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軍隊,“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對貪官,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對親友,不徇私、不謀利、不撐腰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是毛澤東在解放戰爭后期提出的加強黨和軍隊紀律的一個著名口號。毛澤東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和韌勁,無論是治軍、治黨還是治家、律己,始終堅持嚴字當頭、全面從嚴、一嚴到底。
對部隊:“不允許任何破壞紀律的現象存在”
從嚴治軍是建設強大軍隊的鐵律,是提高軍隊戰斗力的重要保證。解放戰爭時期,黨發布過幾則從嚴治軍的命令。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以22萬大軍悍然進攻中原解放區。其后,國民黨軍向其他解放區展開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爆發。7月12日,為了取得更好的戰斗成果,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致各中央局轉各部隊首長指示電,指出:任何部隊,在每一次行動前,必須進行一次公開的全體的紀律教育,并以按照當前具體情況應當注意的具體事項,在不泄露機密的條件下,明確地告訴一切指戰員,方能于行動時使一切指戰員遵守政治紀律,給人民以良好影響。
毛澤東一貫重視部隊紀律問題。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毛澤東等紅軍領導人就為中國工農紅軍制訂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起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頒布。當日,毛澤東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起草了一份政治宣言,要求全軍“必須提高紀律性,堅決執行命令,執行政策,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民一致,軍政一致,官兵一致,全軍一致,不允許任何破壞紀律的現象存在”。
1948年1月7日,為了克服存在于黨內和軍隊內的任何無紀律無政府狀態,奪取全國勝利,毛澤東就建立報告制度為中共中央起草對黨內的指示。要求從當年起,各野戰軍首長和軍區首長,每兩個月要作一次政策性的綜合報告和請示。其中一項內容就是“該軍紀律”。
1月9日,毛澤東收到西北野戰軍副政委兼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政委習仲勛給西北局第二書記賀龍并報中共中央的一份報告,匯報了我軍攻克高家堡時發生的沒收商人及攤販財產的破壞紀律事件。毛澤東在報告上批示:我軍到任何地方,原則上不許沒收任何商店財產及向任何商人索要捐款。官僚資本,在該地成為根據地時,亦只許由民主政府接收經營,不許軍隊沒收或破壞。軍隊給養應取自于敵人倉庫、地主階級、土地稅及政府向商人征收之正當的營業稅及關稅。沒收敵軍官佐家屬的財產,亦是完全錯誤的。高家堡破壞紀律的行為,應追究責任,并向全軍施行政策教育與紀律教育。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國民黨22年來的反革命統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4月25日,毛澤東和朱德聯名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布告,宣布包括“保護全體人民的生命財產”在內的八章約法。這八章約法,是人民解放軍加強紀律教育的表現,也是對南京市民的莊嚴承諾。宣言的最后,毛澤東再次強調人民解放軍“紀律嚴明,公買公賣,不許妄取民間一針一線”,希望廣大民眾安居樂業,切勿輕信謠言、自相驚擾。紀律是軍隊的命脈。
在人民軍隊發展的過程中,毛澤東深知紀律建設對軍隊建設的重要作用。對此,他曾總結說過:“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
對貪官:下決心處決他們
1949年離開西柏坡前,毛澤東把執政比作“進京趕考”,諄諄告誡全黨牢記“兩個務必”,警惕“糖衣炮彈”,決不當李自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的各級干部牢記毛澤東的教導,絕大多數都能兢兢業業為人民服務,抵制住了“糖衣炮彈”的攻擊。但也有極少數人,在勝利面前以功臣自居,淪為貪污腐化分子,成為人民的罪人。劉青山、張子善就是其中的代表。
劉青山,1916年生于河北省安國縣(今安國市)。1931年參加革命,案發時任中共河北省石家莊地委副書記。張子善,1914年生于河北省深縣(今深州市),1933年入黨,案發時任中共河北省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和張子善都是為中國革命作出過重要貢獻的人。兩人都曾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嚴刑逼供而堅貞不屈。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們都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英雄人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了解決嚴重的財政經濟困難,黨中央號召各級機關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適當開展生產活動,彌補經費不足。在這場運動中,劉青山、張子善利用手中權力大肆斂財,過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劉青山直接貪污揮霍的資金達1.84億元(舊幣,按當時的物價水平,可購買小米110.4萬斤)。張子善直接貪污揮霍的資金達1.94億元(舊幣,按當時的物價水平,可購買小米116.4萬斤)。1951年10月,中共河北省委對兩人的犯罪問題進行了查處,并向華北局進行了匯報。11月29日晚,華北局向黨中央發出電報,詳細敘述了這個案件。
周恩來將華北局的報告送交毛澤東,毛澤東看后許久不語。周恩來問:“主席的意見呢?”毛澤東張口說出兩個字:“死刑。”周恩來又問:“萬一有人出面講情呢?”毛澤東還是兩個字:“不準。”
11月30日,毛澤東以中共中央的名義給各中央局、并轉分局、省市區黨委寫下一段批語:
華北天津地委前書記劉青山及現書記張子善均是大貪污犯,已經華北局發現,并著手處理,我們認為華北局的方針是正確的。這件事給中央、中央局、分局、省市區黨委提出了警告,必須嚴重地注意干部被資產階級腐蝕發生嚴重貪污行為這一事實,注意發現、揭露和懲處,并須當作一場大斗爭來處理。茲將華北局1951年11月29日給中央的報告發給你們研究,望你們注意發現所屬的同類事件而及時加以懲處。
對這些為新中國成立而浴血奮斗的將士,毛澤東并非沒有感情,一些曾和劉青山、張子善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干部也出來求情。但毛澤東深知,黨內如果縱容了這些的腐敗分子,來之不易的江山就會得而復失,千千萬萬烈士的鮮血就會白流。他對時任華北局第一書記薄一波說:“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能挽救二十個、二百個、二千個、二萬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
為進一步讓黨內吸取教訓,12月29日,毛澤東批示《人民日報》發表關于劉青山和張子善罪行的報道。同時,他還以中共中央名義向各中央局轉發了華北局關于組織討論劉青山和張子善事件的指示。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法院在當時的省會保定市公審劉青山和張子善貪污一案,決定判處二人死刑,立即執行,并沒收本人全部財產。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腐第一案塵埃落定。
對親友:不徇私、不謀利、不撐腰
毛澤東對子女從為人到治學、從事業到婚姻,都諄諄教誨。他給兒女們的大量書信,慈嚴兼備,感人肺腑。毛澤東家風中,有一個十分醒目的標簽:嚴。他給自己定下三條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毛澤東湖南老家的親友就有給他寫信提出在工作、入黨、入學方面給予幫助的要求。對此,毛澤東都果斷拒絕。
1949年8月,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校友周榮致信毛澤東,請求毛澤東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5月16日,毛澤東回信:“組織問題,未便率爾紹介,應當就地有所表現,向當地組織請求,聽候解決。”
1949年8月7日,少年時的鄰居張四維致信毛澤東,請求安排工作。張四維早年曾同毛澤東一起參加過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和農民運動。11月17日,毛澤東復信張四維,建議他“似以在當地工作為宜”。后來,張四維在中國鹽業公司湖南省公司謀得工作。毛澤東又致信鼓勵他“應就此項工作努力,取得成績與信任,不要來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種來信更多了,但毛澤東依舊堅持原則。
1949年10月25日,毛澤東收到湖南同鄉、故友張鼎的信。張鼎早年曾在毛澤東、何叔衡等主辦的自修大學附設補習學校學習,與毛澤東熟悉。在信中,張鼎請求毛澤東在其入黨一事上給予關照。1950年5月7日,毛澤東復信:“入黨事要在當地經過一定規章辦理。”
1950年3月4日,毛澤東復信郭士逵,婉拒了他要求安排工作一事。信中說:“工作問題,仍以就近設法等候機會為宜,不宜遠出省外,徒勞往返。”1925年,毛澤東在韶山一帶開展農民運動時,遭湖南軍閥趙恒惕通緝,郭士逵曾幫助他脫險。
1950年5月7日,毛澤東給他的湖南同鄉趙浦珠回信,對他請求解決土改中諸問題進行了婉拒。信中說:“鄉間減租土改等事,弟因不悉具體情形,未便直接干預,請與當地人民政府諸同志妥為接洽,期得持平解決。”辛亥革命爆發后,趙浦珠曾和毛澤東在湖南起義的新軍中共過事。
1951年3月14日,湖南同鄉彭友勝給毛澤東寫信,請求安排工作。辛亥革命爆發后,彭友勝曾和毛澤東在湖南起義的新軍中共過事。3月21日,毛澤東復信:“工作的問題,如果你在鄉下還勉強過得去,以待在鄉下為好,或者暫時在鄉下待住一時期也好,因為出外面怕難于找得適宜的工作位置。”
1951年12月11日,毛澤東給堂弟毛澤連、遠房侄子毛遠悌回信,勸說他們在湖南治病,不要來京。信中說:“慰生六嬸(即毛澤連的母親)及澤連均不要來京,也不宜在長沙住得太久,診病完了即回韶山為好。現在人民政府決定精簡節約,強調反對浪費,故不要來京,也不要在長沙住得太久。”
1952年2月15日,毛澤東復信毛岳喬,對他提出的安排工作問題給以回復:“我不便有所介紹,仍望在原地自己設法解決。”毛岳喬是毛澤東的堂兄,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曾得到毛岳喬父親經濟上的幫助。
1954年3月3日,同鄉彭石麟致信毛澤東,請求解決工作問題。彭石麟大革命時期曾任湘潭縣清溪鄉女子職業學校校長。毛澤東在清溪鄉一帶從事革命活動時得到過他的幫助。毛澤東將他的問題反映給堂兄毛宇居,并于3月31日回信:“我不大愿意為鄉里親友形諸薦牘,間或也有,但極少。李漱清先生、文運昌兄,以此見托,我婉辭了。”
1956年12月13日,毛澤東在給族姑毛春秀的回信中說:“調你兒子做財經工作一事我不能辦,要在當地所屬機關自己申請。”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但毛澤東對親友嚴格要求,并非不近人情。對親友的困難,他常常解囊相助,毫不吝惜。但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他知道自己的權力來源于人民,不能用作為自己謀私的利器。
對自己:“不做壽”成為黨的一條紀律
中國人過生日、做壽是一個傳統,但“不做壽”是中國共產黨的一條紀律。毛澤東生于1893年12月26日,每年到這一天,身邊工作人員和親友總想好好為他慶祝一下。對此,毛澤東一概拒絕,甚至多次發出“不祝壽”的禁令。
1943年,毛澤東50歲。自年初開始,黨內一些同志就醞釀為他祝壽。毛澤東得知后,于4月22日復信中央宣傳部部長何凱豐:“生日決定不做。做生日的太多了,會生出不良影響。目前是內外困難的時候,時機也不好。”
“五十知天命”,五十壽辰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日子,但由于毛澤東的指示,延安各界并未舉行任何祝壽活動。1949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七屆二中全會閉幕。毛澤東在總結講話中,特別提到了禁止祝壽的問題。他說:“力戒驕傲。這對領導者是一個原則問題,也是保持團結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沒有犯過大錯誤,而且工作有了很大成績的人,也不要驕傲。禁止給黨的領導者祝壽,禁止用黨的領導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業的名字,保持艱苦奮斗作風,制止歌功頌德現象。”
1953年8月12日晚,毛澤東在中南海西樓會議室出席全國財經工作會議并講話。在講話中,毛澤東重點談了如何反對黨內的資產階級思想問題。
他說:“七屆二中全會有幾條規定沒有寫在決議里面。一曰不做壽。做壽不會使人長壽。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曰不送禮。至少黨內不要送。三曰少敬酒。一定場合可以。四曰少拍掌。不要禁止,出于群眾熱情,也不潑冷水。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國同志和馬、恩、列、斯平列。這是學生和先生的關系,應當如此。遵守這些規定,就是謙虛態度。”
1953年10月4日,毛澤東在給大革命時期曾在韶山任中共慈悅支部書記的毛月秋回信時,同意他來北京看他。但在信中毛澤東特別指出這只是“為了了解鄉間情況,不是為了祝壽”。毛澤東還強調:“為了節約,無論哪一年均不要祝壽,此點要講清楚。”
1955年1月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真給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陳云、鄧小平寫信,建議不再為個人祝壽。信中說:“黃炎培副委員長曾給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寫信,提議國家不為個人祝壽。我覺得,借黃的提議,把國家做壽的例停止了為好,免得成了慣例,國家要一個接一個地為多人祝壽。如果中央決定接受黃的提議,廢除已開之先例,我即把黃炎培的信在常委適當范圍內傳閱,并在和幾個民主人士碰頭時,用征求意見的方式作適當醞釀,非正式地和黨外人士商得一致意見。”1月12日,毛澤東批示:“同意這樣處理。”
1956年8月,在審改中共八大政治報告稿時,毛澤東在“我們還應該永遠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毛澤東同志在我們還沒有進入大城市以前,就號召共產黨員不做壽、不送禮,在中央和各級負責同志外出工作或做其他活動的時候不許組織歡迎歡送,不許獻旗獻花,不經中央同意不許以人名為地方、機關、企業等命名”這段話旁,批注:“要講一講理由:即為了不要個人突出。”
1963年5月16日,毛澤東在閱中共中央統戰部關于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的負責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提出為毛主席祝壽問題的報告時,批示:“兩種形式都不搞,現在不搞,今后不搞,永遠不搞。”
1964年12月26日,毛澤東過71歲的生日,與以往不同的是,他主動提議擺三桌飯請客,且不允許家人參加,就是愛女李訥嚷嚷著要去他也不讓:“你今天不能去,爸爸我要罵娘。”毛澤東事先就準備借這個生日聚會商談國家大事,所以不讓家人參加。當晚被邀請的有中央領導人、各大區主要負責人及少數部委負責人、勞動模范、科學家和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毛澤東特別強調:“今天不是請客,更不是祝壽,有工人,有農民,我拿自己的稿費請大家吃頓飯,也算是實行‘四同’(同吃、同住、同活動、同學習)吧!”
1967年12月13日,湖南省革委會籌備小組就慶祝毛澤東塑像落成、韶山鐵路通車問題向中央“文革”小組和周恩來請示報告。報告說,擬定于12月26日毛澤東生日這一天舉行隆重慶祝活動。12月17日,毛澤東在審閱這個報告時,寫下了這樣一句批示:“黨中央很早就禁止祝壽,應通知全國重申此種禁令。”
毛澤東禁止祝壽,率先垂范,純凈了黨的作風。