態是人們對于國家的一種樸素的情感。但是,在網絡空間里,愛國主義情感會被無限放大,容易衍生愛國主義群體激情。這種群體激情從線上向線下漫延,造成現實中的不理性行為。理性愛國主義就是在不僭越法律、不違背倫理的前提條件下對于國家的愛。“愛國主義情感表達內容的美德呈現和表達方式的理性引導都是適度原則的現實體現”[8]。而作為理性愛國主義反向范疇的非理性愛國主義,其本質是一種激情、盲目的愛。由于愛國主義的產生有情感因素的影響,因此,愛國主義本身就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
愛國主義情感激發愛國主義動力,愛國主義理性對愛國主義情感作出適度的引導,使愛國主義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然而,如今在網絡空間里,愛國主義表達出現非理性化傾向,如當我們的國家利益受到別國損害時,一些網民由于愛國主義情感被激發和放大,采取了非理性化的方式在網絡空間發聲維護國家利益,造成網絡空間愛國主義話語表達失序失范。一些網民采取過激言論在網絡空間展開“論戰”,不假思索將網民身份簡單化為“愛國賊”和“賣國賊”之間的二元對立,對網絡空間中的異質性言論進行簡單粗暴的“圍剿”。這些激進言行,不僅不利于理性愛國主義的生成,反而使愛國主義在非理性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抹黑和污名化了網絡愛國主義的崇高價值。
(四)網絡愛國主義泛娛樂化
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網民利用多樣化的表情包、動漫圖片、網絡符號等進行愛國主義話語表達,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形式得到創新。相對于傳統的愛國主義話語表達方式,各種新興媒介的“賦權”為網民進行愛國主義話語表達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性。這些新穎的愛國主義表達方式豐富了愛國主義表達的話語體系,但與此同時,由于其中夾雜著大量娛樂化信息,也導致了許多淺薄化、戲謔化的內容出現,擾亂了網絡愛國主義話語秩序。網絡泛娛樂主義以其“去中心化”的敘事方式與“萬物皆可娛樂”的思維定式,為網民群體的愛國主義情感表達提供了去敏感化的話語載體,通過娛樂化的話語形式和高度的圖像表意方式為網民構筑了直觀可感的沉浸式視覺體驗。各種視覺符號的不斷攝入致使網民的理性判斷能力和思維能力被感性化、形象化的視覺景觀所代替。
網絡愛國主義泛娛樂化,主要體現在利用網絡媒介技術將網絡愛國主義內容進行擬人化處理上,將國家及其相關實體刻畫成具有吸引力的動漫形象,如利用媒介技術賦予祖國動漫形象。這雖然表達了網民對于祖國的強烈歸屬感和親近感,但也會造成對于國家的表面化理解。“消費符號、娛樂符號等形式的廣泛滲入,在一定程度上蘊含著剝離‘硬核’價值、沉迷表層意義的潛在指向”[9]。這些新穎的愛國主義話語表達方式,雖然比傳統愛國主義表達方式更吸引人,但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絕不能簡單等同于對國家實體的無約束再創造和對相關意象的無邊界再引申。
二、網絡愛國主義異化的歸因
網絡空間的公共性使得各種思想可以暢通無阻。網民的愛國主義價值觀念和行為選擇遭到擾亂。透過表象深入分析網絡愛國主義發生異化的原因,對于網絡愛國主義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不良社會思潮借助網絡肆意傳播引發網絡愛國主義認同危機
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網民群體擁有了新媒體的“自我賦權”,網絡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網民的公共空間。不過,在網絡公共空間里,不同圈層的網民所擁有的話語權有所差別。網絡話語權層級分為:話語權高層的“網絡意見領袖”,話語權中層的積極參與者和互動者,話語權下層的沉默的大多數[10]。各種不良社會思潮經由話語權高層、中層、下層的互動,也趁機在網絡空間肆意傳播。網絡上諸如歷史虛無主義、網絡民粹主義、狹隘民族主義等不良思潮出現。這些不良思潮只側重于對社會問題進行無原則性的批判,而沒有相應的建構性意見的生成;通過不斷釋放錯誤思想觀念,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夸大陳述,不斷激發網民群體的“受害者心理”,從而誘使網民產生對國家的片面化理解和不認同感,最終,從心理層面破壞網民愛國主義信念。
網絡空間具有的虛擬性和公共性的特點,給不良社會思潮的傳播提供了“廣場式”的傳播場域。從發生機理上看,網絡空間存在的不良社會思潮之所以傳播迅速、負面影響大,往往得益于那些不良社會思潮“擁躉者”的推波助瀾。他們利用網絡社交媒介的傳播優勢,抓住社會熱點事件,巧設網絡議題,使用煽動性、共情性強的話語“粉飾”觀點、引導輿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不良社會思潮往往呈現為“空心化”狀態,彼此之間相互耦合,在網絡空間的傳播往往需要依附于其他主流價值觀念,給網絡愛國主義的健康發展造成梗阻。
(二)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滯后弱化愛國主義言行的理性發生
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程度直接影響了網絡愛國主義開展的效果。良好的法治建設是推進依法治網的關鍵。然而,在網絡空間,法律制度的缺場,以及網民法治思維的缺乏使網絡愛國主義表達常常走向極端。
首先,網絡空間法律法規制度缺乏,對網絡愛國主義的話語表達缺乏相應的法律規制。一是對網絡愛國主義法治化建設的理解存在狹隘化傾向。網絡愛國主義的實踐場域和實踐內容相對于傳統愛國主義顯得更加復雜化,人們對網絡愛國主義的認識還較為表面。這就導致在立法過程中出現將網絡愛國主義法治化建設簡單理解為把有關網絡愛國主義的行為規范機械地寫入法律條文中的情況。二是法律條款設計不夠精細。總體來看,目前,關于網絡愛國主義的法律法規中,硬法層面與軟法層面的協同共治效果還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硬法層面的規定過于宏觀,難以具體指導實踐;軟法層面的規定沒有強制力作為保障,執行力相當薄弱。“法律的文本性限制使其難以具體化規范各種行為可能,需與其他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協同配套”[11]。想要網絡愛國主義得到很好的規制和引導,健全的法律法規必不可少。其次,網民群體法治素養有待提高,對網絡愛國主義法治秩序的認識存在不足。一些網民對網絡愛國主義法治化建設存在錯誤認識,認為在網絡上表達愛國行為是公民個人的權利,法律不應該干涉,網絡愛國主義法律制度會限制個人的愛國情感。事實上,愛國主義不僅僅只體現在情感維度方面,也體現在理性維度方面。
(三)資本邏輯滲入網絡空間擾亂網絡愛國主義價值取向
由于資本邏輯與新興媒介在網絡空間的“聯姻”,致使網絡愛國主義價值取向被擾亂。資本邏輯宰制下的網絡愛國主義存在嚴重的功利傾向,以獲取流量,實現資本增值為唯一目標。
首先,在被資本邏輯滲透的網絡空間里,一些網絡意見領袖與“網紅”“公知”為獲取粉絲關注和流量,不顧事實真相常常以夸大的話語、調侃的形式利用網絡社交媒介人為制造網絡愛國主義輿論熱點,激起網民對立,解構網民淳樸的愛國情感,消解網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威。
其次,資本邏輯控制下的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異化成為資本增值的數據指標,轉而被納入資本增值的工具與環節。網絡輿論場中積極表達的網民也異化為“數據人”,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被資本“綁架”,成為資本維持熱度、獲取流量的工具。在此過程中,資本對網絡話語場的掌控使得人為制造熱門搜索、熱門話題、虛假民意成為可能。
最后,由于資本邏輯干擾而形成的“流量至上”的價值取向致使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呈現戲謔消遣的話語風格。人們更加偏向于用眼睛去觀看,而不是用理智去探尋事實真相。資本邏輯與新興媒介的“聯姻”“在不斷解構主流愛國主義話語的過程中建構起資本邏輯滲透其中的愛國主義話語體系”[12]。資本唯利是圖的價值邏輯嚴重沖擊網絡愛國主義精神的養成,導致網絡愛國主義亂象頻生。
三、應對網絡愛國主義異化的紓解對策
網絡愛國主義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時,其出現的種種不良傾向給網絡愛國主義健康發展帶來梗阻。為了促進虛擬空間網絡愛國主義健康發展,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紓解網絡愛國主義出現的不良傾向。
(一)提高網絡愛國主義理論說服力:消解不良思潮的負面影響
網絡愛國主義理論的說服力和引導力的強弱直接體現了網絡愛國主義理論的科學與否。在網絡空間里,存在不同愛國主義話語權力的角逐,致使網絡愛國主義經常被一些不良社會思潮所挾持,嚴重影響了網絡愛國主義理論的說服力和引導力。網民在“眾聲喧嘩”的網絡愛國主義輿論場中逐漸喪失了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能力。因此,需要發揮真理的力量,理直氣壯加強網絡愛國主義理論的宣傳和闡釋,增強網絡愛國主義理論在網絡愛國主義輿論場中的說服力和引導力。
對此,一方面,要加強網絡愛國主義理論的研究闡釋工作,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視角科學分析論證網絡愛國主義的內在邏輯理路,將抽象化的學術話語變為大眾化的通俗語言,發揮科學理論的引領作用。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13]因此,必須加強網絡愛國主義理論宣傳闡釋,提高網絡愛國主義理論的說服力。
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官方主流媒體需要積極參與和適時引導網民自發形成的網絡愛國主義活動,與網民展開交流對話,引導活動的正向發展。突出宣傳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引導網民科學認識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的內在邏輯,促進網民建立系統科學的網絡愛國主義知識體系。
(二)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消散非理性言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 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13]網絡空間法律制度的缺乏和網民法治素養良莠不齊是網絡愛國主義秩序失范的一大原因,因此,要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的進程和效果,要提高依法治網意識,加強有關網絡愛國主義法律制度的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讓網絡愛國主義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第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符合網絡空間發展的愛國主義法律制度,不失時機地將一些網民群體共同認可的愛國主義道德規范上升為法律層面的規范。通過制定適應網絡發展新情況、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從而形塑網絡愛國主義正常秩序。
第二,對那些蓄意發布不實信息、惡意引導網絡輿論的行為給予法律上的嚴懲,對網民真正的愛國行為提供充實可靠的法律保障。與此同時,必須在實踐中不斷細化完善愛國主義相關立法,做到有法可依、精準管理;同時,需要及時修改那些落后于網絡時代發展的法律條文。
第三,要提高網民群體法治素養,培養其法治思維。法治思維是網絡空間法治化的思想基礎。培育網民的法治素養,引導他們在法治的框架中理性表達愛國主義觀點。既要積極表達愛國的看法和見解,又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相對等原則,避免將愛國之行訴諸非理性、暴力化活動,導致愛國主義情感淪陷為網絡暴力。
(三)提升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吸引力:消除資本邏輯宰制風險
受資本逐利屬性的擾亂,為獲取流量、博取關注,網絡空間出現了眾多形式新穎,但內容卻低質、膚淺的愛國主義話語表達。嚴肅的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由于形式缺乏吸引力,反而在話語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因此,必須創新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樣式,提升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吸引力。“話語表達不僅僅是將話語一句句地表述出來,還涉及話語表達的方式、語境、情感等問題”[14]。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必須在堅持內容為主的基礎上守正出新,積極利用新興網絡信息技術把網絡愛國主義話語以有利于吸引網民群體的樣式表達出來。
第一,厘清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的“盲區”,提高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解釋能力。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要避免空洞的宏大敘事結構,確保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言之有物,確保將網絡愛國主義話語內容具象化,從而提升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的清晰度。因此,要建構適應網絡空間的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樣式,著力提高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的親近感和親和力,重視愛國情感在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中的情感動員作用。
第二,吸收借鑒網絡話語表達的有益樣式,推進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樣式創新。網絡上遍布許多蘊含愛國精神內核的話語表達,這些富有時代特征的表達樣式是進行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表達創新的重要資源。將那些晦澀難懂的網絡愛國主義理論以通俗化的日常用語進行表達,讓網民在知情意信行的過程中生成對網絡愛國主義話語的積極認同。
〔參 考 文 獻〕
[1]陳珂.中國網絡愛國主義現象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 2010.
[2]李紹元,楊平. 新時代的新愛國主義[J].云南社會科學, 2010 (1): 49-53.
[3]翁鐵慧.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2.
[4]雷娜,段曉芳. 網絡愛國主義的內涵、張力與辨析[J].理論視野, 2018 (2): 70-75.
[5]劉銘,康秀云. 網絡愛國主義的邏輯、困境與有效引導[J].思想理論教育, 2020 (4): 23-28.
[6]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244.
[7]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269.
[8]崔聰,張勵仁. “網絡民粹主義”思潮影響下愛國主義價值觀培育的挑戰與應對[J].理論導刊, 2020(1): 112-117.
[9]周陶霖,劉博. 網絡空間青年愛國主義教育的現實梗阻與增效路徑[J].當代青年研究, 2022 (2): 102-110.
[10]彭蘭. 網絡社會的層級化:現實階層與虛擬層級的交織[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20, 42 (3): 9-15.
[11]陳榮昌. 網絡平臺數據治理的正當性、困境及路徑[J].寧夏社會科學, 2021 (1): 72-80.
[12]崔聰. 復雜性視域下網絡愛國主義的問題研判與應對策略[J].理論導刊, 2021 (3): 112-117.
[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9-10.
[14]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66.
[15]顏玉如.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話語體系的核心意涵、建構難題與優化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23 (7): 7-12.
〔責任編輯:丁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